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红卫,秦 艳,胡筱娟
陕西省中医医院 (西安710003)
青白通痹胶囊系陕西省中医院治疗风湿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传统中药制剂(陕药制字:Z20130059)。系陕西省名中医胡筱娟教授通过挖掘风湿痹病历代文献,结合经方“桂枝汤、芍药甘草汤”配伍特点,在多年诊疗经验及中药药理研究基础上组方而成,可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关节病的关节肿胀疼痛、拘挛痿痹,延缓疾病进展,临床已应用10余年。早期的青白通痹胶囊质量控制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处方中的青风藤、白芍,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药中的青藤碱含量,研究显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有效地控制青白通痹胶囊的质量[1]。已进行临床研究显示,青白通痹胶囊联合抗风湿西药,可明显改善类ESR、 CRP、RF等炎症指标,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单用抗风湿西药)明显提高,显示其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该药以青风藤、白芍、炙甘草三味中药组成,配伍精当、药性平和,可作为风湿痹病的基础用药。该组方体现了胡筱娟教授有关风湿痹病的“血虚肢痹”的病机学说,“养肝柔筋、祛风活络”的辨证论治方略;融合了现代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理及配伍研究进展。现将该药的组方学研究叙述如下。
1.1 理论渊源源自风湿痹病的“血虚肢痹”病机理论 风湿痹病多系正气亏虚,肝血不足,四肢筋骨失养,脉络空虚,复感风寒湿等外邪,留驻四肢皮肉筋骨,气血凝滞,筋脉痹阻,而见四肢关节肿胀疼痛,拘挛痿痹,病势缠绵。正虚标实是该病的基础病机。该病以青中年女性多发,病变部位以四肢小关节为主,主要以关节肿胀疼痛,拘挛痿痹为表现。胡筱娟教授认为该病的发病以正虚为本,初期肝血不足,血不荣筋,营卫失和,腠理不固,外邪趁虚而入,留而不去,正邪交争,而致病势缠绵,后期出现四肢拘挛痿痹。其中血虚肢痹为痹病的发病,进展,预后过程中的核心病机。
历代多有从血虚不荣,营卫失和,外邪侵袭论述风湿痹病的发病。《诸病源候论》云痹病“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太平圣惠方》云:“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气血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感,而众痹生焉”。《类证治裁·痹证》曰:“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气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这些论述指出:血虚,营卫失和,腠理不固为痹病发病过程中的本虚特点。中医藏象理论认为肝藏血,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诚如《素问·五脏生成》所云“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肢体筋爪的功能有赖肝血的滋养。风湿痹病的外在表现主要为四肢筋爪,多因肝血不足,筋爪失养,复感外邪而致血虚肢痹,发为痹病。故肝血不足,血不荣筋是痹病发病的主要因素。叶天士云“女子以肝为先天”,育龄期女性月事失血,且多肝气弗郁,多有肝血不足的情况,故易发痹病。
痹病日久,血虚肢痹,其中血不荣筋与邪气痹阻虚实夹杂,病情逐渐加重,而出现四肢关节肿大畸形,痿废不用。《医门法律》也提出,对痹病日久,应“先养血气”。故肝血不足,血不荣筋,营卫失和,外邪痹阻,血虚肢痹,是痹病主要的发病、发展病机。有研究显示“血虚血瘀”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核心病机,并通过对照研究将“痹通方”中养血药“白芍、当归、熟地”去掉后,疗效明显降低[3]。
青白通痹胶囊即针对风湿痹病的病机特点组方而成,白芍与炙甘草养血柔筋,青风藤祛风散寒,活络止痛,三者配伍兼顾正虚与邪实病机特点。
1.2 组方及配伍体现了“养肝柔筋,祛风活络”治法 风湿痹病,多因血虚肢痹而发病,病势缠绵,难于速去,治疗过程中既要祛风通络,又要养肝柔筋;也要药性温和,丸散缓治。以《伤寒论》经方“桂枝汤,芍药甘草汤”的配伍结构为基础,综合多年临床经验,组成了包含青风藤,白芍,炙甘草的青白通痹胶囊。该药以性温味辛之青风藤祛风活络,以性微寒味酸苦之白芍养血柔筋,以性温味甘之炙甘草补脾生津。青风藤与白芍配伍,一辛温,一酸微寒,外散风寒湿,内养血柔筋,仿桂枝汤之桂枝,白芍以调和营卫,配合炙甘草补中益气,以达到固密肌腠、疏利筋骨的作用;青风藤与炙甘草配伍,祛邪而不伤正;白芍与炙甘草配伍,酸甘化阴,有“芍药甘草汤”之意,可柔肝养筋,缓急止痛。
青风藤是应用广泛的治疗风湿痹病的中草药。《本草便读》云:“凡藤类之属,皆可通经入络,此物善治风疾,故一切历节麻痹皆治之”。青风藤始载于《本草图经》:“青风藤,治风有效”,之后的本草书籍中多有记述。《本草汇言》曰“散风寒湿痹之药也,能舒筋活血,正骨利髓,故风病软弱无力,并劲强偏废之证,久服常服,大建奇功”。《本草纲目》载其“治风湿流注,历节鹤膝,麻痹瘙痒”。《安徽中草药》云其:“性温,味辛”。治疗风湿痹病的常用古方“宣痹达经汤”即含有青风藤。青白通痹胶囊取辛温之青风藤以祛风散寒,消肿止痛,以其藤曼善于攀爬,引药直达筋爪。配伍酸甘之白芍,寒温并用,有类桂枝汤之桂枝,白芍配伍,可调和营卫,疏利肌腠筋爪;白芍尚可制约青风藤的温燥之性,青风藤亦可缓白芍滋腻阴柔之弊。青风藤与炙甘草配伍,炙甘草可顾护中气,生津液,一则中气健旺,四肢肌肉得以濡养,二则甘者缓之,亦可缓青风藤之温燥之性,可奏祛邪而不伤正之效。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本经》载其“除血痹,破坚积,止痛”,取其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之效。配伍炙甘草,效类于“芍药甘草汤”,该方既往多用来治疗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的疼痛、筋脉拘挛。风湿痹病多有肝阴不足,筋脉失养,而致血虚肢痹,表现为肢节、筋爪肿胀僵硬,挛急疼痛表现,胡筱娟教授取“芍药甘草汤”之养血荣筋,缓急止痛的作用治疗风湿痹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临床上治疗风湿痹病的经方“乌头汤”,《魏氏家藏方》之“蠲痹汤”中均有芍药甘草的配伍,以柔筋缓急止痛。芍药与炙甘草的配伍针对风湿痹病的肝血虚,血不荣筋,营卫失和,血虚肢痹,可养肝荣筋,活络止痛;一方面针对早期的风湿痹病,可使肝血足,筋爪肌腠固密,助祛邪外出,另一方面针对中后期的风湿痹病,已出现关节拘挛、痿痹,可荣养筋脉,延缓痿痹进一步加重。
综合全方,青白通痹胶囊组方中芍药与甘草配伍酸甘化阴,青风藤与炙甘草配伍辛甘化阳,阴阳并调,祛邪扶正兼顾,配伍精当,体现了“经方”的配伍特点,紧扣“血虚肢痹”的病机理论,而达到养肝柔筋,祛风活络的治疗目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为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主要病理特点是滑膜细胞增殖,多种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以及软骨和骨组织的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现代医学治疗主要以抗炎止痛,免疫抑制等为主,强调以临床缓解和影像学缓解的达标治疗,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手段,在一定时间内将炎症或病情活动度降至较低水平或达到临床缓解[4],中医药治疗该病多着力于整体调理,抗炎止痛,免疫调节等方面。
青白通痹胶囊中的青风藤、白芍是多年来研究较为成熟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关节病的中草药,其核心成分已得到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的验证,前期所建立的青白通痹胶囊质量控制体系即主要以青藤碱、白芍总苷为主要活性检测指标[1]。临床上青藤碱制剂(正清风痛宁片 国药准字Z43020278),白芍总苷制剂(白芍总苷胶囊 国药准字H20055058 )已上市多年,单独使用或配合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等,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耐受度高,副作用小等优势[5-6]。青风藤与白芍,白芍与炙甘草的配伍研究,也显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优势[7-8]。
2.1 青风藤的抗风湿药理研究 青风藤为防己科植物青藤和毛青藤的干燥藤,以青藤碱为代表的生物碱类是其主要有效成分,大量实验研究显示,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关节病,可抑制TNF-α、IL-1β、IL-6、IL-17等致病因子,起到抗炎止痛,免疫调节,延缓关节破坏的作用[9]。临床研究显示青藤碱具有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肿胀疼痛、晨僵,改善关节活动度,延缓病变进展等作用[10]。
2.2 白芍的抗风湿药理研究 白芍属于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有效成分为白芍总苷。实验研究显示其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免疫调节,保肝等作用。可通过调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以及炎症反应过程而起效[11]。临床研究显示,白芍总苷胶囊联合其他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可进一步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肿痛,延缓关节破坏的进程,从而改善患者预后[6]。
2.3 青风藤与白芍的配伍研究 临床上多有青风藤与白芍配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的记载,实验研究显示青藤碱与白芍总苷配伍组可改善风寒湿型关节炎大鼠的关节部位炎性反应、滑膜囊增生及软骨侵蚀情况,较单用青藤碱或白芍总苷效果更明显。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下调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的TNF-α、IL-1β含量,以及骨组织中MMP-2、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7]。进一步从实验层面证实了中药配伍理论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2.4 白芍与炙甘草配伍 白芍与炙甘草的经典配伍来自《伤寒论》的芍药甘草汤: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本方是仲景为误汗亡阳,阳复后血虚津伤的脚挛急证而设。该方具有酸甘养阴,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的功效。既往多用于治疗横纹肌、骨骼肌、平滑肌等的挛急疼痛,同时还可对抗其他多种疼痛。芍药苷有镇静、解痉和抗炎作用,甘草有镇痛、解痉、抗惊厥及抑制胃液分泌的作用,两者合用有明显协同作用[12]。这也为芍药甘草配伍用于多种痛证的治疗提供了依据。后世多有医家运用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关节肿痛病症,研究显示运用芍药甘草汤加减可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缓解关节肿痛,延缓疾病进展[13]。
2.5 保肝作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多需要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病情抗风湿药等,该类药物在部分患者中会存在转氨酶、胆红素升高等肝损害,胃黏膜损伤等情况,长期使用存在耐受性不佳,依从性较差等问题。青白通痹胶囊所含的白芍、炙甘草均有保肝、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在联合应用该类药物时可一定程度提高该类药物的耐受性及依从性[14-15]。前期临床研究显示,青白通痹胶囊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未见明显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胃肠道耐受性良好[2]。进一步体现了中药配伍运用的优势。
综上所述,青白通痹胶囊的配伍药物具有抗炎止痛、免疫调节、保肝等作用,可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痛,延缓关节病变进展。由三个药配伍组成的青白通痹胶囊,采用传统中药散剂制成,与中药提取制剂相比,最大程度保留了中药原生态、多成分复方特色,具有协同增效等作用。
青白通痹胶囊源自经方“桂枝汤,芍药甘草汤”,在“血虚肢痹”理论基础上组方而成,具有养肝柔筋,祛风活络的作用。其所含的青风藤、白芍、炙甘草,均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中草药,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均具有抗炎止痛,免疫调节,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痛,延缓疾病进展等作用。该药具有配伍精当,药少力专等特点,前期已进行了质量控制体系研究及临床有效性研究[1-2],目前正在开展青白通痹胶囊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旨在进一步验证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揭示其可能的起效机制,预期可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