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平江片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研究

2019-02-12 12:35徐洁李勤
环境与发展 2019年12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苏州规划

徐洁 李勤

摘要: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正在全社会不断落实。近年来,苏州市平江片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苏州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本文在对平江片区生态文明建设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惠民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研究。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平江片区;苏州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12-000-03

Abstract:Ecological civilization, material civilization, politic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itute the important goal of social civilization progress in China. The overall plan for promoting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social, and ecological progress is being continuously implemented.The task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Suzhou are being fully implemented in Pingjiang area.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research work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Pingjiang area is carried out form five aspects, ecologi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social benefiting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ecological system construction.

Key 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Planning;Pingjiang area;Suzhou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日趋完善,全社会对于生态文明重要性的认识日益深刻,各级政府、社会各界都充分重视生态文明,并设法将它贯穿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之中,十八大确立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正在不断落实[2]。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目前,苏州已建成国家生态市[3],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近年来,平江片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苏州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本文在对平江片区生态文明建设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惠民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研究。

1 规划区概况

平江片区隶属于苏州市姑苏区平江街道,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隅,东到护城河,南至干将路,西至齐门河、临顿河,北至护城河,地理坐标为31°18~31°20N, 120°37~120°38E,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温暖潮湿多雨,四季分明。平江片区为平原水网区域,地势平坦,河流纵横,有北园河、娄门内城河、耦园东侧河、平江河、东北街河、麒麟河、胡厢使河、柳枝河、新桥河、悬桥河、齐门河、临顿河等河道(段),呈南北或东西走向的直线状,组成比较规整的方格状水网。辖区内有拙政园、狮子林、耦园、半园(北)、惠荫园、东园,有博物馆(太平天国忠王府)、民俗博物馆、园林博物馆、戏曲博物馆,有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还有北张家巷雕花楼、潘宅砖雕门楼等,园林集中,文物荟萃,历史文化气息浓郁。

2 生态文明建设优劣势分析

2.1 优势条件

2.1.1 歷史文化资源丰富

平江片区是苏州古城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区域,由城河、水巷、小桥、旧民居、牌坊、古井、园林、会馆、寺观等交织而成的城市景观保存了老苏州的特色、风貌和古韵。2012年,苏州市姑苏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成立,将古城保护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可以更好地整合各项资源,统筹各方力量,从整体上对苏州古城进行规划保护,有效做到古城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为平江片区充分挖掘利用辖区内的历史、人文等优势资源,明确发展定位,加快提升辖区功能,增强区域品牌影响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1.2 生态保护基础良好

平江片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到位,近年来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环境卫生面貌不断提升。辖区积极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绿色细胞创建活动,下设拙政园社区、历史街区社区、大儒巷社区、东园社区、钮家巷社区和北园社区6个社区均建成苏州市及以上绿色社区,80%以上的学校建成苏州市及以上绿色学校。苏州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也为平江片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2.1.3 组织领导坚强有力

平江片区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响应苏州生态文明建设号召,认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境改造与生态修复,绿色现代化理念基本确立,生态和环境保护观念已贯穿于决策、管理和执行等重要环节中,工作决策正在向生态化逐渐转变,绿色执政能力不断提升。同时,平江片区重视在社会各级推广生态文明的理念,其对生态建设的重视促进了生态理念在全社会的传播,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可以有效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制约因素

2.2.1 区域发展资源空间受限

平江片区面积2.48km2,均为城市建成区,用地性质主要为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等。随着苏州古城区“退二进三”战略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平江片区重点发展了旅游、文化、商贸商务等第三产业,实现了经济平稳健康的增长态势。但受苏州古城区土地资源限制、交通运输限制、以及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规划、政策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区域经济发展载体存在瓶颈制约,经济结构转型压力较大。

2.2.2 区域人口压力巨大

平江片区人口密度高,给资源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特别是近几年,老年人口多、外来人口多、弱势群体多,给人口管理体系、老年人服务体系、社会就业管理体系、劳动保障体系、社会援助体系等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人口压力大、老龄化趋势快是平江片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2.2.3 基础设施建设亟待提高

平江片区基础设施建成时间较早,虽然近几年不断改造,但仍与城市现代化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亟待进一步提高。如污水管网建设不完善,管网未覆盖区域生活污水直接进入河道,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大。同时,居民住宅小区存在大量老住宅小区,房屋陈旧、外立面破损,给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及老城区环境面貌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3 规划方案

3.1 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紧紧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重点把握平江片区面临的保护与建设、传承与发展问题,立足于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具体情况,有机地整合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辖区建设、生态保护及生态文化建设,促进生态产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态惠民建设有效加强、生态文化特色进一步彰显、生态文明制度深入人心,将平江片区建成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民生幸福,生态文化繁荣、生态制度完善的历史文化片区[4]。

3.1.1 和谐发展原则

充分考虑平江片区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尊重生态规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共赢。

3.1.2 科学发展原则

统筹兼顾,合理布局,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促进地区间公平协调发展,实现代内关系、代际关系与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3.1.3 传承弘扬原则

既要继承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观,又要发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生态文明观;既要传承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又要弘扬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

3.1.4 共同推进原则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观念意识的转变,因此围绕政府、企业、公民三类主体,深入、扎实、有序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2 规划内容

3.2.1 生态经济建设规划

(1)挖掘历史文脉,发展文化旅游业。依托辖区内众多的世界遗产、历史街区、风貌街巷以及非物质文化资源等载体,科学规划、统筹开发,打造古城文化旅游景区,加大古城旅游品牌建设。着力构建拙政园历史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和平江历史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同时协调周边区域统筹发展环古城河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带、干将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观前文化休闲娱乐产业集聚圈、古城新兴文化产业集聚片,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凸显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和倍增效应。

(2)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引进培育现代服务业。积极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完善平江片区产业空间和功能布局,着力打造优质经济载体,营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综合环境,实现优势资源的集中高效利用,促进服务业向高端化发展。加快实现平江历史街区与观前商圈的连通互动,抓住观前商圈作为苏州核心商贸区的优势地位,以古城区潜力地块、商务楼宇为突破口,努力打好资源整合牌、文化旅游牌和人文服务牌,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层次。在軌道交通1号线沿线路段发展商贸商务、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轨道沿线经济。

3.2.2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1)水环境保护规划。提高辖区内污水管网的覆盖率,改善部分管道漏损现象、部分区域存在一定的雨污混接、私接现象等问题造成的部分生活污水直接进入河道的现象。围绕清淤、截污、畅流、保洁四个环节进行河道环境整治,全面提升河道管理水平,对河道进行长效管理,确保河道两侧绿化、美化[5]。消除餐饮企业产生的餐饮废水直接进入河道现象,确保辖区内餐饮废水无偷排、漏排现象,餐饮废水均通过餐饮企业隔油池进行预处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2)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未安装油烟净化装置的餐饮企业采取油烟治理措施,积极配合姑苏区环保部门实施餐饮企业的油烟在线监控安装。通过短信报警、监督检查、建立餐饮单位诚信记录等方式处理问题,消除辖区内餐饮业油烟污染、扰民事件的发生。强化建筑施工工地管理,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施工扬尘污染。着重抓好居住区周围的社区绿化、道路和滨河绿化以及公共游览设施绿化等,增加绿地面积,减少地表裸露,有效减少风沙扬尘,改善生态环境。

(3)声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加强对辖区内社会生活噪声的污染控制,商业企业不得对外安装高音喇叭,杜绝公共活动场所可能出现的一切噪声扰民问题。扩大机动车禁鸣范围,加大禁鸣执法力度,保持良好交通秩序。合理规划道路两侧用地,搞好道路两侧的绿化带,从根本上解决道路交通噪声的污染。同时加大施工噪声污染管理。

(4)固废综合治理规划。提倡绿色消费、绿色生活方式,从源头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量。加快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广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系统。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宣传活动,引导群众形成垃圾分类的观念,提高垃圾分类处理率。辖区内产生的危险废物委托具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3.2.3 生态惠民建设规划

(1)优化人居环境质量。积极配合市、区相关部门做好古建老宅保护修缮工程、居民家庭改厕工程、中张家巷河道恢复工程等民生工程,将古城保护和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结合起来,保证居民享受现代文明,重点完善文化教育、农贸市场、社区服务、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配套,大力改造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居民骨干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开展好综治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提高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切实提高城市环境品位。

(2)生态景观绿化建设。重点建设东园扩建改造工程,抓好居住区周围的社区绿化、道路和滨河绿化以及公共游览设施绿化等景观绿化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社区用地,建设一批城市公园、小游园以及立体绿化项目,增加绿地面积。

(3)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大力发展群众健身事业,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合理设置一定数量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积极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增加社会福利床位数。进一步完善就业救助体系,加大对困难弱势群体的医疗教育就业等专项救助力度,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继续做好民情直通车、银龄关爱乐龄配餐等具有良好社会反响的民生服务品牌,不断扩大号召力和影响力。

(4)倡导绿色交通。积极开展与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和健康有关的各种宣传活动,加强城市居民对改善交通出行环境的关注,引导和鼓励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提高居民绿色出行比例。

3.2.4 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1)提高文化软实力。结合古街、古巷、古宅等控保建筑和历史街区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繁荣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提升城市魅力。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承人体系建设,完善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队伍,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建设生态性保护基地。建设成较为完善的、覆盖全辖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促进文旅大融合。活化特色文化资源,在深入挖掘平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整合、提炼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形成文化旅游产业的集群优势、整合优势和互补优势。将旅游消费与文化消费有机结合,有效延长产业链,有力带动产业发展。将旅游产品开发作为一种文化建设,通过对本地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利用,积极、有效、可持续地进行保护传承。

(3)绿色创建。绿色细胞工程创建活动全面开展,使环保理念深入到各个社区,再从各个社区到各自的小区,再从小区落实到每一个家庭,层层推进到每个居民的心里,全面提高居民整体环保水平。落实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的长效管理制度,对照考核指标标准,结合各社区、学校实际情况,按照择优先创、先易后难原则,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的社区、学校,认真组织开展省级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省级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建成率。

3.2.5 生态制度建设规划

(1)生态行政制度。通过强化生态为政的决策准则来加强政府自我约束力,加深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和认识,构建高效、廉洁的行政管理体系,在严格遵守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把建设生态文明纳入相关规章和制度,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辖区的生态文明建设。

(2)企业生态文明制度。出台调动企业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制度,让企业在循环经济、环境管理、产品研制、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发挥作用。在政策指引和制度约束的基础上,逐步制定和完善企业管理中的环保规章,形成政府指导企业、企业自我约束、主动接受监督的企业生态文明制度,逐步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3)社会监督制度。通过完善政府和企业信息公开制度、健全公众参与制度以及建设完善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联动信息共享平台等方法,促进企业自律提升、提高政府生态意识和行政效率、减少解决环境问题社会成本、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为平江片区在生态制度建设中提供坚实的保障。

4 结语

苏州市平江片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具备良好的生态保护基础,同时具有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本文从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惠民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研究,以期为同类历史文化片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和现实参考,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并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统一,构建新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谷树忠,胡咏君,周洪.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资源科学,2013,35(1):2-13.

[2]郑志.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从“十二五”到“十三五”[J].生态经济,2016,32(10):205-209.

[3]苏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0-2020)[R].苏州:2013.

[4]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街道指标(试行)[R].苏州:2013.

[5]蘇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EB/OL]. http://www.suzhou.gov.cn/asite/zfgk2012/zfgb/2013/zfgb_08.shtml#a04.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苏州规划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