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清
(成都天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成都 610100)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可引起的猪的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猪流行性腹泻于1971 年英国兽医科技人员首先报道,其特征为初生仔猪呕吐、腹泻、脱水,疫病爆发中初生仔猪死亡率达90%。
猪传染性胃肠炎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易发、多发高度接触性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变化和症状与猪流行性腹泻极为相似。猪传染性胃肠炎主要发生在气温低的冬季和春季,成年猪和仔猪都会传染、发病,尤以仔猪传染、发病严重,<5日龄的仔猪染病,死亡率95%~100%。本文介绍了国内猪流行性腹泻相关疫苗上市情况及国内生产工艺研究进展。
1995 年,国内外开始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二联疫苗,通过免疫产前母猪,使其乳汁中含有丰富的猪流行性腹泻IgA 和IgG 抗体,仔猪摄入后能引起肠道黏膜保护机制,以达到保护出生仔猪的目的。2009 年10月~2010年2月,我国各地发生腹泻的比例最为严重,引起的传播性、传染性、死亡性强,有的规模化养殖场一旦发生流行性腹泻则在6 周内仔猪高达100%死亡,后续死亡率逐渐降低。行业专家初步估计,近6 年由猪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造成全国仔猪死亡估计有上千万头,直接损失已高达上亿元。随着病毒变异及猪场养殖规模增大,该病的危害日益突显。因此,提高免疫效果必须了解抗体产生保护作用的机制。
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灭活疫苗的研制。目前上市的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G5 型)三联活疫苗(弱毒华毒株+弱毒CV777 株+NX 株),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灭活疫苗经典毒株,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灭活疫苗(WH-1 株+AJ1102 株)。处于新兽药临床阶段的同类产品有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XJ-DB2 株)、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KB-4clone13 株)、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CHYJ株)。
由于PED 在亚洲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经研究发现商品化弱毒疫苗取得了优于传统灭活疫苗的保护效果,因此,国内外各厂家陆续推出猪流行性腹泻减毒活疫苗产品。目前上市的猪流行性腹泻活疫苗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SCJY 株+SCSZ 株),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WH-1R 株+SAJ1102-R 株),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SCJY-1 株+SCSZ-1 株)、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HB08 株+ZH08 株),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WH-1株+AJ1102株),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SD/L 株+LW/L 株)。处于新兽药临床阶段的相关产品: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CT130株+HX115株)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灭活疫苗上市之初,全部是转瓶工艺生产的产品,其广泛的应用为我国减少猪流行性腹泻发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病毒培养技术被广泛应用,转瓶生产工艺的占地面积大、污染风险高、半成品抗原效价低的缺点日益突现。
在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中最先开发的是微载体培养技术,经过60 余年的发展,该技术日趋完善和成熟,广泛应用于生产疫苗、基因工程产品等。其兼具悬浮培养和贴壁培养的优点,且容易放大。从2010 年以来国内部分厂家开始采用此方法生产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近3 年来,猪流行性腹泻的细胞全悬浮培养技术日趋成熟,相比微载体悬浮培养技术,其优点是下游处理更加简便、生产成本降低、单位体积内可达到的细胞密度是微载体悬浮培养方法的10 倍。无论是微载悬浮培养还是全悬浮培养,均需在生长液中添加约7%的血清。我国新生牛血清价格的不断上涨、生产成本的增加、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迫使再次对其生产工艺进行升级。目前,较为流行的是低血清全悬浮培养工艺。据报道,有的生产企业在生物反应器血清培养条件下,已成功获得108.5TCID50·mL-1的病毒液。未来,低血清悬浮培养工艺、下游工艺的纯化技术、猪流行性腹泻基因工程疫苗势必成为各大腹泻疫苗生产厂家的研究方向,其适应性低血清培养的细胞技术、猪流行性腹泻基因工程蛋白的免疫效果是亟待突破的重点技术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