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铀 李雪娴 徐 伟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研教融合 教学模式研究
课 题:本文为“基于新能源汽车的车辆工程专业研教融合的应用型建设(346)”,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新能源汽车电源系统火灾预防机制与应急处理预案研究(201803030041)”;广州市民生科技计划项目“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职教师资开发技能培养策略研究(JSZD201805)”;2018年教师教育类校级教学成果奖培育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成果。
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传统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是当今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流。培养基于新能源的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实现应用型转型,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跨专业、多学科的知识积累以及熟练的专业研发和制造经验。针对新能源汽车对技术、人才的发展要求,广东省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整车动力性、智能控制技术以及整车安全技术尚未成熟,跨学科、多领域的创新技术人才需求量大。目前,广东省开发的新能源汽车在动力性能、智能控制技术、整车安全技术等方面都并没有形成明显优势,仍有待进一步发展。技术的要求不仅需要新一代人才充分掌握传统汽车在机械系统上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设计经验,同时还必须具备在电化学、电力电子、计算机等方面多学科丰富的知识创新能力。二是新能源汽车人才数量少,质量不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大型新能源汽车企业少,成规模的只有比亚迪、广汽;大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不多,规模不大,专职部门偏小、专业人员少;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少,和内地相比也有差距,学科内容多、知识结构复杂,创新能力及思维方式要求高,传统的理论为主、实践实验为辅的教学思路无法适应这种多角度、大幅度思维跨越的知识结构体系转型。
由于新能源汽车涉及的专业面较广,创新能力及思维方式要求高,意味着传统的车辆工程本科专业以理论为主、实践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多角度、大幅度思维跨越的新能源汽车知识结构体系转型。同时,由于教学经费、资源的限制,学校无法令学生直接参与整车生产制造的整个流程。但结合教师科研内容,让学生切入产品研发以及技术改善各环节,可以从中获取相关专业知识及经验。因此,紧跟专业发展形势,因材施教地开展教育改革,是提高高校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针对新能源汽车对人才的需求,本文提出研教融合的教学思路,将教学内容与教师科研任务充分结合,对车辆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及相关内容提出几点思考。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车辆工程专业,首先必须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1.基于新能源汽车的车辆工程体系整改
迎合新能源汽车发展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将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作为教育重点,转变教育观念,增加汽车新技术方面的课程;并把教师实际科研任务,与学生课程紧密结合,实现科研推进教学的人才培养策略。
2.新能源汽车实践教学平台搭建
为了配合车辆工程专业研教融合的顺利进行,打造相关教学实验平台,开展实验平台所能支持的相关实验,同时完成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及综合实践。
3.推进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及制定“双导师制”专业课程设计教学计划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原则,联合省内具备雄厚实力的知名企业,进一步加快产学研深度合作、推进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将实践内容融入企业实际工作当中;企业工程师及课程负责人联合,制定“双导师制”专业教学方案,针对具体项目开展相应的专业设计及课程设计,从而实现学生知识与实际需要并轨,推进学生科技创新、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等方面能力的提高。
为确保基于新能源汽车车辆工程专业研教融合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本文提出一套相应的实施方案,可分为四大模块。
一是专业方向整改。紧跟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结合学校优势资源,确定专业研究发展方向——围绕“汽车动力及驱动”“汽车能源优化控制”及“新能源汽车电安全”开展相关理论教学及实践。
二是课程体系整改。根据教师团队所承担及指导学生的相关科研项目,参考本科生教育学分及课时要求,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整改。同时,根據教师团队科研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分享科研相关内容,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是新能源汽车实践教学平台搭建。以汽车工程学科实验教学及研教融合教学为基础,打造“汽车动力系统教学实验平台”以及“汽车能源优化控制教学实验平台”,涉及汽车动力优化控制、能源优化控制等方面的实验,同时可以完成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及综合实践,配合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其培养任务。其中,“汽车动力系统教学实验平台”包括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教学模块、新能源汽车驱动性能工况分析教学模块、整车动力性能及效率特性教学实训模块、整车驱动负载及路况模拟实验教学模块等。“汽车能源优化控制教学实验平台”包括动力电池优化管理理虚实一体化教学实训模块、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智能化管理教学模块、动力电池组故障检测诊断教学模块、动力电池组数据采集与通讯教学模块等。
四是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及“双导师”专业教学。通过联合知名校外企业或研究院,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推进以研促教,开展学生专业基础及课外创新活动,以企业或研究院部分新产品开发为背景,教师积极参与项目研发,并指导学生结合相关课程进行实践活动,切实做好科技研发推动实践教学的创新教育模式的实施;建立“双导师制教学方法”,以企业或研究院某一科研课题为研究内容,合作方派出工程师指导学生实验,校方教师指导学生理论及学习方法,实现“研学双导师”合作制,实现书本知识与现实应用充分结合,提高学生技能及就业质量。
和其他产业一样,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的焦点是技术,而技术是人掌握的,因此,竞争的核心是人才。但与传统制造业不同,汽车工程前期设计、研发及制造要求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经验及技能,虽然学生实践教学或生产实習不能直接参与企业或生产单位的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但学生可以通过切入产品研发或技术改善等环节,从中获取相关专业知识及经验的积累。因此,紧跟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地开展教育改革,是搞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
为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笔者依托“广东省新能源汽车电源与安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针对教学改革前后的两届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分别在考勤情况、学习效果、就业单位在入职一个月后的反映情况进行对比,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两届学生教学效果对比
由上表可看出,实施研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后,学生无论是在考勤情况、学习效果、就业单位在入职一个月后的反映情况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知识掌握程度也有一定的提高,毕业后单位的反映情况也较好。
新能源汽车是车辆工程专业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如何紧跟行业发展步伐,推进教学改革效果,保障学生教育质量,是目前车辆工程专业教师务必考虑的问题。以上为笔者教学教改过程中所积累的一点教学经验,基本原则为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与专业研发、现实产品相接触,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能力。为进一步推进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还需对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及专业基础知识、考核内容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作深入探讨,寻找更高质量的教学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金雷,张丽丽,修玲玲,朱尚功.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内容与方法探索[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
[2]李子云.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发展的困境及破解[J].时代农机,2017(7).
[3]杨舒乐.互联网+背景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7(5).
[4]肖丽.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新能源汽车教学模式创新[J].中国高新区,2017(5).
[5]许铀,杨勇.车辆工程类专业电工学教考模式的几点思考[J].职业,2016(6).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