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副粘病毒病诊治

2019-02-12 22:23杨金生李琳刘云志宫江
四川畜牧兽医 2019年4期
关键词:鹅舍病鹅尿囊

杨金生,李琳,刘云志,宫江

(吉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62)

鹅副粘病毒病(GPM)是由鹅副粘病毒I型(APMV-1)引起的一起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鹅以出现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为特征,不同日龄鹅对本病均易感,日龄越小越易感染,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达100%。该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

1 临床症状

患鹅羽毛蓬乱,眼睑红肿,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行动迟缓,缩颈,离群蹲伏于地上,呼吸困难,鼻流清亮的水样液体。鹅发病初期排灰白色稀便,后排水样粪便,粪色为绿色、墨绿色或黄色不等,病鹅体重减轻,饮水量增加。后期患鹅极度衰弱,浑身打颤,出现扭颈、甩头、单脚独立、转圈、仰头、瘫痪等神经症状,严重的衰竭死亡。

2 剖检变化

病鹅气管内充满大量黏液,气管黏膜出血、充血,肺脏出血、瘀血,肺部有大小不一的淡黄色或灰白色结痂。腺胃黏膜和肌胃角质层下黏膜充血,或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溃疡和白色坏死灶。泄殖腔黏膜、直肠、盲肠、回肠和十二指肠有弥漫或散在的、大小不一的灰白色或淡黄色纤维素性结痂和出血斑,痂皮剥离后见出血面或溃疡灶。肠道淋巴滤泡肿胀或有溃疡,胰腺苍白、肿胀,表面有针头大小的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肝脏肿胀,有瘀血点、坏死或灰斑。心脏冠状部有出血点,脾脏和肝脏明显肿大、充血、瘀血,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坏死点或坏死灶。出现神经症状的病例脑膜水肿、瘀血、充血和出血。

3 诊断

3.1 细菌学检查 无菌采集病死鹅脾脏、肝脏、胰腺、肾脏等组织触片,采集心血涂片,革兰氏染色和瑞氏染色后镜检,结果均未发现细菌。

上述病料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马丁肉汤培养基和麦康凯平板,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48h,结果未见细菌生长。

3.2 病毒分离 将无菌采集的胰脏、脾脏、肝脏、脑等组织混合后充分剪碎,研磨,再按1∶5的比例加入灭菌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并以10000r/min离心20min后,取上清液,每1 mL加入链霉素和青霉素各2000IU混匀,置4℃冰箱中过夜备用。

3.3 鸡胚接种 将处理好的上清液经尿囊腔分别接种于11日龄SPF鸡胚,每胚接种0.2 mL,并于37℃继续孵育。

接种鸡胚一般在接种后36~48h发生死亡,无菌收集死亡鸡胚的尿囊液,冷冻保存,作为病毒检测毒和传代毒。

3.4 凝集试验(HA)和凝集抑制试验(HI) 副粘病毒具有血凝性的特点,可以凝结多种动物的红细胞,其中对鹅、鸭、鸡、鸽等禽类红细胞的血凝价较高。

用1%健康鸡的红细胞悬液对收集的鹅胚病毒液做红细胞凝集试验,同时采用标准鹅副粘病毒阳性血清或临床康复鹅血清做血凝抑制试验,鉴定保存的尿囊液,结果HA试验、HI试验均为阳性。

根据以上检验,确诊该病为鹅副粘病毒病。

4 治疗

4.1 病鹅立即皮下注射高免卵黄抗体,每羽2mL,同时用恩诺沙星拌料饲喂,在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葡萄糖、益生态制剂等,以控制继发感染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4.2 未发病鹅注射鹅副粘病毒病油乳剂灭活疫苗,每羽肌肉注射1mL。

4.3 病死鹅无害化处理。病鹅隔离饲养,全场清除污物、粪便,被污染的鹅舍、养殖用具、活动场所、饲槽等严格消毒。

4.4 加强饲养管理,勤换垫料,保持鹅舍温度和湿度适宜,保持鹅舍干燥、通风,及时排出舍内的有害气体,避免应激发生。供给鹅干净、充足的饮水及新鲜的全价饲料,确保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含量充足,搭配合理。

5 小结

鹅副粘病毒病呈散发性、地方性流行。对本病以预防为主,有计划地做好鹅群的接种和免疫监测工作,并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才能控制发病。

猜你喜欢
鹅舍病鹅尿囊
几种鹅寄生虫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浅析鹅发酵床养殖模式
浅析雏鹅痛风病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
种鹅感染鹅羽虱的流行特点及治疗方法
引狼入室
养鹅如何防暑降温
氯化钙溶液喷淋对鹅舍湿度的影响
病鹅的给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膀胱尿囊囊肿破裂合并脐膨出1例
改良鸡胚尿囊膜肿瘤实验动物模型及其生物学行为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