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深度贫困县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9-02-12 10:07毛妃凤祖贵东白显峰陶泽令卯升龙张万萍
上海蔬菜 2019年5期
关键词:威宁县贫困县贵州省

毛妃凤 祖贵东 白显峰 陶泽令 卯升龙 张万萍

(1.贵州省果树蔬菜工作站,贵州 贵阳550000;2.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果树蔬菜工作站,贵州 威宁553100;3.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果业生产中心,贵州 威宁553100;4.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草海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威宁553100;5.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么站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威宁553100;6.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

近年来,贵州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 年有14 个贫困县(市、区)、2018 年有18 个贫困县(市、区)摘下了“贫困帽”,实现贫困退出,目前全省还有33个贫困县,其中有16个为深度贫困县。面对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条件相对较差的深度贫困县,贵州省相关部门如何通过蔬菜产业发展,快速、有效地推动其减贫摘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贵州省深度贫困县的蔬菜产销现状

1.1 蔬菜生产现状

贵州省16 个深度贫困县分别是正安县、水城县、紫云县、威宁县、纳雍县、赫章县、沿河县、从江县、榕江县、锦屏县、剑河县、晴隆县、册亨县、望谟县、罗甸县、三都县。16个县常住人口约693.6万人,2018年蔬菜种植面积28.6 万hm2、产量546.7 万t,截至2019 年5 月底,16 个深度贫困县商品蔬菜种植面积9.2 万hm2、产量173.6万t。

1.2 供需现状

16 个深度贫困县年需净菜97 万t(折合出田菜139 万t),商品蔬菜年需求量约58.6 万t,其中本地供应42.4万t、外地调入16.2万t,自给率72.4%;蔬菜外销市场主要有广东、重庆、四川、湖南等地,威宁萝卜出口至越南。

1.3 发展空间

贵州省16个深度贫困县的蔬菜产业发展水平各不相同。

从基础条件看,威宁县、罗甸县和三都县有相对较好且稳定的商品蔬菜规模化生产基础,望谟县、榕江县、册亨县和水城县商品蔬菜生产起步早但起伏大,紫云县、正安县、沿河县和锦屏县正处于商品蔬菜生产起步阶段,晴隆县、从江县、剑河县、赫章县和纳雍县商品蔬菜生产基础条件薄弱。

从蔬菜产品优势看,罗甸县、三都县、望谟县、册亨县和紫云县晚秋及早春喜温瓜果豆类蔬菜优势明显,榕江县、从江县和沿河县次之;威宁县夏秋喜凉蔬菜优势突出,正安县次之;锦屏县的夏秋、冬春蔬菜兼而有之但优势不明显;水城县和纳雍县尽管坝区少、耕地较零碎,但夏秋蔬菜优势明显,且有城市保供需求,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赫章县、晴隆县和剑河县耕地零碎,发展蔬菜生产难度较大。

2 贵州省深度贫困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足

受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16 个深度贫困县的田间排灌、道路交通、集约化育苗、耕种收机械等蔬菜生产基础设施配套普遍不足,农业现代化水平低、抗自然灾害能力弱、耕地零碎和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不高导致这些地区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少、经营单元小,制约了蔬菜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采后分级、包装和冷藏环节的缺乏加上菜农品牌意识的欠缺,导致蔬菜产品外观品相差、商品性不高,缺乏市场竞争优势。

2.2 产销组织化程度不高

16个深度贫困县的蔬菜产销组织散而小,生产能力不足,经纪人队伍较弱,销售渠道和市场信息获取能力有限,生产和市场脱节,产销组织化程度不高,影响了蔬菜产业的发展。经调查得知,16 个深度贫困县的菜农普遍认为缺乏相关龙头企业的带动,蔬菜产品集中上市时担心蔬菜销不出去,市场风险大。

2.3 技术支撑和产业化服务能力不足

16个深度贫困县各级农技推广和管理队伍薄弱,农技人员技术储备少,生产指导不到位,科技支撑与产业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当地蔬菜生产的需求。蔬菜零星种植,缺乏合理的区域布局和技术指导,机械化率不高,种植技术水平低,随意性强,蔬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难以提高,品种结构和上市期无法调控。

3 贵州省深度贫困县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3.1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建立健全蔬菜产业发展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强以水利设施为重点的菜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机耕道、电网配套设施,逐步建成能排能灌、土壤肥沃、通行便利、抗灾能力较强的高产稳产蔬菜生产基地。开展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做到规模发展、连片开发、标准化生产。

3.2 分类指导,推动差异化发展

从区域气候特点看,建议在紫云县、沿河县、罗甸县、三都县、望谟县、册亨县、榕江县、从江县和晴隆县等低热河谷区域,采用秋延后方法种植黄瓜、西葫芦和菜豆等生育期较短且经济效益较高的喜温蔬菜;在正安县和纳雍县等中海拔区域,抢种花椰菜、甘蓝、大白菜等夏秋菜;在水城县、威宁县、赫章县等高海拔区域除提早种植花椰菜、甘蓝、大白菜和萝卜外,还可提早种植豌豆、蚕豆、菠菜和茼蒿等蔬菜;在罗甸县和望谟县等地可针对贵州地区2~3月份叶菜市场短缺,扩大花椰菜、甘蓝、大白菜、萝卜等早春蔬菜的生产规模。在生产条件较差、交通运输成本较高的乡镇,重点发展产值高、耐贮藏、可粗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可按需采收的蔬菜种类。

3.3 聚焦品种,做大产业规模

深度贫困县种植的蔬菜品种不宜多,各地根据气候条件和地块土质等特点明确1~3个主导品种即可,有条件的地区可集中连片种植,建成一批主导品种上万亩的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实现蔬菜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发展。

3.4 加强生产技术服务指导

根据深度贫困县蔬菜种植的主导品种,组建省、市、县三级专家技术指导服务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对蔬菜生产基地、调减玉米地替代种植蔬菜的菜农进行生产技术指导,让菜农全面掌握蔬菜生产的技能。

3.5 引进龙头企业,强化组织方式

积极引进或对接省内外有关蔬菜生产、加工和流通的龙头企业,带动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同时各县政府应制定扶持当地农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一批本土农业企业;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组织菜农进行生产、对接市场,以降低市场风险;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的利益共同体,让更多的贫困农户享受到蔬菜产业的“红利”。

3.6 拓宽销售渠道,优化产销对接

立足县内蔬菜保供能力,确保体制内采购数量,利用龙头企业现有的销售渠道进行订单生产;发挥贵州省蔬菜产业的集团作用,给深度贫困县提供稳定的销售渠道,根据市场需求,组织订单生产,优先与深度贫困县签定蔬菜产销合同。

3.7 推进农业保险

聚焦深度贫困县,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面向蔬菜生产企业和合作社,重点加大自然灾害、目标价格保险的宣传工作,使深度贫困县的蔬菜企业和合作社都能参加农业保险,保护经营主体的经济利益。

猜你喜欢
威宁县贫困县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瑞雪兆丰年
威宁县农户生产行为选择研究
山西已实现4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