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中药材栽培及产地加工技术规范
——广西罗汉果*

2019-02-12 08:37韦荣昌唐美琼黄芩芬潘丽梅闫志刚吴庆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年4期
关键词:罗汉果中药材

韦荣昌,唐美琼,黄芩芬,潘丽梅,闫志刚,吴庆华,覃 芳**

(1.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南宁 530007;2.广西药用植物园 南宁 530023)

道地中药材是我国公认的优质中药材,也是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它从选种、育苗、栽培到采收加工,无不是当地人民数百年来辛勤劳动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因此,其药材优良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天、药、人合一的作品”,人为因子对道地中药材品质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栽培及产地加工是中药材道地性形成的重要环节。在中药材种植和产地加工生产中,道地产区独特的栽培及产地加工技术对中药材道地性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道地中药材品质形成的关键要素。

然而,中药材小农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不少栽培加工方式都是在老百姓之间口传心授,并无确定的规范和章法可循。即使同为道地产区,由于道地中药材栽培加工技术不规范,致使道地中药材质量不稳定,严重阻碍了道地中药材的发展。而道地与非道地中药材之间,由于地理隔离,经济文化差异,其栽培加工方式相去甚远,导致道地产区优良栽培加工技术无法推广应用。

罗汉果是雌雄异株的葫芦科罗汉果属多年生藤本植物[1-5],为广西道地药材[6],主要产于广西的临桂、永福、龙胜等地[7],具有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滑肠通便的功效[8]。编写广西罗汉果道地中药材栽培及产地加工技术规范以指导道地中药材广西罗汉果规范化种植和产地加工是非常有必要的。广西罗汉果道地中药材栽培及产地加工技术规范的建立,可为道地中药材广西罗汉果规范化种植和产地加工提供指导和依据,从源头上保证广西罗汉果道地中药材的产量、性状及品质,从而确保人们安全用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广西罗汉果道地中药材栽培及产地加工的术语和定义、道地产区生态环境、选地整地、搭棚、组培苗培育、定植、田间管理、采收、产地加工、包装、贮存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临桂区、永福县、龙胜县及周边地区等道地中药材罗汉果的栽培生产和产地加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所包含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中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使用全部)

GB9678-88《国家食品包装卫生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一部

3 术语和定义

3.1 罗汉果(Luohanguo)

葫芦科罗汉果属植物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Jeffrey ex A.M.Lu et Z.Y.Zhang 的干燥果实。

3.2 广西罗汉果(Guangxi Luohanguo)

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永福县、龙胜县及周边地区罗汉果道地药材。

3.3 罗汉果道地中药材(Luohanguo Daodi herb)

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4 罗汉果道地产区生态环境

4.1 海拔

适宜海拔为200 m-800 m,如海拔超过1 000 m,幼苗期和结果期温度过低,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及果实的成熟。

4.2 温度

喜温凉而不耐酷暑,怕霜冻,以昼夜温差大,夏季白天炎热,晚上凉爽为佳。适宜年均气温为16.4℃-19.2℃,最冷的1 月,平均气温为7.8℃-8.4℃,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为26.5℃-28.3℃[9]。

4.3 光照

喜光而忌强光,属短日照植物,适宜年均日照时数为1 412 h-1 700 h,如光照不足,植株生长发育受阻,影响开花结实。

4.4 水分

喜湿润而忌涝,整个生育期间,要求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年均降雨量为1 900 mm-2 600 mm,年均空气相对湿度为75%-84%[10]。

4.5 土壤

以红壤、砖红壤及黄壤等酸性土壤为主,砂土易遭根结线虫为害,漏肥漏水严重,黏土排灌不良,根茎易感病,均不宜选用。土壤质地以表土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的壤土或砂壤土为佳,土壤pH 值以4.5-5.5为宜,土层厚度宜在30 cm以上。

4.6 地形地势

丘陵、缓坡地(坡度小于30,坡向东南方向)、旱地、梯田等可用土地类型均可,如坡度过大,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差,易受旱灾,亦难于田间管理;如坡向西北方向,日照时数少,花芽分化难,后期易受风害。

5 选地整地

5.1 选地

5.1.1 环境质量要求

在临桂区、永福县、龙胜县及其周边地区选地,远离有“三废”的工矿企业、垃圾场、医院和生活区,与交通干道垂直距离≥100 m,并具一定的隔离带。选地基本原则为: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透气性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以生地为佳,忌连作。

5.1.2 土壤

应符合土壤质量GB15618二级标准。

5.1.3 灌溉水

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GB50842标准。

5.1.4 空气

应符合空气质量GB3095二级标准。

5.2 整地

秋末冬初时节,深翻地块30cm-35cm,暴晒越冬,以加速土壤熟化,改良土壤理化特性,培肥地力,消灭病虫害。翌年2 月-3 月,翻垦松土,打碎土块,清除杂物,均匀撒施生石灰(100kg/667 m2-150 kg/667m2),耙平,起宽140 cm-160 cm,高25 cm-30 cm的畦,四周开好排水沟。按行株距250 cm×180 cm 挖定植坑,坑的规格为长60 cm×宽60 cm×深30 cm。每坑施入腐熟有机肥8 kg-10 kg,钾肥0.25 kg-0.30 k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 g-5 g,将肥料与表土按1∶5的配比拌匀,回土作成高于畦面15 cm-20 cm 的龟背状土堆,覆上一层表土,待种[4]。

6 搭棚

以水泥柱、毛竹、杉木或杂木等为支柱,柱长2.2 m-2.3 m,径粗5 cm-8 cm,横竖成行,间距2.5 m-3.0 m,入土深度40 cm-50 cm,地面留高1.7 m-1.8 m;用10号或12号铁线拉直固定于支柱顶部,并以铁线斜拉加固边柱;以15 cm-20 cm 孔径的塑料网覆于棚面,拉紧,并固定于铁线平面上[11]。

7 组培苗培育

7.1 外植体取材

在罗汉果种源基地,选择健壮、无病虫危害、性状遗传稳定的现蕾期植株,于晴天的上午采集前2 h,用杀菌剂喷雾灭菌。采集连续现蕾的嫩枝(20 cm-30 cm),去叶后整齐装入保鲜袋内,封口,放入4℃-10℃的低温保温容器内,密封并带回组培室。

7.2 消毒

将外植体材料冲洗干净,除去叶柄,切成3 cm-5 cm的带腋芽茎段,或切成0.5 cm 的茎尖,放入消毒瓶中,每瓶材料不超过瓶子容积的1/3;加入0.1%升汞溶液,振荡消毒(茎段:6 min-8 min;茎尖:3 min),再用无菌水冲洗4次以上。

7.3 接种

将灭菌好的茎段切成1 cm-2 cm 的带芽茎段,用镊子夹起并斜插入诱导培养基(MS+BA 0.5 mg·L-1+NAA 0.05 mg·L-1+白糖3%+琼脂4.5 g·L-1,pH 5.8)中,腋芽朝上,以腋芽刚好与培养基表面接触为佳;将灭菌好的茎尖放在解剖镜前,用解剖刀进行剥离,切取≤0.2 mm茎尖,置于诱导培养基表面。然后拧紧瓶盖,及时放入培养室进行暗培养。

7.4 诱导培养

当外植体长出新芽,每天光照4 h-6 h;接种3 d-7 d 后,清除真菌和细菌污染的芽体;待无菌芽具3 片以上功能叶时,每天光照8 h-10 h,并进行是否带病毒检测,及时清除带病毒的芽体。培养间温度白天保持在24℃-28℃,夜间保持在20℃-24℃。

7.5 继代培养

将无菌芽切成带腋芽或顶芽的茎段,以微扦插法接入继代培养基(MS+BA 0.5 mg/L+NAA 0.05 mg·L-1+白糖3%+琼脂4.5 g·L-1,pH 5.8)中,于暗室培养5 d-7 d,新芽长出1 cm时,每天光照2 h-4 h,长至2 cm时,每天光照4 h-6 h,达到所需高度时,每天光照8 h-10 h,强度为1 500 lux-2 000 lux。培养间温度白天保持在24℃-28℃,夜间保持在20℃-24℃。重复继代培养代数<20代。

7.6 生根培养

将继代培养获得的无根苗切成带腋芽或顶芽的茎段,以微扦插法转接入生根培养基(MS+NAA 0.1 mg·L-1+IBA 0.15 mg·L-1+BA 0.07 mg·L-1+活性炭0.01%+白糖3%+琼脂4.5 g·L-1,pH5.8)中,放入暗室培养5 d,清除污染苗,待长出根系时,移至培养架摆放。新芽长出1 cm时,每天光照2 h-4 h,长至2 cm时,每天光照6 h-8 h,强度为1 500 lux-2 000 lux,直至叶绿茎粗。长出根系前,温度保持在28℃-30℃。新芽长出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4℃-28℃,夜间保持20℃-24℃。当苗高≥3 cm时,逐步降低培养间温度至15℃,再把苗移至大棚炼苗。

7.7 移栽炼苗

当年10 月至翌年1 月,将组培苗移入大棚,炼苗7天-15天。移栽前3天将瓶盖打开,用杀菌剂对小苗喷雾。移栽前1天向瓶苗内淋入适量的洁净水。用镊子将瓶苗夹入水盆中,用吸水球将根部黏附的培养基清洗干净,移至营养杯栽种,并淋透定根水,以根不外露、根土密接、植株固定不倒为宜。苗床上用塑料薄膜搭建小拱棚,避免光照过强灼伤幼苗。

8 定植

3 月-4 月,土温稳定且不低于15℃时,避开狂风、降雨及强烈阳光的天气,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定植。在定植坑中央挖一个比营养杯稍大同深的定植穴,小心脱掉营养杯,将幼苗连同营养土放入定植穴中,覆土压实,淋足定根水。在每株幼苗四周插上4 根长40 cm-50 cm的小竹扦或小木条,套上1个长40 cm×宽40 cm×高35 cm 两端不封口的塑料袋,压实底部。如遇雨天或寒冷天气,以别针或回形针等扎紧塑料袋上端袋口,只留1 小孔通风透气;如晴天高温,及时解开袋口,以便通风透气。待幼苗与袋同高时,取走塑料袋。

9 田间管理

9.1 中耕除草

春夏季节,雨水颇多,选择雨后晴天,进行除草,同时浅耕2次-3次,疏松土壤,增强透气性;秋冬季节,干旱少雨,结合除草,中耕1次-2次,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保水能力。中耕宜浅,以免伤根,除草要小心,勿锄断茎蔓。

9.2 追肥

结合中耕除草,及时追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适当补充磷肥、钾肥和复合肥。整个生育期需追肥5次-6 次:提苗肥于苗高30 cm 时每隔10 天施1 次,共施2次-3次,淋施腐熟的有机肥水0.5 kg·株-1-1 kg·株-1;壮苗肥于主蔓上棚时施,距根部30 cm处开半环状浅沟,每株施腐熟有机肥2.5 kg 加磷钾肥100 g-150 g;促花保果肥于现蕾期施,距根部40 cm-50 cm 处开半环状浅沟,每株施有机肥2.5 kg加复合肥200 g-250 g;壮果肥于盛果期施,距根部50 cm-60 cm 处开与畦平行的双条沟,每株施腐熟有机肥5 kg 加高钾复合肥400 g-500 g 。

9.3 整形修剪

苗高25 cm 时,在根旁竖一根高达棚面的小竹竿,引蔓上棚,每隔2天-3天,用绳子按“∞”形将伸长的主蔓固定于竹竿上,促其顺竿向上生长。主蔓上棚前,及时抹除侧蔓;主蔓上棚后并在棚面长至5节-6节时,打顶,促发一级侧蔓;当一级侧蔓长至5节-6节时,打顶,促发二级侧蔓;待二级侧蔓长至6 节-10 节且未现蕾时,打顶,促发三级侧蔓(结果蔓)。

9.4 点花授粉

上午5 h-9 h,采摘发育良好,微开或含苞待放的雄花,置于阴凉处。待雌花开放,将雄花花瓣压至果柄处,以露出雄蕊,将侧面花粉密集处轻轻触碰雌花柱头即成。授粉宜在上午11 h前完成,因为此时雄花散粉旺盛,雌花柱头黏着力强[12]。

9.5 疏花疏果

当单株授粉量达100 朵-140 朵花时,剪除其后面的藤蔓,以集中营养供应果实的生长。授粉后7 d,摘除子房不膨大、有病虫、畸形的果[13]。

9.6 病虫害防治

9.6.1 综合防治原则

罗汉果的病虫害防治应该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从罗汉果与有害生物的整个生态系统出发,采用如清洁田园、轮作、套种、合理施肥、热力消毒等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较为科学。创造不利于有害生物生长但有利于罗汉果生长发育及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9.6.2 综合防治措施

(1)清洁田园

彻底清除地面枯枝落叶和病薯,集中带出田外深埋或焚烧,减少病原传播与积累。很多病原菌和害虫在土内越冬,因此,通过冬耕不仅可直接破坏害虫的越冬场所、减少越冬病虫源,而且可使表土内越冬的害虫暴露于土表,被天敌寄主或取食,使其不能羽化出土;土内一部分病菌由于日光照射亦能被直接杀死,达到防病的目的。

(2)轮作

推广轮作换茬,避免与葫芦科、茄科以及豆科作物轮作,有条件的地块实现水旱轮作或与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轮作,恶化病原线虫的生存环境,改变连年种植罗汉果的耕作习惯。

(3)套种

万寿菊的根系能分泌出一种毒素,可抑制根结线虫的群体,可充分利用罗汉果行间较宽的特点,套种万寿菊,以达到减轻线虫为害的目的。

(4)合理施肥

以基肥为主,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除了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外,补充适量的钙、硫、镁等其他微肥。保证罗汉果生长过程中有良好的水肥供应,促其生长健壮。如施用鸡粪可明显降低根结数;鸡粪水溶液可有效抑制根结虫的孵化并促使其幼虫死亡。

(5)热力消毒

在光照最充分、气温较高的7月-8月,对发病重的地块进行深翻,将吸光能力强的黑色塑料薄膜覆盖在潮湿的土壤上,让其充分曝晒15天-20天,利用太阳能使地温上升到50℃-60℃,利用热力杀死线虫、病原菌和杂草种子,同时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9.6.3 化学防治

(1)根结线虫病

每667 m2用米乐尔2 kg-2.5 kg,与细土拌匀,分别于春季罗汉果发芽前和夏季根结线虫侵染高峰期坑施或沟施。

(2)花叶病毒病

在果园休眠期使用甲基硫菌灵600 倍稀释液加1.5%植病灵800 倍稀释液消毒,对预防病毒效果十分明显。防治病毒病,关键在7月-9月,以控制棉蚜传播为主,在发病初期叶面喷施病毒必克1 500倍稀释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稀释液+叶面肥喷施,每隔7天喷1次,连喷4次-5次,防治效果可达80%。

(3)南瓜实蝇

在成虫盛发期,选在中午或傍晚施药防治。可用灭杀毙6 000倍稀释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稀释液,或2.5%溴氰菊酯3 000 倍稀释液喷雾。因成虫出现期长,需3 天-5 天喷1 次,连喷2 次-3 次,防治效果显著。

10 采收

10.1 采收时期

在点花授粉后80天-85天,果柄变为黄褐色、果皮转呈淡黄色、果实较富于弹性时进行采收[14]。

10.2 采收方法

用剪刀将果实剪下,把花柱和果柄剪平,轻拿轻放,避免捏破、刮伤、碰伤、压伤[15]。

10.3 运输

用纸屑、麻袋、稻草之类软材料垫好箩筐、木箱等装运器具,行车时车速要均匀徐缓。

11 产地加工

11.1 后熟

鲜果采回后,小心堆放于木质或竹质的凉果架等通风干爽的地方,让其自然后熟10天-15天。期间,每天翻动果实一次,使果实内水分均匀蒸发,促进果实内糖分初步转化。如果实已变为黄褐色,即可烘烤;未变黄褐色者,仍需继续放置一段时间。

11.2 烘烤

(1)烤前准备

把经过后熟的鲜罗汉果,按特果(纵径>6.9 cm)、大果(6.3 cm≤纵径≤6.9 cm)、中果(5.8 cm≤纵径≤6.2 cm)、小果(5.4 cm≤纵径≤5.7 cm)等级,分别装入烘果箱中。装好箱后,放入烘烤炉内,关好炉门和排气囱。

(2)低温烘烤

开始加热,慢慢升温,使温度升到50℃-55℃,维持一段时间(8 h-12 h),使果实内与果实外的温度达到一致,以免果内和果外的温差过大引起果实破裂。

(3)高温烘烤

逐渐使温度升到70℃左右,最高不得超过75℃。这时,水分大量蒸发,打开气囱,排出水汽,2 天-3 天后,蒸发出的水汽明显减少,果实重量显著减轻。期间,每天换箱翻果1次-2次,使果实受热均匀。

(4)低温烘烤

逐渐降低烘烤温度,降到60℃-70℃,越接近干燥,温度越要降低。期间,每天换箱翻果1次-2次,使果实受热均匀。

(5)出炉

罗汉果烘干后,放置冷却至室温,即可出炉。高温出炉,容易引起果实凹陷破裂,造成损失。

(6)分级

将罗汉果按大小规格、感官和理化指标进行分级。只有在感观和理化指标达到优级品要求的才能算是优级品。

12 包装

将罗汉果放入内衬白色聚乙烯薄膜的木箱内,把薄膜封严后钉紧木箱盖。薄膜质量要求符合GB9678-88 国家食品包装卫生标准。出口包装应用厚纸箱包装。用礼品包装盒的,在盒内加放小包干燥剂后,用聚乙烯薄膜或玻璃纸密封。无论何种包装均应标明规格、产地、采收日期、经销单位,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

13 贮存

因罗汉果富含糖,且水分较其他药材高,故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无其他含挥发气味药材的专用仓库中,仓库四周、过道应多点放置小包干燥剂(如石灰),能安装抽风设备更好。仓库内空气湿度为50%-60%最佳。前述包装的安全期为6个月,故6个月抽样检查一次,如有回潮现象,要低温(30℃-40℃)重烘,重新包装。

猜你喜欢
罗汉果中药材
广西罗汉果化学物质基础及大健康产品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一场开在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宣讲会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浅谈罗汉果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罗汉果治病验方
HPLC-MS法同时测定罗汉果不同部位中4种皂苷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