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感染。这种感染基本上发生在新猪群之中,特别容易出现于妊娠母猪、仔猪或者是哺乳猪中,这种急性感染发病率比较高。当猪群感染之后,猪会出现剧烈的喘气症状,并且还会伴随着阵咳现象。体温异常情况并不常见,食欲会发生严重的下降,同时,病程会保持1周左右,最后往往因为窒息而死亡,死亡率比较高,对于猪群的影响大。
2.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如其名一般,猪群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会出现喘气加重以及打呼噜等现象,需要加强关注。患病猪的生长发育也比较正常,解剖可以发现肺炎病灶。此类型的病多发在老疫区,传染源垂直传播和平行散毒,所以对于疫苗效果有所影响。
3.慢性感染。这种感染也是发生在老疫区,通常是出现在育肥猪、后备母猪以及架子猪群中。猪群长期咳嗽,特别在早上进食后,就会变得格外明显,剧烈运动之后,也会出现痉挛性咳嗽。若环境改善或者是气候改善,能够有所缓和。虽然病猪体温基本正常,但是还会存在着消化不良、消瘦等情况,病程可以持续2个月左右,甚至长达半年,死亡率低。发生死亡的原因一般是继发性感染,需要格外的注意。
1.注射治疗。首先可以用头孢噻呋钠肌肉注射,以1g/10kg体重的标准,每天1次,用无菌注射用水或者采用0.25%普鲁卡因进行稀释,分点肌肉注射,连用3~4d。也可以使用氧氟沙星,以0.3~0.5mL/kg体重为标准,进行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4d。还可以采用四环素进行治疗,用量为7~15mg/kg体重,每日1次,肌肉或者静脉注射,连用3~5d。恩诺沙星等药物,也可以进行肌肉注射,治疗猪气喘病。养殖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药物选择,按照相应的规定,有序的进行注射治疗。
2.加强免疫。要做好免疫工作,首先就要根据养殖需要,制定好免疫工作程序,对于日龄在7d左右的仔猪,可以选用气喘苗首免。当仔猪成长到7.5~10kg左右,就应该进一步进行强化免疫。同时,养殖者要明确,在注射疫苗之后,仅仅是降低了猪肺部发病几率,还要进一步的进行关注,提升猪群免疫力,提升其抵抗气喘病的能力。
3.药物治疗。可以选择中药治疗,将陈皮、枇杷叶、桑白皮、杏仁以及生石膏等药材,按照相应配方进行煎煮,一天喂服2次,得到控制后,继续服用5d,方可治愈。也可以选择西方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比如替米考星、泰妙菌素等,不仅仅效果显著,还具有低毒的优势。为了更好的治疗病猪,养殖者可以选择联用方案,也就是使用西药时,可以配合黄芪多糖、免疫肽。同时注意土霉素或者是泰乐菌素等禁用说明。利用药物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要在猪的关键时期进行药物预防工作,特别是母猪生产前,以及仔猪断奶前后、恶劣天气变化时、周围疫情出现时等高危阶段,要加强关注。
4.综合预防措施
1)加强监管力度。对于刚刚采购的猪进行严格的看管与检查,并且与猪群隔离,进行最少8周的观察后,确认无误方可共同圈养。
2)加强卫生工作。确保猪舍的整洁度,保证空气质量,降低猪气喘病发病的风险。
3)加强对母猪的护理。在易发气喘病的时期,加强母猪群的营养供给,确保母猪自身身体素质过硬。
4)当气喘病已经发生时,及时处理隔离,在发病区进行严格的消毒清理工作,确定没病毒后才可继续饲养猪群,尽最大可能缩小疾病传播范围。
5)对于猪群的日常进食、排泄、休息的地点进行固定安排,保持猪舍内的清洁卫生。当有新猪进入猪舍时,要将排泄处的垫草上放上少量粪便,将进食处持续多次放上少量饲料,并进行强化联系,使猪形成记忆,形成一个良好的进食、居住、排泄环境。避免因排泄卫生问题,产生气喘病等问题。
此文,分析了猪气喘病的类型,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猪气喘病防治的方法,希望从注射、药物以及环境、饲养等方面能够提升猪养殖质量,增强猪群免疫能力,进而降低猪疾病发生率。然而,由于本人的能力和时间有限,文中部分结论值得进一步的商榷,希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也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同仁的关注,提升猪养殖发展质量,进一步的降低猪养殖疾病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