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文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66200)
李 萌 刘法孝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山东 泰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追求越来越高,人们希望食用的都是天然健康食品。近年来,高度集约化、工业化的养殖方式损害了动物福利,同时也带来家禽肉蛋产品品质差,药物激素残留等问题。引发社会各界的普遍担忧。然而同时,我国原有地方鸡种在随着生态畜牧产业的发展,将生产模转变为生态散养方式下所生产的“土鸡” “土鸡蛋”等,产品质量、口感风味俱佳,被消费者普遍认可,备受市场青睐,显现了“土鸡”散养的广阔市场前景。笔者在莱芜、新泰、章丘等地区调研蛋鸡散养发现,一般散养条件下,环境、温度变化辐度较大,同时因养殖设施简陋,饲养管理粗犷 ,疫病防控不到位 ,导致产蛋率不高,经济效益低。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确保养殖户的效益,结合基层生产实践经验,提出几点提高散养蛋鸡产蛋率的措施和方法。
我国有着悠久的养鸡历史,养鸡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兴盛,除此之外,我国占地面积极大,地形较为复杂使我国拥有丰富的鸡遗传资源。发展山地、林地蛋鸡养殖必须选择适应性强,产蛋性能良好、年产蛋数在180枚以上的优质鸡种。山东省有多个本地优质鸡品种,肉蛋兼用、风味感官品质好,如汶上芦花鸡年产蛋180~200枚,蛋重45g,莱芜黑鸡年产蛋200枚左右,蛋重46g,济宁百日鸡、寿光鸡等品种也适于散养生态养殖。
鲁中地区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和过渡地带,地形起伏较大,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属于半湿润气候。散养场地选择以树林、园果林、荒山草坡、沙质土壤地,地势稍高、坡度平缓为佳,空气流通相和地面渗透性好,可减少羽毛沾污及环境条件性疾病的诱发,要远离村庄、生活聚居地和水源地。鸡舍地面应高于舍外活动场地面,周边有水道防止雨季舍内进水,鸡舍坐北朝南,可选用简易棚舍、塑料大棚舍或砖瓦结构,设窗和排风口等,舍内设置栖架或网架,便于夜宿和休息,棚舍外可采用悬挂式或卷帘式卷帘布,既要防寒保暖,也要防暑通风,场地周围要进行围栏,高度以成鸡不能飞出、密度以小鸡不能窜出为宜。饲养场必须确保通水、通电、通路,舍内安装合理的灯光照明。
3.1 合理充足营养水平 鸡群运动量较大,饲养周期较长,鸡群喜啄食地面野草、昆虫、籽实等,随着时间延长,便可将草根食净,地面清净,仅依靠山地自然资源很难满足鸡群的生长及产蛋的营养需要。因此结合蛋鸡放养特点,科学配制饲料,实行分段定量饲喂,满足不同饲养阶段营养需求。日粮中钙、磷的比例根据养殖环境调正合适,适当投喂菜叶、青草等青绿饲料。高温季节应减少日粮中玉米或谷物类饲料的含量,添加优质的鱼粉、豆饼、骨粉、贝壳粉、复合维生素等,寒冷低温季节应提高能量高的油脂、玉米、谷类等配比。
3.2 保持良好饲喂环境 保持鸡舍内环境清洁、干燥、卫生。鸡舍应常开窗通风 ,必要时可安装排气风扇,鸡舍内相对湿度一般不应超过65%。要勤打扫鸡舍,清除粪便,勤换垫料,保持鸡舍卫生清洁。做好防寒防暑工作,夏季高温季节,应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可在鸡舍进风口处设置水帘,使外界空气经水冷进入鸡舍。秋冬寒冷季节,适时关闭门窗和落下卷帘,温度过低时可使用保温灯加温。保障充足洁净饮水,避免缺水断水,每羽蛋鸡需饮水150~200ml/d,防止蛋鸡脱水脱肛,产蛋率下降,影响鸡蛋品质。定期对水、食槽和鸡舍及周边环境清洗和消毒。做好灭蚊蝇、除鼠工作,防止犬、猫等其他动物进入鸡舍。避免不同批次的鸡混群混养,若有病死鸡及时隔离清除,进行无害化处理。
3.3 加强各个阶段饲养管理 (1)育雏阶段饲养管理。选择体格健壮、精神状况良好的鸡苗到条件较好的育雏室进行育雏,进雏前要对育雏室进行彻底的消毒,育雏室提前升温。鸡苗进入育雏室后,先行饮水,水温20℃左右,最好往水中加入葡萄糖和电解质多维,饮水2~3h后开食,采取自由开食的方式,可用碎玉米开食,后用全价配合小鸡料饲喂,要少喂勤添。1~2日龄环境温度保持35℃,3~7日龄30~33℃,以后每周降低2~4℃,直到过渡到常温;育雏室相对湿度60%~65%。在此期间进行断喙,按照免疫程序实施防疫。(2)育成期的饲养管理。主要饲喂青饲料为主,适当补给精料,补料量据鸡体重大小确定,对偏重的鸡减少精料喂量,相反则增加喂料量。及时淘汰病、残、弱鸡,尽量保持鸡群较高均匀度。调教和训练鸡群的放养工作,做到定点定时饲喂,严格按照程序免疫。(3)产蛋期的饲养管理。在产蛋期,应提供营养全面、质量高、适口性好含较高蛋白质的配合饲料,在产蛋率达5%时,开始喂蛋鸡料,产蛋率达20%时应完全更换成产蛋料,饲料应以精料为主,适当补饲青绿多汁饲料。产蛋期间要避免出现应激,尽量减少能造成应激的各种因素,如高温、低温、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噪音等。保持环境宁静和适宜的小气候,使蛋鸡产蛋高峰潜力尽量发挥出来,确保鸡群高产稳定。产蛋后期要适当降低饲料蛋白水平和控制饲喂量,为减少蛋鸡脂肪沉积,饲料中提高钙比例也可添加适量小苏打,提高蛋壳强度,减少破蛋,延长产蛋时间。观察鸡群,把不产蛋鸡和低产鸡及时淘汰。
3.4 实施科学的光照制度 蛋鸡饲养过程中注意光照控制。在育雏期1~7d可实行全天或23h光照,之后每天减少1~2h光照时数,直至自然光照。育成阶段鸡性腺处于发育期,日照时数增长会促进性腺发育,导致鸡开产早,因此,在育成期应采取遮光措施,控制光照时间在10h左右,有利于使鸡群达到体成熟时开产,增加产蛋期产蛋量,降低母鸡死淘率。18~19周蛋鸡开产后,早晚逐渐增加人工光照时数,每周增加0.5h,直至自然和人工光照时数达到每天16h,保持不变。光照强度以3~4W/m2,白炽灯为好,光色与白天光照相似,灯距2~3m,灯离地高度约2.5m,配有灯罩可提高光照的强度,并保持干净,光照稳定后不能随意变动。保持好科学光照从而刺激卵巢的发育,提高产蛋率。
3.5 提高鸡群均匀度 一些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只注重成活率,忽视鸡群的均匀度,体重均匀、合格的鸡群才是健康的鸡群,性成熟一致,产蛋高峰期才会持续,发挥产蛋最大潜能。蛋鸡应每周称重1次,抽样称重数量应达到鸡群的5%,并与本品种的各日龄标准体重比较,根据称重情况,实行强弱分群饲养,及时调整早晚补饲量、营养配制和饲养密度,对体重不足标准10%~20%以上的鸡群增加营养,对体重超过10%~20%以上的鸡群则应实行限制饲养,以保证鸡群生长发育的整齐度和均匀度。
养殖户必须做好禽流感、新城疫、法氏囊病、禽脑脊髓炎等疾病的防疫工作,严格按照防疫程序进行免疫。育成期鸡群防疫工作甚为重要,任何疫病感染都将影响蛋鸡生长发育,影响产蛋性能。在蛋鸡饲养管理上,尤其要重视呼吸道疾病、大肠杆菌病、球虫等疾病防治工作,应采取程序免疫、药物预防、带鸡消毒、饮水消毒等综合技术措施,切实做好蛋鸡疫病防治工作,尽可能减少疫病感染对蛋鸡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