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名金
(重庆市荣昌区吴家镇畜牧服务中心,重庆 402473)
因为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农村经济的发展除农业外畜牧业亦是主要的发展途径,但相较于城市的发展来说,农村的发展还是缺乏规范,尤其在畜牧业的发展中,农民并未掌握科学专业的养殖技术,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对农村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因此,近年来政府部门对农村环境的治理工作也愈发的重视。本文就农村生猪养殖的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对当前农村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防治污染的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农村生猪养殖污染的治理提供参考。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生猪养殖都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虽然近年来,政府大力提倡农村环境的改善治理,但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寻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养殖户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养殖只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经济收益,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们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的处理随意。而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环境保护理念起步较晚,农户环境保护观念缺乏,并且农村人员普遍文化水平较低,这就使得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不能够顺利有效的开展[1]。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对养殖产生的污染物随意排放,而这些污染物中存在着许多的有害物质,如氮、磷、蛔虫卵、大肠杆菌等,若随意排放的污染物流入周围的水源,则会引发严重的水源污染问题,从而威胁到周边民众及畜类的生命健康。另外,污染物的随意排放,还会导致产生大量的微生物,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对空气产生污染。在实际的治理工作中,缺乏严格完善的管理与执行标准,对此,我们应该充分结合农村生猪养殖的具体情况,寻求有效的环境管理办法。
对于农村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若想顺利有效的进行,必须要做好相关的布局与规划工作。首先,需要相关人员对农村生猪养殖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对该地区的环境污染程度,周边地理状况、养殖户对环境治理的态度、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都要进行全面的掌握,在充分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实际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比如,我们可以根据目前生猪养殖的特点,对农户的养殖方法给予指导,使农村生猪养殖产业的水平进一步优化,这样一来,既有利于农村环境的治理,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养殖效果,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益,更容易被养殖户所接受,从而积极配合治理工作的开展[2]。
对于农村生猪养殖污染治理,除了需要有完善的布局与规划外,严格的管理与高强度的执行力度也是保证农村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因此,我国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在进行农村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时需加强监督与整治力度,以此来保证养殖户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来进行养殖,合理排放污染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另外,先关部门还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对违反养殖标准的养殖户或是养殖机构进行处罚;对没有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的养殖户或是养殖机构,处以罚款;对于表现恶劣、拒不整改的养殖户或是养殖机构则可以由相关部门实施强制关闭等措施[3]。
在农村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已经产生的污染进行治理,还要从源头上杜绝新的污染的产生,因此,在进行治理的同时,环境保护部门还需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倡导发展生态养殖。对此,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手段,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民众了解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还可现在农村开展宣传活动,引导官大民众积极参与。通过这些方式,逐步纠正人们原本错误的观念,使民众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新观念。另外,政府部门还可以对开展科学养殖教育,教导农村民众形成科学的养殖观,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这样一来,才能够使农村养殖户走上科学养殖的道路,为我国农村环境的治理恢复提供强有力的保证[4]。
综上所述,虽然因为农村环境保护理念起步较晚,农户环境保护观念缺乏,农村人员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养殖方式也较为落等原因,导致农村生猪养殖产业存在着诸多问题,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但在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的努力下,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农村环境治疗工作进行严密的布局与规划,对治理工作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执行,对养殖工作进行科学的指导,逐步的引导农村生猪养殖工作走上了科学养殖的道路,保证农村养殖行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