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有度防治养结合论治脾胃病经验

2019-02-12 18:40黄学宽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400016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泻心汤胃痛气机

黄学宽(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 400016)

马有度教授从医60余载,医理精湛,学识宏深,尤其对脾胃病的诊治更显特色,主张“防治养”结合论治脾胃病。现将其“防治养”结合论治脾胃病的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1 脾胃病贵在防,全程都要养

脾胃同居中焦,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诸病源候论.脾胃诸病候》云“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故脾胃纳运协调,方能化生气血;而脾气主升,胃气主降,升降相因,两者相反相成;《临证指南医案》云“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故也”,提示脾胃阴阳当燥湿相济,方能保证脾胃纳运协调、升降相因。而外邪侵袭、饮食失调、情志内伤、劳逸失度等多种因素,导致脾胃纳运失调、升降失序、燥湿不济,均可出现各种脾胃病[1]。因此,为了防止各种致病因素损伤脾胃出现脾胃病或导致脾胃病加重,预防保养的治未病方法不失为调治脾胃病的重要措施。

马教授特别重视脾胃病的调养,认为预防脾胃病要靠养生,治疗脾胃病要配合养生,防止脾胃病复发还是离不开养生,即脾胃病的整个调治全程都离不开养生、离不开预防保养措施。马教授治疗脾胃病,除辨证处方外,务必向患者交代治养结合诊疗思想,简要告诉脾胃病发病因素,如何配合预防保养措施防止疾病复发等,如此则脾胃病的治疗效果更佳。

2 脾胃病治在调,着重调升降

《临证指南医案》云:“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这是对脾胃气机升降关系的精辟论述。而脾胃为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只有两者升降相因、气机调畅,才能使“清阳出上窍,浊阴归六腑”。也有研究表明,运用中医升降理论治疗脾胃病,比常规西药治疗效果更好[2]。马教授诊治脾胃病,特别强调调理脾胃的升降功能,常用柴胡、葛根等升清,以厚朴、枳壳等降浊,以陈皮、法半夏、白术等燥湿运脾,以砂仁、白豆蔻、干姜等温运脾阳。只有脾胃升降有序,气血运行有常,则脏腑功能正常。反之,则易致血瘀、湿郁、痰阻等病理变化。调理脾胃病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气机的升降,使脾胃各司其职,则全身气机升降有序,脏腑形体才能得以充养。

脾主运化属土,肝主疏泄属木,“土得木疏而达”,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及分泌胆汁,有助于脾的运化功能,而脾气健旺,运化功能正常,也有利于肝之疏泄。可见,肝脾相互为用,消化功能方可正常。病理方面,肝脾病变常相互影响,如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无以助脾之升散,使脾失健运,则可导致脾胃病或致原有脾胃病加重,此称为“木不疏土”或肝木乘土,因此古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告诫。而脾胃病也可影响肝胆疏泄功能,如脾失健运,湿热郁蒸,薰及肝胆,则可出现精神抑郁、胁肋胀痛、腹胀腹泻,或食欲不振、黄疸等肝脾不调的病变。有鉴于此,故马教授在论治脾胃病时常在辨证处方基本上加用1~2味疏肝利胆之品,如佛手、枳壳、延胡索、郁金等。

3 寒温并用,补消结合辨治脾胃病

脾胃病以慢性病居多,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由于脾胃之间的性质和功用相反相承,因此脾胃病常表现为寒热错杂、虚实相兼的证候。为此,马教授除运用脾胃病常规辨证方法进行论治外,还认为中医的胃痛、胃反、胃缓、痞满、嗳气、嘈杂、吐酸、呕吐等多种病名,可涉及西医学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癌、消化功能失调综合征以及消化不良等多种疾病,而在这些疾病中,临床以寒热兼夹、虚实互见的类型最为常见,如果临床只要辨证为寒热错杂,不论何病,根据“异病同治”原则,当寒热并用、补消结合,均可选用治疗寒热互结、脘腹痞满的半夏泻心汤加减进行辨治,只要配伍得当,常能应手取效。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3]。马教授根据临床实际和用药经验,常将半夏泻心汤药味及用药剂量调整为法半夏12g,干姜10g,黄芩15g,黄连6g,党参15g,炙甘草6g,大枣12g。半夏泻心汤原方乃针对“心下满而不痛者”而设,但各种慢性脾胃病除有胃脘胀满之外,也常见胃痛之状,或气滞而痛,或血瘀而痛,或肝气犯胃而痛,故应用半夏泻心汤常需配合其他方药化裁而用。慢性胃炎胃痛明显者,加丹参饮(檀香、砂仁、丹参),通过行气活血而缓解疼痛;而行气则可酌选木香、佛手、藿香,制酸选乌贼骨、瓦楞子等。对于消化性溃疡而胃脘冷痛喜按者,则配用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大枣、饴糖)。对于消化功能失调综合征胃痛连及胸胁者,则配四逆散(柴胡、枳壳、白芍、炙甘草)。“胃不和则卧不安”,故此类患者常见夜寐不安,又宜配用酸枣仁汤(酸枣仁、知母、川芎、茯神、炙甘草)等治疗。

马教授治疗脾胃病,除寒温并用外,还特别重视“补消结合”。如在治疗脾胃病时常将白术与枳壳或枳实配用,就是补消结合治疗原则的运用典范;四君子汤酌加焦山楂、神曲、炒谷芽、炒麦芽、鸡内金、鱼腥草,或隔山撬、鸡矢藤等消食药,以及脾胃病出现大便燥结时,在调补脾胃方药中酌加肉丛蓉、郁李仁、决明子、当归等润肠通便,皆是补消结合的有力体现。总之,治疗脾胃病,首先应遵循中医临证思维,以四诊收集病情资料,以脏腑八纲分辨病证,理法方药一线贯穿,大多能取得良好疗效。与此同时,马教授认为,诊治脾胃病还应适当参照西医诊断,结合不同疾病特点有针对性地组合方药,则收效更捷。而参照西医诊断还可避免误诊误治,如胃癌切不可误当一般脾胃病处治,有手术指征者应尽快转请西医外科治疗,术后再以中医辨证调治,如此中西医优势互补,则临床预后更佳。

4 验案举隅

张某,男,30岁,2017年7月7日初诊。反复胃胀隐痛5年,时有嗳气、反酸,因平素性情急躁,工作紧张,饮食欠规律,胃脘不适未引起重视。1个月前胃痛发作频繁,饥饿则发,进食缓解,时有黑便,易腹泻,西医诊断为胃溃疡,HP(+++),服西药(药物不详)后略有缓解,效果不如意,不愿继续接受西医治疗,遂求中医诊治。现胃脘胀满不适,胃痛时作,嗳气、反酸、恶心,胃纳欠佳,大便一日四行,稀溏呈黑色,且生气后诸症加重,舌淡红苔黄偏腻,脉弦细。中医辨为肝郁脾虚、寒热错杂之痞证。治当疏肝健脾,寒热平调,消痞散结。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法半夏12g,黄连10g,黄芩15g,炮姜10g,煅乌贼骨30g,党参30g,焦山楂15g,神曲10g,木香12g,砂仁12g,佛手15g,炙甘草6g,大枣10g,泽泻15g,车前草30g。7剂,1日1剂,分3~4次温服。7月21日二诊,因中途外出未就诊,上方已服7剂,颇有效,目前胃脘胀痛明显减轻,大便由黑转黄,日三行略稀不成形,胃纳尚可,偶有反酸,尿黄热,舌淡红苔黄,脉弦细略数,近日睡眠欠佳。肝胃之气虽得以调和,但仍未复原。上方去神曲,加白术15g,茯苓20g,夜交藤30g,嘱再服7剂。后因工作原因一直未来就诊,1个月后电话随访得知,胃痛、黑便已止,大便基本成型,睡眠安好,嘱其注意调情志,慎起居,合理饮食。2018年因他病就诊,述通过调养后胃痛一直未发。

按:患者为肝郁脾虚、寒热错杂之痞证,而半夏泻心汤是治疗脾胃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常所致脾胃功能失调的常用方,又是体现平调寒热、辛开苦降治法的代表方,因此选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进行治疗颇为适宜。方中法半夏辛温以散结除痞、降逆止呕,炮姜辛热以温中散寒,黄连、黄芩苦寒以泄热开痞,四味相伍,彰显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用。然寒热互结又缘于中虚失运,故半夏泻心汤中又以党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虚,炙甘草补脾和中以调和诸药。而加用煅乌贼骨制酸止痛,焦山楂、神曲消食散瘀、和胃化积,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佛手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所加药味乃根据患者病情选用。患者平素易腹泻,且大便稀溏一日四行,泽泻、车前草的巧用,妙在泽泻利水渗湿、车前草渗湿止泻,二者合用,分清浊以止泻,利小便以实大便,从而实现治疗便溏、腹泻之目的。全方共奏疏肝健脾、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功,体现了脾胃病补消结合的治疗原则。药理研究表明,黄连、半夏、乌贼骨等药味具有较强抑制HP和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4],而半夏泻心汤能增强胃黏膜和胃黏液屏障作用,促进胃黏膜再生修复,具有明显保护胃黏膜和治疗胃溃疡的作用[5]。诸药合用,寒去热清、升降复常,则痞满消失、诸症自愈。

猜你喜欢
泻心汤胃痛气机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四逆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生姜泻心汤治疗伊立替康导致的结直肠癌小鼠迟发性腹泻
便携电子打气机
浅谈藏医盐敷治疗胃痛的护理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浅析LNG加气机工作原理及现场检定方法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
论中医气机升降出入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咳嗽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