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晓辉
(河津市林业局,山西 河津 043300)
河津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东岸,全市辖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43个行政村,总人口40余万人。全市国土面积7.178万hm2,其中林地面积1.47万hm2、宜林荒山荒地5 453.333hm2。该市是一座以煤、焦、铝、电等工业为核心产业的能源工业城市,产业结构偏重,境内路网密集,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最为明显的是绿色植物很少,山体破坏严重,山区灌木多乔木少,森林蓄积量较低,矿区周边没有防护林,厂区周边没有碳汇林,烟尘中的二氧化碳排放远远超过树木固碳能力,造成树木中毒枯梢。多年来,全市人民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也深受生态环境污染之苦。
一是碳排放的数量与生态固碳能力极度不平衡,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全市仅有7 400hm2残次乔木林,28.60%的森林覆盖率,根本无法支撑以工业为主体的区域发展的生态需求;二是环城绿化、城区园林绿化水平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区域发展定位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三是干果经济林管理技术队伍弱、园区水平低、产业优势差,发展与兴林富民之间存在不平衡。
河津市基于创建运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任务要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着力在绿色发展上创新机制,紧紧围绕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及“一山两河三峪”生态框架,坚持山、水、林、田、草系统治理,网、带、片、点、面、线综合治理,山上建体系,丘陵建基地,平川建林网,村中建园林,发展现代林业,改善生态环境,全力抓好各项国土绿化工程。
按照“绿化一个、到位一个”的要求,加大资金投入,专业规划,统一实施,努力打造一批高标准的精品园林示范村,积极带动全市村庄绿化标准档次大提升,环境面貌大改观。①要按照集中居住型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30%以上,分散居住型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15%以上的要求,进行绿化提升;②每个村庄至少要打造一个精品小游园,要做到“进村道路不断档、巷道绿化增景观、环村绿化建林带、游园绿地添新景”的要求,持续推进村庄绿化建设,使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生态防护体系初步形成;③到2020年,全市村庄林木绿化覆盖率达标村占到70%以上。
积极探索新思路,按照“内提绿地盖度、外建环厂林带”的总要求和“谁污染、谁投资,谁绿化、谁管护”的原则,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对企业内部、外围进行绿化。①要充分利用厂区内部空间,见缝插绿,应绿尽绿,采取乔、灌、花、草搭配模式,对土地裸露地块全部绿化,必要时要在硬化区域切坑或切带绿化,尽量扩大绿化面积,加大绿地覆盖率,确保厂区内绿地达到25%以上;②企业厂区外围要建设宽度大于30m的环厂防护林带,以抑尘降噪效果较好的高大阔叶乔木生态林为主;③内部、外围栽植空间不足的,实行异地置换造林;④鼓励企业采取承包或出资委托实施等形式对荒山、荒沟进行绿化;⑤涉农企业结合自身特点,留出绿化空间,对企业厂区内部外围进行绿化。对于示范带动能力强、绿化任务完成好的企业,绿化资金由市财政适当予以扶持;⑥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摸清辖区企业废弃场地底数,分类施策,加大废弃场地绿化力度。对于任务大、工作突出的企业,市政府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支持。
以创建园林城市为抓手,以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为目标,对照园林城市创建要求,按照“300m见绿、500m见园”的规划标准,加大各类绿地建设力度,构建绿地网络系统,到2025年,城市绿地率要达到40%以上。①加大城市街道绿化提档升级力度,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使城市每条街道“上有绿茵、下有花草、三季有花、四季常绿”;②机关单位办公区域要高标准绿化,绿地率要达到35%以上。具备条件的临街单位要实施立体绿化、拆墙透绿,本单位绿化空间不足的,由住建、城管等部门按照不足面积5倍的标准,统一安排地块进行异地绿化;③各小区要结合实际,增加绿地面积,绿地率不得低于25%;④要加大公园建设力度,增加公园数量,扩大绿地面积,实现“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公园”的目标。
到2020年,全市学校绿化全覆盖,绿地率达标学校不少于70%;结合全域旅游规划,以龙门景区、双峰山景区、薛仁贵寒窑为重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打造精品工程,改善景区环境。到2020年,景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
要向内向外连接公园绿地,逐步扩展延伸环城绿化范围,以植物造景为主,开辟游憩空间,营造景观氛围,形成适宜游览观光的城市绿色走廊,促进城市生态防护体系的完善。到2020年,环城台地全部绿化到位,环城通道林网全部提档升级。
要围绕“两个循环圈”,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设计,积极组织绿化专业工程队实施,对全市各乡镇的驿站、主干道路、国道与省道的重要节点进行绿化整体高标准提升,全面提高通道绿化档次。对主干道路沿线以及村庄、企业等重要区域内,面积不大、分布零散的未绿化地块,要“见缝插绿、消除空档”。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注重生物多样性,突出自然野趣景观特色,通过景观设计和环境整治,有机整合农田林网;依托龙脊园和河津电厂煤灰填埋场绿化,连接九龙公园和环城绿化,筹划建设城北郊野森林公园。
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采取污染清理、土地整治、地形地貌修复、植被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湿地有害生物防治等措施,重建或者修复已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对饮用水源地的湿地,坚持山、水、林、田、草综合治理,开展陆生、水生植被恢复,营造绿色屏障;对河流湿地,要积极实施水系连通工程,维护河流自然岸线,防止滥占河滩等破坏行为。对河流交汇处、重点污染防治河段等区域,以及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区域,在不影响防洪的前提下,建设必要的人工湿地,发挥其水质净化功能。
市级要建立义务植树基地,各乡(镇)要设立义务植树点。通过互联网+志愿服务等活动,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国土绿化活动。
按照“稳步增加面积、提高产量效益”的思路,以国家、省林业重点工程为依托,以荒山、荒沟、荒坡、荒地为主战场,采取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等方式,鼓励群众集中连片发展干果经济林;采取高接换优、整形修剪、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等手段,加强干果经济林管理,提高经济林产量和效益。
国土绿化是生态文明建设最直接、最有效的实现形式,绿化城市能够减少空气、水体和土壤污染。通过国土绿化的实施,使全市森林面积不断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不断提升,这样才能让河津清风明月、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繁星闪烁的美好景象早日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