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虎
(南京市江北新区农业执法大队,江苏南京 210044)
鸭霍乱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型传染病,是鸡、鸭、鹅共患的传染病,病、死鸭为传染源,可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染,成年鸭多发,幼鸭发病较少,但也有10日龄左右发生该病造成大批死亡的报道。
2018年5月份,我区某养殖场,发生了一种急性败血型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解剖和微生物学检验确诊为鸭的巴氏杆菌病(即鸭霍乱)。
该场养殖绍康鸭6000只(分养在6幢鸭舍),5月份,天气多雨,鸭开产后不久,突然发生大批死亡,两天死亡168只,各栋鸭舍的发病情况与死亡数大致相似。
死于急生型的鸭,一般生前无明显症状,常在吃食时或吃食后突然倒地、抽搐,很快死亡。
一般鸭表现为精神萎顿,停止鸣叫,行动缓慢或不活动,离群独处,闭目打困,尾翅下垂不动,羽毛蓬松无光,食欲减少或废绝,而饮欲增加。病鸭咳嗽,口鼻有粘液流出,呼吸困难,呈伸颈摇头状。肛门周围附有绿色或灰白色腥臭稀粪。
死鸭尸僵完全,皮肤上有散在出血斑点,心包变厚、不透明,积有多量淡黄色、含纤维素凝絮的液体。心耳、心冠、心内外膜弥漫性出血。肝脏呈粘土色,质软易碎,表面有许多针尖大的灰白色坏死灶,胆囊肿大,且充满了绿色油状液体。胰脏个别小点出血。腺胃散点状出血,肌胃角质膜下小点出血和浅表溃疡。十二指肠有出血性炎症,散在小点出血。肺有暗红色实变区。
(1)镜检:采死鸭心血、肝脏涂片瑞氏染色镜检,可见到有单个排列的两极着色的细小球杆菌,无芽孢及荚膜。
(2)培养特性:采死鸭心血接种于鲜血琼脂斜面、血清肉汤、熟肉基各一管,置37℃温箱培养24h,均获得纯细菌生长,其特性如下:
鲜血琼脂斜面:淡灰白色露珠样透明小菌落,粘稠、湿润、表面光滑闪光,边缘整齐,不溶血。
血清肉汤:呈轻度均匀混浊,管底形成粘稠沉淀。
熟肉基:生长特性如血清肉汤,不产气、肝块无变化。
将上述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的细小球杆菌,卵圆形、无芽孢及荚膜、为单个或成对排列。
0.5%半固体琼脂穿刺,只沿穿刺线生长,不运动。
(3)生长特性:将各菌株分别接种于含血清的各种生化反应培养基中,置37℃温箱培养一定时间后,其反应结果一致,均不发酵乳糖、棉实糖、菊糖、鼠李糖、杨苷和淀粉,能发酵葡萄糖、半乳糖、甘露醇、果糖、山梨醇、蔗糖产酸不产气。靛基质试验阳性,能还原美兰,能还原硝酸盐,M.R试验阴性,V.P试验阴性,石蕊牛乳无变化,不液化明胶,不产生H2S。
(4)动物接种:无菌采死鸭的肝脾磨细,用生理盐水制成1:5乳剂,分成两份,一份不做任何处理,肌肉接种17日龄的健康鸭3只,剂量分别为0.1、0.2及0.3ml;另一份乳剂按每ml加青链霉素各1000单位,置37℃温箱作用2h后,性感线条曲线接种17日龄健康雏鸭3只,剂量同前。再以同日龄雏鸭3只,不注射病料作健康对照。上述三级试验鸭,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分别隔离饲养。病料未作处理的接种雏鸭,接种后分别于9h、12h、18h死亡,剖检后发现,除注射局部有淡黄色胶冻样浸润外,其它病变与自然病例相同,并从心血和肝脏中分离到相同的细菌。而其余两组雏鸭,观察6d均无死亡。
(1)氯霉素治疗:在每斤饲料中加入0.5g氯霉素,治疗3d后停药,病情得到控制,死亡渐渐停止。
(2)组织灭火苗:在氯霉素停药两天后,其中5栋鸭舍应用自制的自场组织灭活苗,每只鸭肌注2ml,用苗10天后至2个月内,几乎不再出现新的病例;第六栋鸭舍不用苗,10d后仍有零星死亡出现,两个月累计死亡96只,有时每天多达15只,在这期间没有继续用药。[1]
(1)根据上述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微生物学检查结果,确诊该场引起鸭死亡的原因是鸭霍乱;
(2)从现场治疗结果可以看出,在应用抗菌素治疗的同时,紧急接种自场组织灭活苗的5栋鸭舍,10d后几乎不再出现鸭霍乱而死亡的新病例;而单独应用抗菌素的一栋鸭舍,一旦停药,死亡又出现。因此鸭霍乱发生后,在条件许可时,用药同时最好能配合使用自场组织灭活苗。
(3)禽巴氏杆菌的荚膜抗原种类很多,用相同菌株的巴氏杆菌支撑菌苗,防治该菌株的感染,效果较好,因此自场组织灭活苗在本场使用,特异性强,效果较好,且取材方便,制作简单,造价低廉,使用安全,可现制现用,是防治鸭霍乱的一条好途径。
(4)自场组织灭活苗的制备:无菌手术采集病死鸭肝脏,充分取出被膜结缔组织以及胆囊,剪碎称重,加少许生理盐水置组织捣碎机内,以10000转/min的速度连续捣碎3min,反复3次,每次间隔5min;加灭菌生理盐水制成1:5的匀浆液,然后加入千分之四(按匀浆量)的甲醛,置37℃的温箱中作用4.8h,每隔4~6h充分摇荡一次,分装灭菌瓶中,加塞、贴签,经检验合格后置4℃冰箱内保存备用。
(5)巴氏杆菌是条件致病菌,普遍存在健康带菌现象,不断向外排毒,污染环境。因此在应用药物或菌苗的同时,定期消毒,经常保持禽舍干燥,注意防寒保暖,防治禽群拥挤,加强饲养管理,消除致使抵抗力下降的因素,对防治禽霍乱的发生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