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瑞华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向阳镇畜牧兽医站,黑龙江鸡西 158200)
生猪养殖业是畜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近些年,随着生猪市场的好转,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数量渐多,散养户的数量越来越少。当前立足实际,做好生猪标准化规模场的养殖技术推广工作极为重要和关键。
顺应“南猪北养、北猪南运”生猪产业发展大势,近些年来,黑龙江省积极承接生猪养殖北移,实施龙头企业牵动战略,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积极推广“五统一、一稳定”的生猪发展模式。“五统一”,即企业统一提供仔猪、防疫、技术、饲料、回收销售;“一稳定”,即企业保证养殖户收益基本稳定,带动黑龙江省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做强生猪产业。目前,新一批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正在申报中,黑龙江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火热进行中。
1.2.1 取得的成绩
第一,生猪养殖趋向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生猪规模化标准养殖,是当前生猪养殖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各标准化猪场的建成,以往粗放、传统的养殖方式势必会被淘汰,而集约化、科学化的养殖模式将成为主流。尤其随着配套设施的完善,生猪养殖势必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第二,规模化养猪场数量逐年增加。养殖技术的好坏,关系到猪场最终生成的经济效益。随着各项新技术的应用,生猪饲料、环境卫生、防疫工作等等都得到改善,而随着效益也将得到提升。由此而带动规模化养猪场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1.2.2 暴露的问题
第一,初期投入资金不足。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尚未真正实现生猪养殖的标准化,标准化的养殖场需要配套的设备,这往往是需要一定资金支持的,从短期效益来看,是增加了养殖的成本,这样就导致很多养殖户在养殖初期并不愿意投人过多资金,进而影响到了后续经济效益的实现。
第二,后期新技术接受不够。标准化养殖的实现对养殖者的综合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想真正实现生猪养殖的科学化、标准化与规范化,养殖者的素养尤为关键。从当前所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养殖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对于新鲜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是相对有限的,这是尤为不利于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实现的。
规模化猪场的扩建,要结合自身实际而定,条件允许的情况,可适当扩建或改建。
搭建猪场时应注意:立足整体发展规划,不能打乱乡镇布局。选址地势很关键,高燥、向阳、排水要好。水源要充足,交通要方便。远离污染源,比如:屠宰场、化工场等等。
规模化标准生猪养殖场一旦建成,应配套相应的防疫设施、通风设施、消毒设施、饮水设备等等,为后期安全育肥营造好的生长环境。配套相应设施的基础上,还要做好场内布局,根据风向的变化,规划好生活区、运动区、隔离区,满足生猪生产生活的需要。
积极做好品种改良工作,合理布局场内生猪种群结构,更好激发生猪高产潜能。笔者建议这几方面工作,务必要落实到位:
第一,优化品种改良服务机制。依托基层畜牧兽医站,完善三级服务站建设,为品种改良创造条件。第二,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做好品种改良专业人才引进计划,做好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健全绩效考核机制,保证工作人员以最高的热情投入到一线工作实践中去。
生猪规模化标准养殖工作中,猪病防疫是重头戏,受养殖环境的影响一旦形成传染态势,短时间内很难被控制。
对规模化猪场而言,防疫标准应统一,要秉承“防重于治”的理念。同时,要意识到:消毒重于防疫、防疫重于治疗的重要性。为此,各地方养殖场务必要意识到消毒的重要性,各畜牧兽医站通过发放聚维酮碘等消毒药剂,规范养殖场消毒管理工作。养殖场各进出口设置消毒池,注意定期更换池内消毒药剂,确保消毒药剂的高效力。同时,做好养殖用具的定期消毒。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组织注射疫苗。注意患病猪的无公害处理,一旦出现病情及早处理,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及早处理避免扩散病情。要注意场内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场内粪污,降低粪污发酵而形成有害气体的含量。猪场清扫定期化,每天1~2次,每周坚持消毒1次。要留意猪群变化,养成仔细观察猪群生活习性的习惯,在精神、食欲、运动等方面一旦有异常情况,务必要及时处理,隔离治疗,以降低由此而造成的高致死率。要做好引种工作,确保种源的健康卫生,做好引种检疫,禁止自疫病区购进生猪,所有购置生猪务必要隔离饲喂30d以上,确保健康后方可混入大群饲喂。
今后生猪规模化标准养殖是一种发展趋势,该项技术的推广务必要有先进的养殖理念,要不断改进养殖管理手段,真正实现养殖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规模化,以提升生猪养殖场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