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2日,“2019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编辑出版年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年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主办,《北京规划建设》编辑部、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主题为“科技期刊共建学术诚信”。会议共有31家委员期刊参与。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兴平在致辞中指出,开展共建学术诚信,抵制学术不端等联合行动意义重大,学会作为学术共同体,应发挥凝聚共识、价值引导、正向激励、坚守底线和监督约束等作用,防止盲目跟风,盲目扩大化,盲目政治化。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城市规划》执行主编石楠表示:“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推动学风建设是学会的重要工作,是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首当其冲的历史使命。”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施卫良院长在致辞中介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得到批复后,进行的一系列城市规划工作,这其中学术期刊在行业引领、学科建设、社会共识和科普宣传上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黄小茹、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段永朝、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赵红仕分别做了《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174—2019)》《认知重启:数字时代的思想重塑》《期刊的版权问题》的报告。
石楠秘书长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做期刊杂志最重要的是要立足新时代、新需求;要重新定位各期刊杂志和委员单位的工作;要强调科学家精神和学术诚信建设;要树立良好的网络环境,各专业领域期刊对具有争端的话题应及时发声;各期刊单位要适应主管单位变更的环境,将学科体系发展好;应明晰基本法律和政策界限,反对学术不端的行为。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2019年11月26日
2019年12月20日,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上海大学、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上海市建筑学会乡村建设专委会承办的“‘乡村的底色’上海乡村传统建筑元素展览”在上海设计中心南馆开幕。
乡土建筑是人与特定环境之间的有意义的关系,是一种体现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关系。乡土建筑充满诗意地站立在大地上,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与外部环境和谐相处。它们是上海饱经沧桑的见证,是我们乡愁的寄托,是传承文化的风土,是再造生态文明的田园。《上海乡村传统建筑元素提炼》一书的编写团队,对市郊9个区的建筑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调查研究,普查各类建筑元素,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这些成果组成了上海乡村传统建筑元素展。展览按照四大文化圈分别展示了乡土建筑的肌理、形制、结构、特征和细部构造等。这些都是上海乡村的底色,希望能留在更多人的记忆里。
展览地点:上海设计中心南馆一层大厅(半淞园路499号);展览时间:2019年12月20日至2020年1月20日。同时展示的还有上海第一届“美丽乡村”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来源: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19年12月20日
2019年10月24日,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导,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株式会社日本设计主办,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协办的“东京·上海 城市更新研讨会”在上海举办。
此次研讨会聚焦于“城市能级提升与城市更新”问题,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白雪茹总工程师,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帆、株式会社日本设计社长千鸟义典,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分别致辞。白雪茹总工程师提到,市规划资源局将依托国土空间规划和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更新的顶层设计,优化城市更新的政策法规,更好地为城市的发展服务。郑时龄院士强调,城市更新应该是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需要认识到我们的未来要对过去负责,现在要对未来负责。
株式会社日本设计前执行董事,资深规划专家岗田荣二先生以“一座持续更新的城市——东京”为题,通过介绍大丸有地区、新宿副都心、品川站东口、六本木新城、日本桥地区,讲述了东京城市演变过程及当前城市更新经验。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院长张俊杰以“我国城市高密度核心区提升之路”为题,从中国城市的发展模式、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等角度,聚焦城市核心区提升能级和竞争力的问题。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详规处处长伍攀峰以“‘上海2035’实施背景下城市更新的探索和展望”为题,介绍了上海城市更新推进工作的基本情况,推进过程当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大家应如何携手,共同实现美好明天进行探讨。
来源: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9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