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猪的患病种类较多,常见的有传染病、产科病、中毒性疾病、寄生虫以及营养代谢病等,其中传染病是危害最为严重的猪病,可使养殖户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针对病猪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促进病猪恢复健康尤为重要。注射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以及腹腔注射等几种,其中腹腔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猪腹腔的方法,与其他注射方法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猪病应用腹腔注射治疗的实际效果进行如下探究分析。
1.一般资料。在当地养殖场中选择13例病猪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汉中白猪3例、长白猪4例、大白猪6例,45日龄6例、65日龄4例、85日龄3例;其中痢疾5例、胃肠炎4例、脱水2例、感染2例。
2.方法。入选本次研究的13例病猪均接受腹腔注射治疗。为了避免注射过程中病猪挣扎,保证治疗安全性,需要使用绳子对病猪实施有效保定。注射位置需要依据病猪大小、病情程度进行合理选择。
1)仔猪。将仔猪倒提后将双腿进行固定,选择倒数第2个乳头外侧1~2cm位置作为注射位置。使用碘酊消毒,之后使用酒精消毒,选用长度为25mm的12号细针头作为注射器,将注射器垂直刺入,深度约为1~1.5cm,当针头无阻力、活动无抵触时,则表明刺入腹腔,则可缓慢注射药物。
2)中大猪。针对体积较大的病猪需要采用仰卧姿势,保证前低后高,病猪病情严重可选择侧卧位注射,在注射药物前,需要活动病猪后肢,使肠管能够向前移动。选用长度为38mm的16号针头作为注射器,对肷窝部实施常规消毒后,将注射器垂直穿透腹膜,连接输液胶管,选择最大流量向腹腔中输注药液。
腹腔注射所使用的药物多为等渗溶液,需要依据病猪的实际体重选择药物输注剂量,但是最大输注剂量不应超过50mL。例如病猪体重为10kg,注射剂量需要在20mL以内;体重为20kg,注射剂量则不能超过30mL。腹腔注射药物温度应当保证在37℃左右,腹腔注射每天不应当超过3次。
通过对入选本次研究的病猪恢复情况进行观察与统计,13例病猪经过腹腔治疗后全部痊愈,治愈率为100%,没有病猪接受注射治疗后出现继发感染和膀胱、肾脏等内脏器官损伤。
腹腔注射主要是将药物直接给到病猪腹腔中的治疗手段,主要用于抢救病危猪群以及仔猪的紧急治疗。此种治疗方法不仅具有肌肉与耳静脉注射的优点,其适用范围广,适用药物多,由于猪腹腔面积较大,血管与淋巴管分布密度大,所以吸收力较强、药物吸收速度快,能够快速补充体液,使药物注射速度快、用时短。病猪保定不费力,操作简单、方便,与其他注射方式相比具有省时省力的优势,针对病情严重需要紧急救治的病猪可开展及时治疗。在本次研究中,入选的13例病猪经过治疗后全部痊愈,进一步表明腹腔注射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当病猪因为多种原因而无法使用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或者是其他注射方式并未取得良好效果时,均可选择腹腔注射治疗。
为了有效保障腹腔注射治疗效果,在实施治疗过程中应当着重注意以下事项:
1.病猪保定需要保证稳固可靠,注射治疗所用针头也不宜过长,避免病猪因为疼痛刺激乱动使针头刺伤内脏器官。在实施注射前需要对注射部位以及注射所用器具做好严格的消毒,实施无菌操作,避免造成腹腔感染,加重病猪病情。
2. 并不是所有药物均适合作为腹腔注射药物。通常情况下,腹腔注射所用药物应为等渗溶液,也就是接近于病猪体内组织液渗透压的药液,高渗盐水以及高浓度葡萄糖均不能作为腹腔注射溶液,否则会因为反渗透作用使病猪脱水,腹水症状进一步加重。腹腔注射药物也不应当选用磺胺类、阿奇霉素、氯化钙等具有刺激性的药物,若是注射带有刺激性药物,则容易造成腹膜炎,导致腹腔组织坏死。同时难溶性以及沉淀药物也不能够作为腹腔注射,主要是因为药物难以被吸收,使用腹腔注射方式也不会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所以为了保证腹腔注射治疗效果,应当选择适宜的治疗药物。
3.在为病猪实施腹腔注射治疗时,需要保证所注射的药液温度能够接近于病猪体温,尤其是在冬季气温较低时,首先应当对注射药液进行适当的加温处理,之后再进行注射。在注射过程中需要固定好针头,将针头稍微压向腹壁,并保证腹壁能够紧贴腹膜,避免针孔变大而导致药物渗漏。在药液未注射至腹腔当中以及注射过程中出现鼓包现象,则可适当推进针头深度或者更换更长的针头。脱水、低体温病猪完成注射后,需要做好保暖措施,并尽可能让病猪吃食物,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若是病猪需要接受多次注射治疗,需要避免接连两次使用相同的注射点。
综上所述,腹腔注射具有操作简单、注射速度快以及补液时间短的优势,并且可用于治疗各种大小的病猪,尤其是在治疗仔猪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对病猪开展顺利治疗,在保障病猪生命安全以及降低养殖户经济损失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极具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