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落架缓冲器上支臂支座断裂分析

2019-02-12 01:55:50侯卫国潘登科
失效分析与预防 2019年3期
关键词:支臂覆盖物缓冲器

侯卫国,袁 春,潘登科,王 超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芜湖实验室,安徽 芜湖 241002)

0 引言

飞机着陆、起飞和地面移动过程中,起落架处于垂直载荷、水平载荷和侧向载荷等复杂的应力环境[1-3]。起落架缓冲器上支臂作为起落架的关键承力件,连接着机身与缓冲器支柱,上支臂通过支座内插轴与飞机连接[4]。飞机在开展主起落架缓冲器疲劳试验过程中,当进行到约8 600 次起落时,缓冲器上支臂支座断裂[5]。支臂支座示意图如图1 所示,广泛应用于起落架连接结构中,国内外相关文献很少涉及此类的失效现象。为了探究该支座的断裂模式、失效机理和改进措施,本研究通过宏、微观观察分析和各性能测试,开展失效分析。

支座材质为30CrMnSiNi2A,采用锻造生产,工艺过程为:机械粗加工→热处理(淬火+低温回火800~900 ℃,油淬250 ℃回火)→精加工→内外表面喷丸处理→表面处理→检验。其中,外表面喷丸强度为0.25~0.30 A,内表面喷丸强度为0.18~0.25 A;产品热处理强度σb为(1 665±100) Pa;表面处理为D.CdTi18-25.DCH[6]。

1 试验过程与结果

1.1 断口宏观观察

上臂支座呈管状结构,管中心沿最大孔径横向通过侧孔与另一构件固定。断裂沿纵向中心孔和横向侧孔最大孔径截面发生,断口宏观形貌如图2 所示,由A、B、C、D 区域组成。通过宏观观察,在区域A、B 断口上可见明显的疲劳断裂[7]特征。

图2 断口宏观形貌Fig.2 Macro morphology of fracture surface

断裂件中心孔内壁清晰可见2个不同形貌区域:断口C、D 区域一端,为与插轴配合呈现摩擦形成金属光泽区域,呈现明显的金属接触摩擦特征;断口A、B 区域一端,内部表面有黑色覆盖物。因零件间隙配合、转动摩擦,2个区域有明显的分界。

断口区域A 低倍下可见裂纹扩展过程,断面上呈现出裂纹源区、扩展区和瞬断区3个区域,如图3 所示。裂纹萌生于位于中心孔内壁管口部,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裂纹缓慢由内向外扩展,断面上可见清晰的疲劳弧线[8],形成较大的裂纹扩展区。裂纹通过扩展区后,构件快速断裂,断口区域A 靠近侧孔和外壁区域形成瞬断区,呈现出剪切唇断裂特征[9]。

图3 断口区域A 疲劳弧线Fig.3 Macro morphology of fracture area A

观察断口区域B,断面形貌特征与区域A 相似,裂纹萌生于中心孔内壁管口部,向外扩展形成疲劳裂纹扩展区,在靠侧孔和外壁区域快速断裂。断口区域C、D 未见明显的裂纹源区,可见裂纹扩展区和瞬断区。从裂纹的扩展特征分析,断口区域C、D 为裂纹扩展越过侧孔后的瞬断区。

1.2 断口微观观察

将断口清洗后在扫描电镜下对区域A 进行观察。断面上清晰可见多个裂纹合并的台阶和类似白色覆盖物,裂纹源为线源[10](图4)。对源区含有白色覆盖物区域放大后观察,不是此类材料的典型断裂特征,但仍可以判定是属于沿晶断口形貌[11](图5)。在扩展区观察无白色覆盖物区域,断面上可见疲劳弧线,呈现准解理和韧窝断裂特征[12](图6)。瞬断区剪切唇大部分区域为韧性窝形貌,是典型的韧断裂。

图4 裂纹源区线源特征Fig.4 Line source feature of crack source region

图5 裂纹源区覆盖物及沿晶断裂特征Fig.5 Covering and intergranular fracture at crack source region

图6 扩展区准解理和韧窝断裂特征Fig.6 Quasi-cleavage and dimple fracture at extension region

1.3 金相观察

在断口上取样制作金相试样,试样用4%(质量分数)硝酸酒精溶液浸蚀,支座材质的金相组织如图7 所示,为典型马氏体特征,组织未见明显异常。

1.4 断口能谱分析

在断口裂纹源区分别选择白色覆盖物区Ⅰ和非白色覆盖物区Ⅱ进行能谱分析,并与无白色覆盖物区域Ⅲ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裂纹源区白色覆盖物主要成分为C、O、Fe、Zn、Si、S、Cd,其中Cd 的含量较高,达到51.30%;裂纹源区非白色覆盖物主要成分为C、O、Fe、Zn、Si、Cd,其中Cd 的含量为16.01%;扩展区域主要成分为C、O、Fe、Si,为该构件使用材质中正常成分[6]。

图7 支座金相组织Fig.7 Metallographic morphology

表1 裂纹源区能谱分析结果(质量分数/%)Table 1 The results of energy spectrum analysis for each region of crack source region (mass fraction/%)

1.5 材料成分分析

材料成分分析结果如表2 所示,经分析并与材料相关标准[6]比较,其化学成分符合标准要求。

表2 材料成分分析结果Table 2 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results of materials

1.6 材料硬度检测

采用洛氏硬度计对金相试样进行硬度测试并换算其强度,结果如表3 所示。检测结果符合标准要求。

2 分析与讨论

根据断口的宏微观形貌特征,断口为疲劳断裂特征。缓冲器在试验过程中,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裂纹萌生于支座中心孔管口内壁两侧,裂纹源为线源,呈现沿晶断裂特征,形成不同的裂纹扩展台阶。在裂纹扩展阶段,可见清晰的疲劳断裂弧线,在断面上呈现较大的裂纹扩展区。裂纹经充分扩展后,从中心孔两侧分别越过侧孔,沿外壁向上快速断裂形成瞬断区,断口四个区域瞬断区均包含面积较大的剪切唇。

表3 材料硬度测试结果Table 3 Hardness test results of materials

根据构件材料的硬度、成分分析和金相组织观察,其硬度和化学成分均为正常,材料组织未见明显异常,裂纹边缘无脱碳现象。由此可知,支座在加工过程中未产生不符合规定的缺陷,断裂原因与基体材料和淬火工艺无关。

支座的断口形貌是疲劳断口,从裂纹源区覆盖物能谱分析可知,在断口覆盖物中含有较高的Cd 元素成分,含量达到51.30%。大量Cd 元素存在于裂纹源区,结合沿晶断裂特征,失效模式应为镉脆,在裂纹源区存在低熔点金属而致脆,形成裂纹源。

根据该支臂的生产工艺,采用了电镀镉的表面处理工艺。电镀镉是一种机械产品常用的电镀工艺,由于镀镉在海洋性气候的防腐蚀性能优良,故在航空领域大量使用镀镉处理[13]。但Cd 是一种低熔点金属,可与Fe 生成更低熔点的共晶体,故在工作温度高时会在钢铁材料的晶界和Fe 形成Fe-Cd 共晶,并沿着晶界渗入基体,损害基体结构连续性。导致材料沿晶界出现缺陷,这是镀镉会造成的风险。该支臂在工艺上采用电镀镉钛,是一种取代含氰电镀的先进镀镉工艺。但支臂在工作中通过中心孔和侧孔与其它构件有配合关系。从断口中心孔内壁,清晰可见支臂与其他构件形成摩擦形貌,在持续的试验过程中,由于支座与其他构件反复相互作用,在摩擦部位出现高温环境,Cd 元素渗入基体产生低熔点金属致脆。

3 结论与建议

1)该起落架缓冲器上支臂支座为疲劳断裂,失效模式为隔脆。

2)断裂的原因为: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中心孔内壁管口部形成局部高温环境,镀层Cd 元素在高温和应力的作用下和基体中的Fe 形成共晶,沿基体晶界渗入基体,在基体晶界上形成低熔点共晶体。致使零件在此形成缺陷。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开裂,形成疲劳源。在应力作用下,裂纹在有镉共晶的条件下扩展,形成镉脆。

3)该构件的材料符合标准要求,零件热处理工艺正确,强度、硬度满足要求,与断裂失效无关。建议调整该支臂的表面处理工艺,配合面不宜采用镀镉工艺,可采用镀锌等工艺或采用其它防腐蚀能力较强的超高强度钢。

猜你喜欢
支臂覆盖物缓冲器
不同覆盖物对丝栗栲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防护林科技(2023年5期)2023-09-28 01:21:28
讨论不同覆盖物处理对杂草和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建材与装饰(2023年9期)2023-03-21 06:40:06
更正
轻兵器(2022年3期)2022-03-21 08:37:28
重载货车用缓冲器选型的研究及分析
铁道车辆(2021年4期)2021-08-30 02:07:14
不同覆盖物对红松播种育苗的影响
新农业(2019年18期)2019-10-10 06:34:24
弧形闸门斜支臂“扭转角”研究
一种平板电视机支架
科技资讯(2016年13期)2016-05-30 03:35:08
有机地表覆盖物在林地中的景观评价体系研究
关于斜支臂弧门三维建模若干问题的探讨
AM500采煤机小支臂改造
河南科技(2014年4期)2014-02-27 14: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