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顾城
(南京露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合作社不仅可改变农业生产方式,还可改变农业盈利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农民以前“单打独斗”的生产模式转变为“共赢”“报团取暖”的合作模式,符合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我国农业向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合作社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组织制度创新的重点[1]。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数量增长快、组织类型多样化、合作形式多元化、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扩大、带动效应明显的良好发展势头[2],但还存在规模小、服务层次低、内部管理机制不成熟、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降低了合作社优化产业结构的能力,从而削弱了竞争力。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之初也遇到了以上问题,后来合作社采用了一种类似于“小岗村”承包管理模式进行内部管理,不仅吸引了10余名外地大学生在溧水(合作社当地)安家创业,还激发了合作社各个部门的发展活力。现将“小岗村”内部管理模式介绍如下。
2009年4月,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南京溧水成立。由合作社理事长牵头流转集体土地133余hm2,其中13余hm2搭建简易设施用于蔬菜栽培、107余hm2用于露天蔬菜生产。经过两年的发展,合作社成员越来越多,从事一线生产的劳动力已达100余人。蔬菜生产面积增大和人员数量增多,难免使管理顾此失彼,致使员工工作效率下降,田间产量不增反减。
创建一种新的管理机制,使管理者和生产者目标一致,激发所有人的工作积极性,成为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一段时间内的迫切需求。合作社理事会成员四处奔走,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借鉴别人成功的管理经验,决定于2012年起模仿安徽小岗村分田到户承包制的生产模式,将合作社核心区域的50余hm2土地作试点,试行“小岗村”内部管理模式,即将50余hm2土地承包给两个生产大组的负责人,与其签订内部承包合同,承包方每年向合作社缴纳田亩费、水电费,承担各自工人的工资及生产成本,自负盈亏,净利润的70%归承包人、30%作年终分红分配给工人。承包方生产的产品按照协商好的田头价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再由合作社以市场价卖出,除去销售成本外,合作社赚取一定的差价,但需承担销售风险。此管理模式运行后,管理者和生产者都意识到只有把生产这一环节做好,才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工作积极性高涨,蔬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和改善。“小岗村”内部管理机制应用初见成效。
2015年,也就是“小岗村”内部管理模式试行后的第3年,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年平均蔬菜茬口数达5茬,667 m2产值平均提高3 000元以上。但由于“小岗村”内部管理机制在运行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管理,出现了一些弊端,具体表现为以下一些问题。(1)盲目种植。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承包组挑选售价高的蔬菜品种大面积种植,甚至两个承包组大面积种植同一蔬菜品种,一旦同时上市,造成市场上该蔬菜品种供大于求,售价极低,甚至出现滞销的现象,给合作社的销售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有时甚至高价收低价卖。(2)产品安全不可控。用于生产的种子、肥料、农药等投入品由各承包组自行采购,合作社无法保证其采购的产品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且无法保证被规范使用,所以不能确定蔬菜产品是否符合销售标准。(3)种植茬口规划不合理。茄果类、瓜菜类蔬菜相比叶菜类而言,产量高且价格稳,经济价值高于叶菜类,导致承包组偏爱种植茄果类和瓜类蔬菜,甚至出现一个区域两三年内连续种植同一大类蔬菜作物的现象。多年连续种植同一大类作物的地块易发生连作障碍,不仅会使蔬菜产量下降,还会使土壤肥力及其微量元素含量大幅下降。(4)合作社再发展受限。合作社虽然在田头价和市场价的差价中获得了一定的利益,但是除去销售过程中的车辆、人工、店面租金、宣传等成本费用,以及蔬菜滞销产生的损耗,获得利润并不多,合作社用于再发展的资金无法得到保障。
2015年,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会成员经多次调研、反复讨论,一致认为,现有的“小岗村”内部管理模式思路是对的,但必须结合合作社的具体情况,针对目前遇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走一条有华成特色的“小岗村”内部管理之路。
自2015年起,试点区域农资由合作社统一采购,包括种苗、肥料、农药等生产物资。合作社利用团体采购优势,跟有资质的厂家和经销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既保证了所购物资的质量,又可利用数量优势获得较低的采购价,降低了生产成本。
合作社统一安排生产茬口。如2015年,一组的A区域种植茄子、B区域种植黄瓜、C区域种植番茄、D区域种植芹菜,二组的A区域种植辣椒、B区域种植丝瓜、C区域种植瓠瓜、D区域种植棵菜;2016年,本组区域内茄果类和瓜菜类换茬种植;2017年,一组和二组的种植品种换茬。茬口的统一安排带来了诸多好处:解决了内部承包组的产品竞争,避免了同品种蔬菜集中上市;合作社可根据既定的茬口安排,有计划性地进行营销;减轻了蔬菜作物的连作障碍,生产区域得到了休耕养地的机会。
合作社将蔬菜种植部门整合为生产部,寻找蔬菜产业链其他环节(如种苗供应、采后销售或加工等)的利润增长点。
2015年10月,合作社将改进后的管理模式推广应用到全部生产区。目前生产区已形成4个承包小组,其中1名大学毕业生独自承包了近20 hm2土地。高学历专业人才的加入使合作社整体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各项工作的科技含量得到提升,目前合作社已制定了多项生产技术规程,《南方地区野生水芹菜的大棚栽培方法》获得发明专利。同时,合作社的销售部门广开思路,进行多种形式的销售,给溧水区几十家企事业单位食堂配送蔬菜,让消费者花更少的钱吃到更新鲜的蔬菜。目前合作社的销售部门也采取了“小岗村”管理模式,销售部由2名大学毕业生承包,利润的50%归销售和配送团队,其余50%留在合作社用于再发展。
2016年合作社成立了蔬菜花卉育苗中心,利用发展资金和农业政策补贴资金新建了3 600 m2玻璃温室,给育苗中心提供育苗场所。育苗中心由1名大学毕业生承包,2018年早春出苗量已达200万株,不仅为合作社提供种苗,还解决了周边合作社及农户的蔬菜种苗供应问题。
2017年合作社成立了养殖小组,主要养殖鱼、龙虾和乌鸡等畜产品。养殖小组在增加合作社效益的同时还消化了种植部门的废菜废叶。废菜废叶的利用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畜产品品质,还解决了种植废弃物污染土壤的问题。
2018年,合作社又新建5 000 m2玻璃温室,用作农业展览馆和科普展示馆。在首届农民丰收节上,溧水区和凤镇的名优特农产品集中在农展馆展示销售;同年8月,合作社自建的电商销售平台办公室入住农展馆。目前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溧水区农业产业宣传的一张名片、一个亮点。
2019年初,合作社理事会从合作社内部挑选了1名在合作社工作了6年多的大学毕业生担任理事会执行理事,理事长则另带领一部分人准备再建一个有活力、高效运转的平台。
近年来,合作社围绕蔬菜这一产业链条,不断发现新的需求,并集合各方面资源优势,完善各个环节,将每个环节都努力打造成平台,力求形成筑平台引人才、用人才促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