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火生态学教学与科研互动关系研究

2019-02-13 20:40闫德民张思玉周涧青
森林防火 2019年1期
关键词:林火消防森林

闫德民,张思玉,周涧青,张 洁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森林消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教学与科研作为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是衡量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如何针对教学和科研进行正确定位直接影响着学校综合建设水平和发展前景[1]。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既可以从学校整体发展的层面进行科学定位,也可以从学科建设的层面进行协调。其中,针对某一课程从教学改革的角度研究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可以解决具体某一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和科研方向的融合与互促问题[2-4]。林火生态学是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森林消防学院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针对该课程进行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互动关系研究,既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扩充,也有助于火干扰科学问题的提出和科研方向的凝练[5]。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如何在林火生态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态理念,正确处理和协调发展林火生态学课程教学与科研的相互关系,使得教学活动与科研工作相互促进,在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1 林火生态学教学与科研现状及其互动研究的必要性

1.1 林火生态学教学与科研现状

林火生态学是研究火因子对森林(包括草地)等植被生态系统影响及其响应的一门学科。林火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随着对植被生态系统火干扰机制研究的深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1970年美国召开林火生态会议,并出版《火与生态系统》一书,随之开始针对火因子对生态系统,包括土壤、水分、空气、动植物区系的影响展开了一系列研究。1985年以后逐渐将火生态学归为干扰生态学的学科分支。1982年郑焕能等编写出版的《林火生态》,为我国林火生态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005年胡海清主编的《林火生态与管理》为目前农林院校普遍使用的教材。我国的林业院校、部分农业院校、综合性院校及森林警察院校等涉林院校,均开设了“林火生态学”课程。“林火生态学”课程教学相关的内容主要涉及林火基础、林火与环境、林火与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内容。就我国林火生态科研而言,目前传统林火生态学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火烧对植物、土壤、水文、野生动物及生态系统等方面影响,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地区[6]。广泛研究是1985 年之后,主要开展了林火对于土壤性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抗火性树种影响及灾害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其中,包括重新审视我国在实践方面应用较早的“炼山”“烧荒”等用火实践,也开展了诸如“控制火烧”“计划烧除”等规定用火实践,作为应用火生态的相关研究[7-8]。

1.2 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关系研究是林火生态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自2014年首次开设“林火生态学”课程以来,经历了从校级选修课到森林消防学院专业基础课程的转变,反映了该课程地位逐渐被认知并得到重视。如何协调林火生态教学与科研的相互关系,仍是森林消防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近年来开展的林火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课程组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其目的就是使林火生态学的教学知识体系更接近当前的科研方向,同时用新的科研成果补充林火生态的课程知识体系[5]。特别是通过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教师的研究项目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机融合,促进了教学水平提升,激励了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创新。目前,对于林火生态学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复杂逻辑关系尚未得到教学管理部门及学生的同步认知。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教学科研关系的深入研究并辅以实践证明,将林火生态学教学知识体系同目前国内外开展的林火生态的科研尝试和科研成果进行互补互促。首先,教学对科研有明显的引导作用:相对于传统林火生态学知识,前沿热点诸如林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机制也许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教师知识面拓宽和更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科研对于教学的推动作用:林火生态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其知识体系的补充和更新都依赖于林火生态的相关科学研究成果,有关森林火灾的定位观测、长期试验及人为用火实践尝试等研究结果都促进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和知识系统的不断完善[5,9]。教研相长是促进我国森林防火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

2 林火生态学教学与科研互动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林火生态学”作为森林消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在森林消防课程体系中作为其他课程,如“林火管理学”“消防燃烧学”“森林火灾扑救与指挥”及“森林火灾调查评估”等课程的基础[10]。林火生态学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关系在教学和科研资源配置、课程知识体系构建、森林消防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直接或间接限制了教学与科研良性互促关系的运转。

2.1 教学与科研资源存在分离的现象

1)行政管理体制上科研管理与教学管理是被分割的泾渭分明的两块,缺乏交集。

2)教学硬件建设与科研硬件建设相互隔离。近年来科研导向直接导致教学资源的不足,导致许多林火实验条件无法满足。教学与科研的分离也直接导致了教学设备与科研设备的重复购置,行政化分割导致仪器设备很难实现有效共享。

3)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价值评价上的对立。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老师在各自工作量、教学/科研质量、教学/科研成果的等值评价在量化考核上存在严重的分歧。这也是近年来教师职称评审中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甚至出现省级微课评比奖项视同于同级别教学/科研成果等现象。

4)教学与科研管理理念的对立。表现为以教学为主的教师教学工作量过重,严重压缩了科研时间;以科研为主的教师无心考虑课堂教学。长期积累下来就形成了在管理观念上遵从以教学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导致唯教学至上,从事科研的教师又形成以科研管理至上理念的现象。

2.2 科研迅猛发展而教学课程知识体系构建滞后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近年来全球森林火灾发生的频率及强度均呈增加的趋势。这一现象直接促进了林火生态学研究的深入。林火生态研究的层次从现象观测到干扰及响应机制研究逐步深入,研究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均有很大提高。林火生态学的相关研究与全球变化、应用气象、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等研究学科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然而,“林火生态学”课程知识体系相对于科研的发展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目前农林高校普遍使用的教材为例,其参考文献涉及研究成果多为2002年以前的,讲授课程内容滞后于林火生态学研究前沿的内容。因此,造成了教学内容与科研成果之间的脱节。对学生森林消防知识体系构建和综合素质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

2.3 社会对森林消防人才需求期望与学生综合能力存在一定差距

林火生态学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或是某个技术层面的问题,同时还是一个复杂的包含社会管理、经济学、环境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复合问题。其涉及内容不仅包含林火行为、可燃物管理、扑救与指挥、火烧对生态系统影响及灾害评估等方面,还包括林火的社会属性、社会应对、应急与安全等方面[11]。社会对于森林消防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学校培养的学生很难在毕业之后就快速适应森林防火管理的职责。所以,在林火生态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课堂教学、试验教学、野外实践3个方面同林火生态的科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林火理论联系森林防火扑救与指挥的实际需求,需要从多方位训练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11]。

3 实现林火生态学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

3.1 逐步形成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管理理念

形成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管理思想就是从行政管理、教学资源、传统观念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实现一体化的整合管理。首先,管理体制上要改革现有科研与教学分离现状,逐步建立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打破原有的教学与科研机械分离的局面,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新颖的教科研环境。其次,实现教学与科研资源的有效整合,破除教学设备和科研设备彼此隔离的局面,有效促进学生实验和教师科研试验的相互融合。最后,需要引导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教师不仅要将林火生态学的最新成果填充到课堂教学中去,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结合最新的教学手段,逐步将学生从传统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5]。这一过程也需要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养成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培养分析和解决森林消防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建立科研与教学过程协调互促的良性循环机制

科研与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协调互促良性循环,对高校的制度建设和顶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校从顶层构建科学的、公正的、人性的、可持续的科研成果和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形成教学与科研互动的教师激励机制,防止出现教学与科研价值导向扭曲失衡的现象,以免挫伤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教师是高校正常运转的主体,实现教学与科研互动关系的良性运转,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的积极性。一方面在教学管理上,工作量的量化有标可依,评价教师的教学要严格依据数量标准和质量标准,特别要讲究教学质量标准量化的严格性、科学性和与科研成果的可比性;另一方面,在科研管理上强调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防止出现学术不端和浮躁学术风气。在目前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下,更需要领导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将教学与科研管理纳为一体,创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师生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提升。

3.3 构建“课堂—实验室—野外”有机融合的消防人才培养模式

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近年来在林火生态学的教学与科研的实践中初步摸索出一套“课堂—实验室—野外”相互关联、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尝试解决如何减少传统填鸭式知识讲授的课时数,注重增加学生探索式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并结合一定量的森林火场、火烧迹地观测研究等野外实践。对于教师而言,该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综合能力是很大的考验,要求教师既要有专业的林火知识、持续的学习能力,还要有教学心理、教学法方面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有较强的组织、沟通及协调能力。森林消防学院林火生态学的课程教学能够很好地结合林火研究中心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定位于火烧迹地植被恢复、火干扰影响机制、森林火灾监测和扑救、可燃物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学院拥有火烧迹地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1 个,同时拥有林火生态实验室、森林燃烧实验室、森林保护实验室等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和教师教学和科研实验的需求。另外,由林火研究中心建立的科研协作基地能够满足学生火因子观测、气象因子观测、森林生态因子和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方面的不同实验需求。总之,目的在于推动教学和科研良性互动的“课堂—实验室—野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森林消防人才培养的质量。

3.4 利用教学与科研过程相互渗透实现教研相长

课程教学与科研相关分离的解决方法,除了逐步建立一体化管理方式外,最重要的是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使二者相互关联和彼此渗透,从而实现林火生态学在教学与科研上相互促进、协同发展。首先,要从学校层面加强对林火生态学教学和科研的重视和支持。其次,科研项目的申报要紧贴林火生态学科学问题和森林防火实际需求,定位于林火生态学课堂教学中亟待补充的内容体系。最后,课堂教学内容、知识体系要及时补充国内外林火生态研究的相关成果。将教学内容紧跟科研前沿,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督促教师在科研中紧跟林火研究的前沿。两者只有在相互渗透中才能实现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林火生态学是森林消防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林火研究中心及森林消防学院省级科研创新团队研究的一个重点。有效促进林火生态学教学和科研关系互动高效地运作,即在林火生态学教学的过程中推进科研的运转,以及科研活动带动教学活动,提高创新性人才培养运行机制。与此同时,在实际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引入生态理念,正确处理林火生态学教学和科研的相互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进我校森林消防特色专业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和综合影响力。

猜你喜欢
林火消防森林
无锡惠山区坚持“六抓六强” 构建林火防治铜墙铁壁
《消防界》征稿启事
林火监测系统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与发展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半边天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