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薇
(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州 350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高科技的医疗设备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被更多的应用于医院运营与管理工作中。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医院提升业务与管理方面的工作,使医院的办公更加效率、服务更加优化,从而实现医院的长久发展。因此,医院应提升对现代化信息建设的认识,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硬件与软件的选型有足够的了解与重视。
完善的信息系统是医院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必备条件。医院在进行信息系统的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结合医院自身的发展现状与需求进行选择。如在医院信息系统选择上出现差错,选择了有欠缺、不符合医院运营发展的信息系统,不但对人力财力造成很大的浪费,也会为医院日常工作的开展与各项管理流程造成一定的阻碍,影响各个科室、部门之间的业务沟通,降低医院的工作效率。因此,医院对信息系统的选择有充分的重视,选择适合的系统,从而确保医院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促进工作流程变繁为简,有效提升医院整体的工作效率。
医院在进行软件的选择时,应对自身的需求有足够的了解,选择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软件公司进行合作。医院可以对软件公司的规模、研发能力、售后服务等进行综合的考查,通过多家对比,选择符合医院发展需求的公司。通常来讲,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有较大的流动性,将会对医院信息系统的维护与调整造成很大的麻烦。例如医保接口的调整、卫生政策变化等,如没有的到及时的更新与处理,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阻碍各部门业务的开展[1]。
医院在审视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时,应从实用性、稳定性、扩展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判断系统与医院现行的体系、工作流程与管理模式是否相适应;对数据输入的规范性与准确性进行统计,判断系统的运行是否稳定,操作流程是否简单易懂,从而减轻员工的工作负担,提升工作效率;此外,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系统功能,需要确保信息处理流程与数据库具有可拓展性,从而确保系统能够稳定运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的运营与管理模式也在朝着更加现代化的方向转变。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信息与数据大量增长,为医院的管理造成较大的影响。医生在为病人进行诊断时,通常会详细询问病人的病史以及曾经治疗的情况,以便对病人的情况有清晰的了解,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医院可以选择大容量的的存储装置,将病人的病情、药物使用情况、康复情况等信息都进行联网记录,使患者就医时,医生很快地获取病人的病史,从而提升诊断的效率。而如果应用存储量小的硬件系统,在信息存储空间不足的情况下,医院需要对以前的病例信息进行清除,对患者的后续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常,计算机与手机等设备在经过较长时间的使用之后,随着软件的更新迭代,系统的配置逐渐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数据的需求,从而发生产生卡顿的情况,对使用体验与效果产生影响,降低人们的办事效率。医院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面对日益增加的信息数据,在进行硬件系统更换、升级时对数据的处理将会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信息系统市场出现卡顿的情况,不但影响数据的存储效率,也为操作者的耐心带来巨大的挑战,导致错误率增多。对此,医院在建设信息化系统时,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应选用配置较高的硬件系统。
在终端设备的选择上,需要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通常来讲,任何电子设备在进行数据传输与存储时,系统额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网络变化的情况影响。如果网络变动较大、不稳定的时候,会大大降低数据存储与传输的速度,甚至造成数据丢失。医院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选择网络稳定的终端,从而保障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此外,从系统的稳定性方面来讲,应确保系统不会出现死机,在数据存储上也应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即便硬件系统发生更替,也能够确保信息数据的正常存储。对此,医院可以采用双主机系统对突发事件加以预防[2]。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路径。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在硬件设备与软件设施的选择上,医院应以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规划,结合医院自身的发展需求,以实用、稳定、先进与可扩展性作为选型标准。为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