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杨王小学,平凉 744699)
由于小学教育的特殊性,为了有效启蒙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出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教材内容,开展信息技术科学教学,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离不开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案,通过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分析可知,科学教学方案必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实践性,保障小学生的思维智力可以进行一定的学习,学生通过实践可以激发出自己的学习兴趣与潜能。
在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案选择时,并不是最好的教学方案就可以起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小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对应的教学方案。目前在部分小学教育中,由于校领导没有给予科学课程教学足够的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兼任,而小学科学的教材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若是教师无法有效的掌握教学的尺度,则无法保证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间接的影响到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1]。
在启蒙小学生思维智力时,不仅需要引导学生从科学实验中获得一定的乐趣与兴趣,且需要通过科学实践课程的引导,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由于小学生的智力与理解力有限,无法对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进行原理学习,只能简单的了解到科学实验的结果。但是通过科学实验的开展,逐渐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将会对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的分析可知,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关,教师在科学内容引导时,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例,可以有效激发出小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学习动力,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生活教学时,教师可以直接从实际生活中选择教学素材,根据科学教学内容,设计多样趣味化的科学实验,让学生通过科学实验器材的准备与科学实验的参与实践,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素质教育理念下对小学科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学目标,以信息技术教学融合为教学主线,以教师与学生为教育主体,以实验引导为主要教学方式。由此可见,在小学科学教学改革阶段,融合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创新了新的路径,通过传统教育资源与互联网教育资源的融合,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逐渐的消除教育不公平现象。
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而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可能,小学生可以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高效的开展科学实验,提高自己的科学学习实力。如科学教学内容采取视频教学引导方式,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设计动画视频引导、微视频引导、角色扮演引导、微场景引导、翻转课堂引导、细节剖析引导等多种方式,极大的激发出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与热情,逐渐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在小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动画片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动画片不仅给小学生带来了童年的快乐,并且有效的启蒙了学生的思维智力,开发了学生的逻辑想象力。为此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的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动画引导的教学策略,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和探索欲望[3]。
为了保障动画教学策略的整体效果,教师不能直接利用动画的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演示讲解,这样并没有深层次的改变教学现状,仅仅是由动画演示引导替代了教师讲解引导,这样的动画演示教学引导,在短时间内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重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的下降,教学效果也出现了一定的下滑。
笔者认为为了杜绝该类教学问题的发生,在动画引导教学方案设计时,需要合理的突出教师与学生双中心的位置。在突出教师教学位置时,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拆解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界定出教学内容的层次。而在突出学生学习中心时,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正确认知到小学生自主学习主体性的价值,小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则体现在小学生的兴趣爱好领域。教师通过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视野出发,分析小学生喜爱的动画片有那些,如《熊出没》《小猪佩奇》《海底总动员》《汪汪特工队》等[4]。
教师在设计动画引导教学方案时,则可以摘选相关动画片的故事情节,通过将科学教学内容的核心与重点渗透其中,让小学生可以在欢乐的气氛中理解学习相关的科学内容。教师采取该种教学设计理念,动画引导教学就不会枯燥重复,每一节动画引导课,都可以快速的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有效保障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例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奇妙的光》一节课,就主要引导小学生学习理解光的来源与传播、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凸透镜成像、光与颜色等核心内容。
教师在讲解光的来源与传播时,则可以结合动画情节进行动画角色的引导,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熊大”向学生们提出的具体问题:清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阳光散满了大地;夜晚,万家灯火一齐开放,照亮了乡村与城市,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光明的世界,由于光的存在,世界才显得如此美丽,我们的生活也更加便利,试问光是从哪里来的?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得出了答案:光是从光源发出的,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通过空气介质进行传播。
在引导学生学习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一节时,教师同样采取多媒体设备,利用“熊二”进行问题的引导:教室内有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同学们想一想如何可以让阳光照射到这些地方。教师则利用镜子进行演示,通过镜子反射阳光,使得阳光照射到教室的其他地方,教师演示之后,让学生利用镜子进行实践体验,最后引导出该节课的核心内容: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从而返回的想象叫做光的反射[5]。
在凸透镜成像一节引导时,教师则可以直接采取实物演示,让学生进行直观的理解。教师利用凸透镜将课本上的文字放大,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给每一位学生发一个凸透镜,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从而掌握该节的教学内容。
在最后一节光与颜色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棱镜进行光的折射,从而构建出美丽的彩虹,即光的颜色。同时让学生利用棱镜尝试制造彩虹,通过棱镜折射了解到光的颜色。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动画情节故事进行合理的结合,开展动画引导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