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爱丽 (山东省平邑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73300)
羊脑多头蚴病的防治技术浅析
林爱丽 (山东省平邑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73300)
羊多头蚴病是由寄生于犬、狼等肉食兽小肠里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寄生于在绵羊、山羊的脑脊髓内,引起脑炎、脑膜炎及一系列神经症状,是使羊致死的严重寄生虫病,俗称脑包虫病。因能引起患羊显的转圈症状,又称为转圈病、旋回或疯病。可危害牛、马、猪甚至人类。本病散布于全国各地,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犬养殖数量的增加,特别是在农村,犬大部分都是散养,而人们对犬的驱虫意识又不强,致使犬的绦虫感染率很高,同时也造成羊多头蚴的感染率大大升高,对农村的养羊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多头蚴寄生在绵羊山羊、牛等偶蹄类的脑内,有时也可在延脑或在脊髓中发现,人也偶然感染。多头蚴为充满透明液体的囊泡,外层为一层角质膜;囊的内膜上约有100~250个头节;囊泡的大小从豌豆大到鸡蛋大。当犬、狼等肉食兽吃到牛、羊等动物脑中的多头蚴后,幼虫的头节吸附在小肠黏膜上,发育为成虫。多头绦虫呈扁平带状,虫体长为40~80cm,有200~250个节片;头节上有4个吸盘,顶突上有两圈角质小钩(约22~32个小钩);成熟节片呈方形;孕卵节片内含有充满虫卵的子宫,子宫两侧各有18~26个侧支。寄生在狗等肉食兽小肠内的多头绦虫的孕卵节片,随粪便排出,释放出大量虫卵,污染牧场、饲草和饮水。当牛、羊等反刍动物吞食了被污染的饲草和饮水以后,虫卵在小肠内孵化成六钩蚴,经肠内消化作用,六钩蚴脱壳逸出,借小钩吸附于肠粘膜上,然后穿入肠壁静脉而随血流进入门脉系统,随血流到肺及肝脏中发育成包虫囊。由于颈动脉较粗,蚴虫常随血流至颅内,特别是在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其中以大脑顶叶、额叶为最多,小脑、脑室与颅底较少。经7~8个月发育成为多头蚴。
临床症状前期症状为急性型,后期症状为慢性型。后期症状表现又因虫体寄生部位和病原体的大小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别。
2.1 急性型 以羔羊表现最为明显。感染之初,由于六钩蚴进入脑组织,虫体在脑膜和脑组织中移行,刺激和损伤造成脑部炎症,使体温升高,脉搏、呼吸加快,甚至有强烈的兴奋;患羊作回旋运动,前冲或后退及痉挛性抽搐等;有时沉郁,长时间躺卧,脱离畜群。部分病羊在5~7d内因急性脑膜炎死亡,或转为慢性型。
2.2 慢性型 患羊耐过急性期后,症状表现逐渐消失,经2~6个月的和缓期,由于多头蚴在脑脊髓中不断发育长大,再次出现明显症状。当多头蚴寄生在大脑某半球时,除向被虫体压迫的同侧作转圈运动外,还常造成对侧的视力障碍乃至失明。虫体寄生在大脑正前部时,常见羊头下垂向前作直线运动,碰到障碍物时则头抵物体呆立不动。多头蚴在大脑后部寄生时,主要表现为头高举或作后退运动,甚至倒地不起,并常有强直性痉挛出现。虫体寄生在小脑时,患阳站立或运动常失去平衡,身体共济失调,易跌倒,对外界干扰和音响易惊恐。多头蚴寄生在脊髓时,表现步伐不稳,甚至引起后肢麻痹;当膀胱括约肌发生麻痹时则出现小便失禁。此外,患羊还表现食欲减退,甚至消失。由于不能正常采食和休息,体重逐渐减轻,显著消瘦、衰弱,常在数次发作后或陷于恶病质时死亡。
感染初期,当六钩蚴随血液循环被带到脑组织时,因虫体在脑膜与脑组织中移行,引起刺激与损伤,产生脑炎与脑膜炎。此后虫体在脑内移行逐渐缓慢而定居于脑的某一部位不再进行移行。经过2个多月,虫体虽有发育增长,但并不能构成危害,这时初期症状消失,患羊在外观上表现正常。但当多头蚴继续增大,足以压迫脑髓时,就会引起脑贫血、萎缩、眼底充血,视神经乳头水肿;嗜酸性白细胞增多。随着多头蚴不断增大,压迫脑部的力量也增加,导致患羊症状逐渐严重,视神经营养不良,运动机能发生障碍而出现强迫运动,有的发生痉挛。多头蚴不仅压迫脑的局部组织,而且可波及脑的各个部位,甚至间接地影响全身脏器,结果可导致患畜贫血、食欲废绝及恶病质而死亡。
急性死亡的羊见有脑膜炎和脑炎病变,还可见到六钩蚴在脑膜中移行时留下的弯曲伤痕。慢性期的病例则可在脑脊髓的不同部位发现1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囊状多头蚴;在病变或虫体相接的颅骨处,骨质松软、变薄,甚至穿孔,致使皮肤向表面隆起;病灶周围脑组织或较远的部位发炎,有时可见萎缩变性和钙化的多头蚴。
(1)该病患羊因表现出一系列特异神经症状,容易确诊。但应注意与莫尼茨绦虫病、羊鼻蝇蛆病以及其他脑部疾患所出现的神经症状相区别,即这些病一般不会有头骨变薄、变软和皮肤隆起的现象。(2)实验室检查:国内已有许多应用变态反应进行研究诊断的报道,即用多头蚴的囊壁及原头蚴制成乳剂变应原,注入羊的上眼险内。患羊于注射1h后出现直径1.7~4.2cm的皮肤肥厚肿大,并保持6h。
(1)该病的要预防措施是,防止犬等肉食兽吃到带有多头蚴的脑脊髓;对患畜的脑和脊髓应烧毁或深埋;对护羊犬应进行定期驱虫;注意消灭野犬、狼、豺、狐等终末宿主,以防病原进一步散布。(2)治疗这个病的方法比较复杂,要根据虫体所在的部位实施外科手术,开口后,先用注射器吸出囊中液体,使囊体缩小,而后完整地摘除虫体。药物治疗可用吡喹酮,病羊50mg/kg,连用5d;或按70mg/kg,连用3d。
(2019–01–07)
S858.26
B
1007-1733(2019)04-0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