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杰
(如皋市白蒲镇畜牧兽医站,江苏如皋 226512)
溶血性大肠埃希菌是引发水肿病的原因。这种病菌会产生F18菌毛和Vero细胞毒素2e。F18菌毛有2个抗原变异型,F18ab和F18ac。F18ab是水肿病菌株的典型菌株,F18ac则与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有相连的关系。
猪主要是由受到污染的环境或母猪而受到感染。在猪群中排出大量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是加速传播这种病的原因,有些导致猪水肿病爆发的大肠埃希菌菌株也存在携带肠毒素基因的可能,不仅会引起猪的水肿,还有可能引起腹泻。[1]
猪水肿病的临床表现为;一开始看起来没有患病的征兆,接着会演变为突然的死亡,再者CNS发生病变比如:共济失调、瘫痪、喜躺卧等情况。猪水肿病发生在小猪断奶后1~2周后,常常发生在猪群中最健康的猪。哺乳的小猪及大猪都不会轻易染上这种疾病,发病率控制在30~40%。而一旦感染这种疾病的猪,则极有可能会失去生命,一般常见的症状比如眼睛附近的水肿、呼吸困难、不进食等。
猪水肿病是一种常常在断奶后的小猪中发生的急性肠毒血症,多是由于致病性大肠菌引起,这种病的犯病率虽然不是很高,但是病死率高达90%以上。大肠杆菌集中存在染上这种疾病的小猪仔和携带病毒的母猪身上,当肠道的环境适合其生长繁殖时,大肠杆菌就会迅速繁殖发展,并伴随着粪便排泄出体外,然后影响周围的环境、污染周遭的水源、食物,影响更多的猪受到感染。这种病对于抵抗能力弱的小猪仔影响更为严重,破坏性极大。另外,猪水肿病的传播范围常常在固定的区域里,不会大范围的爆发。
猪水肿病是一种脉管系统疾病,看到的病变特征主要有皮下水肿、胃黏膜下层的水肿,尤其是有腺体的贲门部。水肿液一般呈现胶状,并且有可能向结肠系膜渗透。水肿可能会出现出血的状况,腹膜腔中可能会出现纤维素,胸膜以及腹膜腔理会有出现浆液的现象[2]。透过光镜检查,可以看到恶化的血管影响动脉和小动脉,而且中膜的胃平滑肌细胞会有可能坏死。脑干中会有点状脑软化病变出现的状况,这种病变会导致水肿和局部出血。
最容易出现死亡的病例多出现在健康的、生长良好的、刚刚断奶的小猪,诊断的特征多为眼周水肿及胃和结肠系膜广泛水肿。如果出现喉头水肿的情况,则有可能会出现尖叫的症状。另外,病猪的提问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并且四肢会出现没有力气的现象。对病原菌检查的过程大致过程是拿出病猪的小肠或胃内残存的物质,对其划线然后分别接种在普通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等,保持在37℃的温度,对其进行一天的观察。观察结果:普通琼脂平板上会出现灰色菌落。另外,在发病高峰期,根据猪的体态特征,容易发现是否患病的状况,而一旦处于特殊年龄段且仅有少数猪有个别患病特征,则会难以发现。鉴定及分离培养大肠埃希菌可以用来作为猪水肿病的检测。尽管在有些案例中,用小肠和结肠内容物,能分离出大量的溶血性大肠埃希菌,但有一些案例,猪在死亡后,细菌从肠道消失,很难分离出溶血性大肠埃希菌。根据有关研究表明,分离的溶血性大肠埃希菌是一种水肿病菌株,可以用PCR扩增F18鞭毛和Stx2e基因,分离菌株的血清型分型,能够用来查找猪场存留的特异性病菌。但是F18鞭毛基因并不容易表达在体外,因此有可能常规培养时,并不能被检测出。
猪水肿病的发生比较突然,因此在发生之后在进行治疗,往往都是亡羊补牢。采用饮水口服药物的方式,可以用来保护没有被感染的猪。在病猪身上分离培养菌落应该充分考虑它们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假如之前选择的药物效果不太好,应该考虑变化药物。现阶段一些研究方法比较有效,但是还没有解决猪水肿病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这种病破坏性大,容易造成巨大的破坏,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尽管控制方法比较难,但仍应该积极采取方法控制疾病的发生。控制的方法有饲养猪高纤维、低蛋白的饲料,减少对仔猪的断奶量,接种针对全身系统的Stx2e类毒素,口服接种F18+非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疫苗,抗毒素的被动免疫,口服抗F18抗体被动口服免疫。
为了预防这种病的发生,要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及时打扫猪舍及周边环境,保持干净的环境,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预防病原的发生。及时隔离受感染的母猪,加强安全保护措施。猪水肿病的发生与猪的抵抗能力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加强对猪的抵抗能力,尽量减少猪的应激,不要随意对仔猪断乳,随意变化猪的喂养饲料,猪舍卫生要及时进行打扫。另外,猪的饲料中不能包含过多的蛋白质,小猪断乳后不能喂得过饱。在流行猪水肿病的地区,加强对仔猪的保护,对每个仔猪接种疫苗。
近年来,养猪业不断地发展,科学养殖显得尤为重要。不仅需要合理选择适合养殖的饲料、挑选适宜的环境等,还需要积极防治疾病的突发,猪水肿病作为一种突发性且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应该更加积极预防控制,保持干燥的环境,给予充分的水,不要随意对猪仔断乳,定期准时接种疫苗等措施的运用,帮助养猪业的更好的发展,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推动养殖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