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舰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农业农村局,河北唐山 063500)
家禽养殖产业与畜牧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现代化农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禽产业得到了越来越好的发展,但是因为气候变化、养殖户缺乏专业防疫知识等各种原因,家禽疾病问题时有发生,使养殖户蒙受经济损失,危害了养殖产业的持续发展并且还可能造成瘟疫等疾病的蔓延,损害人民健康。因此必须对家禽疾病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并且重视疾病防治。
家禽疾病的发病原因非常多而且复杂,而且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多种原因共同作用而引起家禽发病,使得患病后难以迅速找到患病原因并且对症下药。我国大部分的家禽养殖区域四季分明,气候变化明显,这种短期内急剧变化的气候容易引起家禽发病,尤其是冬季,气候寒冷,光照较少,这种气候条件下,家禽的患病几率会增加。除了气候原因之外,还有一些自然界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寄生虫的威胁,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这些病毒会入侵家禽体内引发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例如鸡球虫病、鸭瘟、禽霍乱等疾病。除此之外,农药品的不正当使用,还有禽类营养元素不均衡等都会引起家禽发病,并且经常是多种致病因素同时作用,这种多病原混合感染的疾病病因复杂,更加剧了家禽疾病的防治工作的难度[1]。
家禽产业和畜牧业在不断发展的时候,各种不同水平等级的养殖单位加入到家禽饲养业中,饲养环境、饲养能力、饲养管理经验等饲养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家庭养殖场往往饲养环境简陋,隔离措施不严格,而且饲养者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支持,没有相对应的卫生防疫措施和防疫技能,这样在发展中造成家禽疾病的种类越来越多,家禽疾病的防治难度也随之加大。数据显示,我国在10年期间新增了10多种禽类疾病,这些都与饲养管理水平低和饲养环境差有关系。还有一些疾病会影响家禽的产蛋,出现产蛋量下降、畸形蛋、薄壳蛋等,甚至会使一些禽类绝产,影响禽业收入和家禽饲养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呼吸道疾病常见于冬季和春季换季期间,家禽牲畜受到冬季寒冷气候的刺激,抵抗能力差,而春天的气候回温为众多细菌提供了滋生和繁衍的机会,禽类在这个时间段会容易受到细菌的威胁和侵入,引发呼吸道疾病。禽类呼吸道系统与畜类呼吸道系统有所不同,使得禽类的呼吸道疾病难以防治。根据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已知的家禽呼吸道疾病种类有20余种,并且每批蛋鸡都会经历1-2次呼吸道疾病,由此可见,呼吸道疾病已经成为了家禽饲养业的重要威胁。
目前在家禽疾病的防治工作中,最重要的依据方针便是“预防为主,防治于治”,科学的饲养方式能够有效预防家禽疾病。针对疾病多发的冬春换季期间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证饲养环境中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中,还要注意日常通风,防治呼吸道疾病。以家庭为单位的饲养人员大多数并非专业养殖人员,缺少相关防疫的知识与能力,对疾病防疫工作重视程度不高。而且家禽饲养区多位于郊区和农村地区,饲养环境较差,家禽饲养密度大,容易引发疾病。因此要将疾病防治工作向制度化方向发展,要求在引进禽类以及家禽饲养场的规模和卫生条件都要有相关的规定和制度要求,完善卫生管理制度,广泛开展饲养场消毒防疫工作,禽类养殖区的消毒灭原工作是预防家禽疾病的重要举措,消毒工作是防范于未然的工作,做好消毒工作能够有效预防疫情疾病,而且消毒所需费用低廉,能有效减少家禽养殖成本,有利于禽类的健康成长。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防疫控疫知识宣传,做好家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2]。
家禽饲养生产离不开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技术支持,更离不开相应的制度法规。目前禽类饲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这样不利于疾病防治更不利于禽业持续发展,因此要做好相关知识的普及工作,不断提高家禽饲养业的整体饲养水平和管理水平。可以通过开展免费知识宣讲,线上疾病防疫知识讲座,专家走访答疑等方式针对缺乏知识支持的中小型养殖户进行知识普及和技能提升。除了饲养人员,兽医的能力提升也至关重要,要不断引进优秀人才进入家禽养殖业,提高兽医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兽医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不断推广最新防疫医疗成果,合理利用药物做好禽类疾病防治工作,从而降低家禽疾病发病概率,推动家禽业健康繁荣发展。
家禽疾病的发生会对养殖行业人员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家禽集中种类繁多并且容易传染,从业者必须认真学习家禽疾病的相关知识,认真做好防疫工作,还要注意引进专业技术和人才,不断提高家禽疾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水平,在发生疫情时能够采用正确的隔离治疗方式,减轻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