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刚
鸡产蛋下降原因综合分析及预防措施
王宏刚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在蛋鸡规模化饲养过程中,不论品种的优劣和规模的大小,鸡群出现减蛋现象是非常常见的一类疾病。减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品种的差异、饲养管理不科学、营养不能满足持续高产需要、管理不当(饲料更换、饲养管理人员更换,饲养设备更换、施工噪音等)导致的应激、鸡舍小环境控制不符合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需求(密度、粉尘、温度、湿度、光照和噪声、颜色超标和突然改变)等可以导致产蛋量的突然下降、高产期缩短或产蛋高峰推迟出现,更加严重的病因就是疫病的影响,有些疫病如非典型新城疫,与典型强毒新城疫非常不同,其他症状轻微而主要表现产蛋下降和产蛋质量下降。
本文总结了蛋鸡群产蛋下降(包括高峰期推迟、高产期缩短和无高峰期)原因,并且提出一些提高蛋鸡产蛋率的一些技术措施,供广大蛋鸡饲养户在生产管理中参考。
常见的减蛋类型有主要有以下几种:开产期推迟、产蛋高峰推迟、产蛋高峰期短、无产蛋高峰,产蛋高峰期突然下滑。
1.1 开产期推迟 指商品蛋鸡群18周龄左右未见初产,或者22~25周龄未达到开产要求的50%产蛋率。常见原因除了品种因素外,多见于日粮营养水平低或营养不平衡,最多见的是饲料蛋白质和维生素营养水平偏低。其次,光照不足导致开产期推迟的现象临床也时有发生。
1.2 产蛋高峰推迟 指鸡群22~25周龄间开产后,经4~8周后,产蛋率增长缓慢,迟迟不见进入产蛋率85%以上的产蛋高峰期。主要原因考虑品种、日粮营养水平低或营养不平衡、光照不足因素、以及有关减蛋原因的传染病因素,如非典型新城疫、H9N2型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鸡毒支原体,以及种鸡群是否感染病毒性关节炎等等。
1.3 产蛋高峰期短 (1)一般的蛋鸡品种,产蛋率从85%上升到93%~97%的峰值,再从峰值慢慢下降到85%,历时不少于18周。(2)当产蛋高峰期不足18周,维持在16~18周之间时,多数是由于品种、品系的差异和饲料营养不足所致,有时饲养管理不当也可所致产蛋高峰期缩短;(3)产蛋高峰期只有14~16周的,多见于饲料营养不足或不平衡,饲料保存不当,以及饲养管理不当。如饲料储存不当导致的维生素流失或者霉菌毒素升高等;(4)产蛋高峰期只有8~14周的,多见于育成期或育雏期感染疫病等问题,如育雏期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容易导致产蛋鸡群产蛋高峰推迟,甚至无产蛋高峰,而成年鸡近期却未接触病原体,而且不表现其他症状。(5)产蛋高峰期低于8周,甚至不到4周的,称之为高峰期畸短,要首先考虑产蛋高峰期发生疫病。如非典型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H9型禽流感、减蛋综合征(有可能幼龄期感染,成年发病)、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鸡毒支原体感染等,这些疫病常常只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或者腹泻症状,而主要表现产蛋突然下降,蛋壳质量下降等问题。
1.4 没有产蛋高峰 指22周龄以上鸡群,产蛋率一直在60%左右徘徊的现象。主要考虑发生疫病感染,同时,也应考虑营养和环境因素。饲养密度过高、粉尘和噪音污染,鸡舍湿度过高、光照时间不够、光照强度不够等物理因素的影响。
1.5 高峰期突然下滑 指进入产蛋高峰期的中前期,鸡群在3~5日内产蛋率突然下降5%以上,以及在产蛋高峰末期产蛋率突然下降15%以上的现象。临床应考虑应激因素、突发疫病和减蛋综合征感染。
2.1 疫病预防 应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根据当地疫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免疫接种的同时,对于新城疫、H9禽流感等病毒性传染病,应建立定期的免疫监测机制,根据鸡群的抗体水平,正确及时的预防。发生疫病时,应根据发病情况采取隔离、封锁措施,防止疫情蔓延的同时,采取紧急免疫接种和对症治疗,尽力控制和减少损失。细菌性疾病的防制,应在抗菌治疗的同时,着重鸡群的净化和环境野毒株的清除,做好消毒管理的同时,对于沙门氏菌病的防控应着重种鸡的净化,对于鸡毒支原体建议早期接种弱毒疫苗进行野毒置换。
2.2 饲养管理 供料不足、供水不足、温度的变化、光照不合理、饲养密度不合理,通风不良等因素均能引起程度不同的产蛋量下降,应该尽力避免这些客观条件带来的影响,做好处置预案。
2.3应激因素 飞鸟及老鼠进入鸡舍,使鸡群受惊,造成应激。同时有的鸡场频繁更换工作人员、在舍内外造成大的响动、强光忽然照射,也容易造成鸡群受惊,导致产蛋下降。在饲养管理工作中,应针对以上原因,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并切实加强管理,定时培训人员,尽量保持饲养人员的稳定。鸡舍尽量做到冬天保暖夏天防暑,注意通风换气,严格消毒措施,加强光照管理,使光照保持在16~17h,不随意增减。防止人为惊吓,尽量给鸡群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生产环境,以保证产蛋鸡体况良好,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
2.4 饲料管理 (1)饲料原料管理:饲料中蛋白能量比例失调,经常更换饲料原料品种,使用劣质廉价饲料原料会严重影响产蛋性能。(2)合理储存,防止饲料霉菌毒素超标:饲料不宜储存时间过长,饲料原料必须选择新鲜干燥玉米,出现肉眼可见霉变颗粒的饲料坚决不可使用。另外,如果饲料放置时间过长,尤其在夏季高温高湿季节里,饲料中的多种维生素很容易发生分解失效,造成鸡群出现营养代谢疾病影响产蛋。(3)饲料加工管理:在饲料加工过程中,有时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致使食盐、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这些微量成分的添加量过剩或不足,导致营养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有时由于机器出现故障,使饲料的粒度发生变化,这样饲料的适口性发生改变,鸡只不愿采食,营养达不到需求量,从而导致产蛋下降。(4)因此应首先科学配制饲料,保证产蛋鸡的营养需要。注重原料品质,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此外,应保证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供给,饲料中钙比例应适当,变更饲料应有3~5d的过渡期,防止鸡群发生消化不良,引起产蛋下降。
(2019–05–02)
S831.4
B
1007-1733(2019)07-0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