杨 亚,丁 晖,樊欣欣
(国网铜陵供电公司,铜陵 244000)
目前,通信系统多数隐患治理是在各项运维检修工作中落实推动,治理工作相对零散,部分工作是以故障或需求方式被推动,隐患治理覆盖面和进度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1]。通过建立“点线面”隐患治理长效机制,成立隐患治理专项工作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通过多途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开展通信系统隐患排查整治,对通信系统隐患进行超前分析和控制,全面提升通信系统本质安全,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强有力支撑[2]。
构建“点线面”隐患治理体系的建设原则为:
(1)重抓监管效能面,精细管理提质量。全面建立并深化应用市县一体化管理体系,实现对信息通信设备和管理、运维人员的精细化管理,并采用技术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和网络架构,提高通信系统隐患排查治理的整体质量[3]。(2)强抓协调机制线,简化流程增效率。根据业务不同,灵活处理与上级部门、平行部门、下属部门的协调沟通,规范上下联络机制,形成隐患整治有效脉络,简化排查-评估-报告-治理流程。(3)狠抓整治关键点,夯实基础保稳定。创新科技手段进行隐患排查、整治,建立隐患缺陷库,梳理通信系统隐患整治重点、难点、薄弱点,加强通信系统隐患整治,夯实信息通信服务基础。
构建“点线面”隐患治理长效机制,以扩“面”建立通信设备和线路的精细化管理,画“线”理清隐患整治协调沟通脉络,并通过创新科技手段实现对通信系统各类隐患的逐“点”突破,形成有效的通信系统隐患治理机制,全面提升通信系统本质安全。
(1)全体系管控。全面建立并深化应用市县一体化管理体系,制定市区县一体化信息通信专业管理要求,以市区县信息通信规划、建设、调控、运维“四统一”为原则,实现对信息通信设备和管理、运维人员的精细化管理,市区县信息通信应用指标市县统一考核,市区县信息通信日常专业工作统一规范,使得各类在运信息通信设备工况处于在控状态,市区县信息通信设备统一运行监控。(2)全方位排查。建立完善的通信设备和线路巡检规范化应用系统,实现通信站和通信线路巡视检修工作从计划、执行、完工确认行成一个闭环系统,及时上传巡检内容和抢修资料实时更新现场的变动,保存最新的运行资料,巡检作业人员根据巡检的历史记录和检修记录确保现场检修安全落实,实现对巡检现场情况的实时监控,最大限度减小错检、漏检,实现了通信设备和线路巡检的电子化、信息化、规范化和智能化。(3)全过程管理。创新采用PDCA 循环管理模式,即遵循“计划—执行—检查—提升”的螺旋上升式改进机制,实现对隐患“排查—评估—报告—治理—验收—归档”流程的全过程跟踪,形成持续、优化的闭环管理模式,建立隐患缺陷库,并实施定期“回头看”机制,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进度、质量和效果。
(1)上行沟通,严格遵守工作流程机制,及时联络,隐患排查治理向安质部汇报,重点和难点隐患由公司生产副总协调处理。隐患整治工作组及时向其汇报执行情况,反馈遇到的问题。(2)平行沟通,简化平行部门工作流程,公司电网调度、运检部和信通公司对涉及电网检修的通信检修工作制定新的管理机制,跨部门电网检修涉及保护、自动化、信息网等系统工作,现场开工由通信调度和电网调度双许可,明确通信人员可以担任电力线路和配电线路上的光缆工作负责人,简化涉及平行部门的隐患整治工作流程,提高了隐患整治效率。(3)下行沟通,深化应用市县一体化管理体系对县区公司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县区公司通信系统排查发现的问题隐患,及时纳入隐患库,消缺整改工作按照规程上报市公司,由市公司依据网络运行情况下达消缺任务单,避免消缺工作中扩大隐患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1)以保证保护通道主备不同路由,并兼顾传输设备双方向不同路由为原则,全面推进双沟道改造实用化。(2)创新高低压架空光缆隐患治理。铜陵地区架空光缆(ADSS)遭受鼠害外破非常严重,长期严重威胁铜陵地区通信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狠抓主动式架空光缆防鼠害外破进行技术攻关。(3)创新野外光交箱运行维护,形成适合电力通信运维的光交箱监控物联网,实现光交箱的远程运行状态监控。
该机制的成功建设充分整合公司信息通信规划、建设、调控、运维部门的人力、物力资源配置,优化各部门联动机制,改善传统隐患治理工作的繁重、零散的劣势,实现对隐患排查治理流程的全过程跟踪,形成持续、优化的闭环管理模式,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常态化,全面提升了通信系统本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