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核桃产业现状及思考

2019-02-12 11:45:36胡定林胡刚发张兴荣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凉山州核桃发展

胡定林,胡刚发,张兴荣

(1.四川省凉山州林业和草原局,四川 西昌 615000;2.四川省会东县林业和草原局,四川 会东 615200)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是四川省三大重点林区之一,生态优势十分显著,动植物种类较多,种类较为复杂,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特征。全州辖1市16县,总体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分明,夏半年云雨较多,气候凉爽,冬半年日照充足,少雨干暖。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年均气温16~17℃。核桃、石榴、苹果、花椒等产业在凉山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凉山州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十分适合核桃生长,是四川省的核桃主要产区之一,具有多年的栽培历史,而且本地的核桃品种资源丰富,州内各县市都有核桃资源分布。近年来,随着本地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核桃产业也有了全新规划,核桃产业的发展与本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未来本地的一个特色产业。当前,亟需对核桃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将核桃打造成为凉山州的主要产业。

1 凉山州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凉山州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凉山州核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凉山州“1+X”生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全州将计划用3年时间(2016~2019)完成以核桃为主的生态产业基地1000000hm2(包含花椒、华山松、油橄榄等其它经济林)建设任务,做到贫困人口全覆盖,荒山荒坡、房前屋后应栽尽栽,通过改造、巩固、提质,加强种苗、栽植、嫁接、病虫害防治、管理、采收等工作,积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家庭林场、专合组及林业产业大户等措施,加快生态产业发展,促进群众脱贫增收致富。到2020年,全州林业总产值达到26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为凉山州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重大贡献。2016年新建核桃基地268926hm2,实施嫁接改造核桃基地72000hm2;2017年新建核桃基地完成238906hm2,实施嫁接改造核桃基地3333hm2;2018年,新建核桃标准化示范基地5386hm2,嫁接改造核桃基地34946hm2。据凉山州林业和草原局统计,截至2018年底,本地的核桃种植面积达到806000hm2(其中需嫁接改造面积296000hm2),挂果面积193673hm2,干果年产量16.4万t,位于四川省首位,核桃年产值24.8亿元。全州没有建立核桃精深加工厂,有5个核桃产业合作社对核桃进行简单的脱青皮、漂洗、分级、烘晒,没有开展核桃精深加工,主要是销售鲜食核桃和原材料,核桃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短、经济效益低。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经营管理粗放,核桃品质不高

虽然核桃栽植面积逐年递增(2016年新建核桃基地268926hm2,2017年新建238906hm2。2018年新建核桃标准化示范基地5386hm2),但是后期管理措施跟不上,成效不好。核桃应该坚持“三分造,七分管”,但是林农普遍存在“重栽植、轻管理”的意识,80%以上核桃种植户重栽轻管,甚至不管,由于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嫁接等管护措施不到位,导致生长慢,长势差、产量低、坚果品质差的问题。种植和管理技术差,经营管理水平低。全州85%以上新种植的核桃树,由于林间套种烤烟、玉米等农作物,不修剪整形,枝条密集、通风透光性差、不同程度存在病虫害。全州90%以上的铁核桃、品种差的泡核桃树没有进行高位换种和嫁接改良等科学化管理。

2.2 实生苗木繁殖,品种混杂良莠不齐

调查显示,在核桃产业发展中,大多数地方是政府或相关部门从外地批量化调苗,致使苗木品种混杂,质量不高。有些地方长期实行传统种子繁殖,绝大多数实生育苗造林,品质良莠不齐。虽然全州核桃种植面积达806000hm2,但大多是单家独户经营管理模式,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外地引进品种适应性低,抗逆性差,病虫危害严重,落果、黑果现象突出,产量低、品质差、产值不高。多部分核桃结果较晚,一般5~8年开始挂果。成龄树挂果少则3~5kg,多则20~30kg。部分引进品种(如新疆核桃、山东8518、美国山核桃等品种不适合)与当地海拔、气候、土壤条件不适应,品种固有特性退化严重,抗逆性差,产量、品质不好。核桃优良品种选育、审定、扩繁滞后,良种穗条严重不足,虽在各县市均建立了核桃采穗圃和良种快繁基地,但由于资金投入太少,经营管理不到位,杂草从生、套种玉米等高秆农作物,导致采穗圃生产的穗条产量低、长势差、病虫害严重,难以保障核桃嫁接改良需求。

2.3 缺乏精深加工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强

全州核桃销售主要是以鲜食核桃为主,加工企业较少,局限于生产、销售核桃原材料,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核桃深加工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综合效益低。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农户抢采掠青,提前采收,核桃产量、品质下降。例如2018年,核桃平均销售价格5元/kg,有的农户直接不采收,任核桃自生自灭。二是群众品质和商品意识淡薄,对产品不分级,好坏混装或没有包装。三是采后脱青皮、漂洗及晾晒等方面不够重视,严重影响外观质量和销售价格。

2.4 专业合作社组织不力,产业化程度不高

专业合作社是对林业产业进行保障和推进的载体,当前核桃产业发展迅速,各个县市建立了专业的核桃合作社、核桃协会,这些专业的农民合作组织在农村地区发挥了作用,但是由于传统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导致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而且合作社也没有真正发挥出示范带动作用,管理不够科学、合理,建设不规范,核桃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

2.5 经济效益低下,群众积极性不高

凉山州核桃产业发展主要是政府主导,采取无偿提供种苗鼓励当地民众栽植,无偿提供嫁接等发展核桃产业。近年来,州、县(市)政府加大了核桃产业发展力度,逐层下达了种植计划,主要是由乡镇和村社组织完成种植任务,由林业部门提供苗木和技术指导。资金投入太少,全州有11个深度贫困县,地方财政困难,脱贫攻坚任务重,配套资金很少,仅靠林业部门投入的造林资金,还不够购买种苗的费用,抚育管理资金更是严重缺乏,制约了核桃产业规模化、科学化发展。同时,考核工作内容单一,重点考核核桃的种植数量、面积,忽视了核桃树的成活率、保存率、挂果率、品种、品质等效益指标,且核桃主要分布在偏远山区,大多数农民是2015年后为完成政府下达计划任务,才开始大面积发展核桃,起步较晚,还没有真正从核桃种植中获得效益。加之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或妇女在家劳动,劳动力缺乏,发展的积极性不高;由于核桃生产周期长,市场风险大,农民种植核桃后基本是放任生长,任其“自生自灭”。

3 对策和建议

核桃产业是现代林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核桃产业已成为凉山州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增收入、促进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之一。为促进核桃产业持续有序发展,根据凉山州发展的现实情况和需求,现提出如下发展对策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合力推进产业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才能合力推进产业发展,建议从州到县(市)、乡(镇),建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组织体系。各级都应该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地方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发改委、林业、农业、水利、财政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各级均组建专门的核桃产业发展办公室,对核桃产业的规划设计、管理进行组织协调。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各相关部门组织起来,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核桃产业发展目标,做到任务、责任、资金、措施到位,年终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级和相关部门考核。同时,应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优化发展环境,出台配套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注入核桃产业的发展中,促进核桃产业健康发展。

3.2 科学选育种苗,加强种苗监管,加快良种化进程

3.2.1 优先本地优质品种,优化种苗采购方式 为了减少核桃产业发展风险,保障农民收益,应该优先推广经省级、国家审(认)定本地优质品种。建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优先推广凉山州本地培育并经省级审认定核桃良品种。例如:冕漾、冕宁紫瓤1号、大凉山紫伊核桃早熟1号、大凉山紫伊核桃晚熟2号、香酥、白龙1号、紫玥等。要加强核桃种苗监管,严格坚持苗木检疫证、苗木检验证、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苗木产地标签,“三证一签”制度,慎重使用外地引进品种。坚持就近采种、就近育苗、就近栽植,跟踪监督检查,建立完整育苗档案,有效保证苗木品种和质量。

3.2.2 建立优质核桃采穗圃基地,加快良种化进程 核桃产业的发展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其经济和生态效益,影响农民的收入。比如核桃品种的选择是否合理,就会对核桃的生长情况造成影响。有的地区选择的核桃品种不符合本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不利于核桃树的生长[1]。对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要对核桃品种进行合理选择,增加良种繁育基地的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州主管部门支持,从种苗基础抓起。凉山州于2016年在德昌县建成大凉山核桃产业科技园区,园区内建成了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基地和种质资源收集圃。当前,应加强核桃采穗圃的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核桃的品种质量和产业发展要求。积极实施嫁接改良,解决实生苗繁殖见效漫的问题。由于凉山州的面积广阔,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海拔等条件都不相同,所以,在培育以及引进壮苗的时候,需要对各种新技术进行引进,实行标准化的生产经营。

3.3 提高核桃采收技术,开展产品深加工,提升产业效益

要坚持对核桃进行科学采收,成熟采收,使用机械设备采收,及时对核桃脱外皮、漂洗、晾晒、烘烤、分级包装,坚持冻库贮藏,保证核桃果的品质、口感,提高产品价值。

要对核桃进行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比如可以引进加工企业,对核桃进行深加工,将核桃制作成核桃仁、压榨核桃油等,提高核桃附加值,延长核桃产业链,提高核桃的经济效益[2-3]。无公害核桃产业发展也是提高核桃品牌价值的措施,在本地核桃种植过程中要加强对无公害技术的应用,通过各种媒介平台对无公害核桃生产技术进行推广,加强品牌宣传,提高产品价格,促进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

3.4 开展实用技术研究与培训,提高产业发展科技含量

强化科技含量是提升核桃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是依托农林类科研院校的技术支撑,搭建技术服务平台,组建凉山州核桃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将核桃新型生产技术与产业深度发展结合起来,组织更多专业的林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基层,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促进新型核桃生产技术得以推广。二是继续完善州、县、乡(镇)、村组“四级”培训网络,推广核桃优良品种和丰产技术,建立示范基地和园区,引领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通过召开核桃管理现场培训会、建立示范基地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强化核桃种苗培育、科学栽植、施肥、嫁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核桃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民对核桃深加工的认识,从而不断提高核桃经营水平[4]。

3.5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体系

针对当前核桃产业的发展情况,应该不断创新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拓展核桃产业的融资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增加对核桃产业的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5]。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核桃产业中,为核桃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第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支持林地流转,稳定林地承包关系,同时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推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注入核桃产业发展。第三,建立健全专业化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积极推动“企业+农户”模式、“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等有效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产业化经营。

猜你喜欢
凉山州核桃发展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 00:45:49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可赏可食可入药的核桃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17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广西蚕业(2016年4期)2016-06-23 08:50:58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广西蚕业(2016年3期)2016-06-23 08:50:43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广西蚕业(2016年2期)2016-06-23 08:50:26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