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祥瑞
仔猪球虫病危害与防治
宰祥瑞
(山东省齐河县畜牧业发展中心 251100)
球虫病是仔猪阶段最常见的腹泻性疾病。此病是由猪等孢球虫引起的,表现为出生后第二周(有时候是第三周)发生非出血性的黄色至白色腹泻。该虫会在仔猪的肠道黏膜中增殖。仔猪吃下了存在于环境中的休眠期虫体(卵囊)就会受到感染,母猪在这一个过程中并不起流行病学作用,母猪分娩所在的环境受到污染才是有意义的因素。不太多的卵囊就可引起严重的临床感染。重要的因素是仔猪受感染时的年龄:猪年龄越小就越敏感,临床症状也就越严重。仔猪球虫病的控制和预防依靠采取综合卫生措施和治疗措施。以前,由于人们对猪球虫病认识不清,较多养猪者不清楚此种病,因而常常忽视这种病,忽视对球虫病的预防工作。仔猪球虫病是由球虫寄生于哺乳期及新近断奶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原虫病。其主要病原是猪等孢球虫,表现为出生后第二周至第三周发生非出血性的黄色或白色腹泻。主要发生于小猪,且多发于乳猪,是哺乳仔猪腹泻的重要病原。球虫病发病率很高,在临诊上常常发生继发感染(比如由细菌引起的疾病),有的仔猪一直持续到保育期结束。一般情况下死亡率不高,但在温暖潮湿环境下仔猪群过于拥挤和卫生条件恶劣时,发病率与死亡率增高。有些条件较差的猪场,母猪群感染率高。仔猪呈急性发作,成年猪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新生仔猪的球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在任何养猪场中均可能发生,使受害仔猪的生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健康仔猪。目前,在治疗药物不多的情况下,仔猪球虫病的控制和预防必须依靠采取综合卫生措施和治疗措施。仔猪感染该病后如不及时控制易造成仔猪大批死亡。近年来在本县兽医临床上已发现猪球虫病感染率较高,对养殖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仔猪球虫卵的形态呈卵圆形、圆形或椭圆形。球虫的发育要经过3个阶段: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阶段是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内进行;孢子生殖阶段在体外形成孢子囊和孢子,成为有感染性的球虫卵。仔猪球虫的感染过程是随粪便的卵囊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经过1~2d发育为感染性卵囊。被仔猪食入后,子孢子游离出来,钻入肠上皮细胞内发育成裂殖子(无性生殖)、配子、合子(有性生殖)。仔猪球虫在肠上皮细胞内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损害了肠上皮细胞,引起仔猪发病,肠道出血,并随粪便排出。每个裂殖体可以裂殖为900个裂殖子,第二代裂殖体每个可以裂殖为200~340个裂殖子。孢子的生殖在体外,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均在体内。从滋养体到配子体的整个过程是无性生殖过程。
(1)猪球虫病的特征性病变位于小肠,有时也在盲肠,表现为卡他性肠炎或轻度出血等特点。尸体消瘦,苍白,肠黏膜面上被覆大量粘液,黏膜充血、水肿。黏膜常发生点状出血,尤其使空肠后部及回肠黏膜的皱褶部。肠内含有混杂粘液和少量含血的稀粥样物。但在临床上有些病猪的粪便变化不明显主要以水样或脂样的腹泻为特征。肠内容物稀薄,混有血液和黏液,呈暗红色;肠壁呈水肿状肥厚,肠系膜水肿或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肛门多松弛,其他器官无特征性病变。(2)剖检病变与病理变化基本相同,病死猪肠道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内容物稀薄、酸臭、空肠和回肠黏膜出现、局灶性溃疡、纤维素性坏死,并在上皮细胞内见有发育阶段的虫体。猪球虫病造成的损失包括最初对靶器官的影响,胆囊有的增大,胆汁渗出,其它脏器无肉眼可见病变,空肠和回肠充满灰色稀薄的水粪,肠腔膨胀、透明,镜检可见回肠、空肠绒毛萎缩、融合、和坏死性肠炎,在保育和育肥阶段产生继发感染。当并发细菌、病毒等传染病时可引起相当高的死亡率。
(1)在实验室进行检验:采集病猪新鲜粪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集虫镜检和刮去病变肠黏膜涂片300倍镜下检查卵囊。可看到球形和亚球形卵囊,囊壁较薄,光滑,无色,孢子形成后囊壁常皱裂。无胚孔,无极粒,无卵囊余体。孢子囊椭圆形,孢子余体颗粒状,位于孢子囊的一端。无斯氏体。(2)据报道,囊壁光滑、无色、顶端无卵膜孔,经测量其大小为20.8μm× 17.9μm。在同一镜下,可看到成熟和未成熟的卵囊,成熟卵囊内含2个圆形的孢子囊,大小约为14.6μm×11.2μm。经4d孵化,每个孢子囊内可分化出4个香蕉状子孢子。实验室检验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取病变部肠内容物或新鲜粪便,约10~20g加入50ml饱和食盐水中,搅匀后静置10min,取上层液滴在载玻片上,在1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每个视野均有许多圆形、花生米大小的球虫卵囊,其内部的球形孢子囊占据卵囊的绝大部分,并偏于一侧。
(1)仔猪在刚出生时感染的几率很大。由于一个完整的发育周期新虫体—具有感染力的阶段,只需要几天时间,所以分娩圈内在仔猪出生后最初8~12d内就会迅速产生感染。即使外部环境及圈舍内卫生管理严格,但疏忽产房内的卫生管理,造成仔猪感染的几率也会很高。通过对猪场的猪等孢球虫的传播情况进行了检测,从分娩前一周、分娩当天到分娩后一周,每天从母猪的直肠采集粪便检查,同时对母猪的初乳和胎盘也进行寄生虫检查,结果在母猪的粪便中只发现艾美耳球虫,在所检测的胎盘和初乳中没有发现任何发育阶段的球虫。但对其仔猪进行寄生虫学检查,仔猪大概率会出现临床型球虫病。猪等孢球虫是这些仔猪中发现的唯一的一种球虫。(2)据报道,美国、加拿大、比利时、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墨西哥、巴西、德国、英国、丹麦、瑞士、瑞典、捷克以及日本等国已先后把猪等孢球虫作为引起7~14日龄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因。仔猪球虫病在澳大利亚、亚洲实行集约化养猪生产的国家、斯堪的纳维亚、北美和东欧等地,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国内对鸡、兔、牛球虫病的研究较多,对猪球虫病的研究甚少。山东省部分地区部分猪场和农村散养猪球虫感染情况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猪球虫病在本省仔猪群中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养殖环境差的地区更严重,有的猪场球虫感染率可高达100%,表明猪球虫病严重影响本省养猪业的发展。
5.1 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 (1)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重点建立完善产房的卫生管理制度,做好消毒工作。将产房彻底清除干净,用50%以上的漂白粉消毒几小时或过夜熏蒸。产房采用高床分娩栏,可大大减少本病感染率。对猪粪使用堆积进行生物热处理或化学处理。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采取隔离-治疗-消毒等综合措施。成年猪较多为带虫者,所以仔猪应与成年猪分群饲养,运动场也应该分开。发现病猪立即隔离治疗,对各种用具、饲槽、场地应定期进行消毒。(2)要想建立一个良好的卫生制度,就必须重视猪等孢球虫与仔猪的相互关系。如果猪体健康,免疫状况良好,在受到少量的等孢球虫卵囊攻击时,即使感染也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同时,仔猪感染时的日龄越大,球虫病的症状就越轻微。仔猪球虫病的感染源于产房中未被清理干净的卵囊,卵囊有可能在地面、墙壁死角、缝隙中存活。所以要减少仔猪球虫病的发生,就必须加强产房的清扫、冲洗与消毒。由于球虫卵囊对大多数常用的消毒剂不敏感,所以在产房中减少感染至关重要。结合“全进全出”制度,用高压水枪冲洗产房地面及用具,采用喷灯等器械灼烧、消毒,地面撒布石灰粉。
5.2 做好粪便管理 只要在粪中检测到排泄出的卵囊,就可以确诊。对粪便一定要进行严格处理。防止感染源的存在,使仔猪在粪便方面的感染威胁减小到最小。可用堆积进行生物热的处理和化学处理。
5.3 使用有效的药物预防 为了对该病进行严格的预防和治疗,减少仔猪感染率,提高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使用药物预防治疗,是切实可行的主要手段。其中百球清是一种三嗪类抗原虫药,对仔猪球虫病的治疗效果明显,百球清既能杀灭有性生殖阶段的球虫,又能杀灭无性生殖阶段的球虫,而且百球清还能从治疗动物的组织缓慢释放出来。美国第9版猪病学已有治疗试验表明通过对5个有球虫病的的猪场的3~6日龄仔猪进行的一次口服20~30mg/kg剂量的百球清,被治疗的仔猪,球虫病的发病率降低49%,腹泻症状减轻,卵囊产量降低,治疗效果良好。卵囊产量降低,治疗效果良好。另外防止仔猪拱咬粪便,并在粪便处理时经常用烧碱或其它化学药品消毒,因为未孢子化的和孢子化过程中的卵囊最易被杀死,而一旦卵囊被孢子化,便对大多数消毒药有抵抗力。消灭猪等孢球虫的关键就在于,在准确的时间,准确地阶段用正确有效的药物。
(2019–06–19)
S858.28
B
1007-1733(2019)09-00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