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荣友
(梧州市龙圩区广平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梧州 543102)
现今的生态环境日益严峻,各种疾病不断在禽畜间传播,禽畜的发病率也日益增长,不仅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还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危害。将生物技术应用到畜牧兽医领域,能改善畜牧业饲料资源、疫病防治和禽畜培育的现状,是促进畜牧兽医发展的重要途径。生物技术与畜牧兽医两者的结合,能够推动两大产业的持续发展,为今后各自的发展开拓新方向,是势在必行的。因此本文基于生物技术的内涵展开分析研究,深入探讨生物技术在畜牧兽医领域的应用。
生物技术是20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将生物学理论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同时参照其他科学原理,合理运用生物发酵技术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将生物分子学运用到现实中去,以此发展了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及酶工程等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的应用不仅推动了生物制药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为众多科学领域带来突破点,为社会经济科学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生物基因工程的快速发展,生物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尤其在饲料工业、禽畜疫病防治、动物培育等领域更是发挥了巨大作用,对提高禽畜的培育、饲料质量以及发展禽畜疫病防治等都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因此本文将重点阐述生物技术在畜牧兽医领域的应用及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生物技术在动物培育方面的应用主要由转基因技术、动物克隆技术、DNA 重组技术以及胚胎工程技术等来实现。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将生物分子学由理论变为实践,对动物采取分子育种的方式,摒弃传统人工育种的方式,缩短培育周期,筛选优质品种,加快培育速度,减少培育时间,大幅提升培育质量,真正实现效果显著的分子级培育。例如,利用生物基因工程技术提取生物基因,把有独特功能的基因簇或优质的单个基因插入某个生物品种的基因组中,实现生物基因改写再造,从而强化甚至改变生物品种的特质,再运用相关技术进行检测,筛选出改造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的基因组进行培育,不仅缩短培育时间,提升了育种速度,还提高了培育优良品种的准确性,从技术层面帮助实现动物品种优化以及种群改造的目的,提高了畜牧业优质禽畜品种的数量,更提高了畜牧业的生产能力。
既然生物技术在动物育种中提升了育种品质,那在动物生产这一环节当中也应当合理干预。通过对生物所处的环境及生物内在环境进行干预,可以帮助动物机体往更加平衡的新陈代谢方向发展,帮助动物创造更好的生产机体。例如,通过生物技术合成动物天然生长激素,更有效的帮助动物生长,同时降低了动物采食的需求度,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饲料的使用量。最重要的是人工合成的生长激素与动物天然的生长激素成分非常接近,对动物健康、人类健康都不会有不良影响,有效促进了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畜牧业对饲料的需求是非常庞大的,毕竟动物的生长与饲料息息相关,饲料的供应直接关系到禽畜的存活及生长,也能侧面反映出畜牧生产的经济效益好坏。因此生物技术在饲料资源开发层面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生物技术可以从分子层面来解析饲料的组成成分及产生的作用,再结合生物技术及畜牧业、农业等多方的理论知识,创新的研发出高营养的新型饲料,减轻畜牧业对传统饲料的过度依赖。
同时通过生物技术对营养成分分析,可以往饲料中增加更营养的成分或微生物,减少可能刺激禽畜、增加禽畜患病率的成分,帮助禽畜提高自身免疫力,加速抗体的形成,降低禽畜患病概率。当饲料供应不足的情况出现时,还可以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获取单细胞蛋白来解决饲料供应不足的问题,提高饲料的应用。生物技术在饲料资源开发层面的应用,为畜牧业饲料需求提供了更多选择,减轻了饲料供应压力,为畜牧业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畜牧养殖业集中饲养禽畜的特征决定了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数量庞大的禽畜粪便。对于这些禽畜粪便最传统的处理方法就是集中处理、堆积填埋,但众多的禽畜粪便集中堆积不仅会产生难闻的恶臭气体,还给众多病原微生物提供了滋养繁殖的场所,长期以往不仅会污染环境,给人体带来危害,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可以利用生物技术对禽畜粪便进行科学处理,通过生物技术彻底消除动物粪便中的有害物质,同时可以提取粪便中的有利物质进行再利用,为禽畜环境净化做出贡献。
除了在上述领域的应用,生物技术在防治与诊断动物疫病中的作用也十分巨大。畜牧业以往消灭病原体的方法是采取物理化学手段,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极易因环境不达标而免疫失败。虽然科技发展,对禽畜消灭病原体的方法选择更多,也更有效果。但在防止动物方面采取的最多措施就是疫苗注射预防,而传统的疫苗又存在生产周期长、种类贫乏、效果不明显甚至残留疫苗而导致污染等弊端。运用生物技术培育的新型兽用疫苗则完全没有以上弊端,更没有残毒留存、污染的问题,具体有预防禽痘病毒的活病毒载体重组疫苗、基因缺失疫苗、核酸疫苗等新型兽用疫苗。
当然,生物技术除了研制出的新型疫苗帮助动物控制疾病,还将多分子生物学诊断法运用到了禽畜疾病诊断当中,具体包含核酸探针法、限制酶分析法等诊断方法,给畜牧兽医诊断动物疾病提供了方便,也提高了疾病诊断的正确率和治疗的及时率,极大的促进了畜牧业健康长久的发展。
据目前了解到的信息可知,生物技术在兽医临床研究方面也非常有意义,通过构建禽畜疾病的模型,并研究实验基因治疗法,以期将来能够利用此方法更好更直接的医治动物疾病。这种治疗方法意义深远,有助于加快推动兽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因此,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将会是今后兽医乃至人类医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关于WHO公布的我国传染病隐患评估报告,让我们意识到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是目前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一般出现在禽畜养殖行业,养殖户为了控制患病禽畜的疾病传播,会过度依赖抗生素,从而导致不断有新型耐药菌形成并进一步扩散,严重时还会导致人类健康受到危害,出现人畜共患传染病,危害社会安全。因此,合理运用生物类药物,抵消抗生素所可能带来的危害,也能减轻养殖户对抗生素的依赖,帮助降低养殖户过高的医药经济负担,是将来畜牧业用药的必然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进步以及环境变化,禽畜疾病也在不断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兽医开始摒弃传统兽医治疗的弊端,对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和问题进行研究改进,针对自身专业基础不牢固的地方进行再学习。生物技术在兽医领域的应用,督促兽医工作人员持续学习相关禽畜疾病治疗诊断方面的知识,不断增强自身专业技能,提高业务水平,也提高了自身竞争力帮助兽医行业快速发展。
从客观层面来说,畜牧兽医站的兽医工作人员文化水平有限,缺乏更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实践经验,而且岗位原因导致兽医工作人员不注重专业知识的再学习,严重影响对病情病理的分析诊断,会延误禽畜的治疗。因此,除了兽医工作人员自身主动积极再学习,畜牧兽医工作站也应加强对兽医工作人员的再培训,不断提高其工作水平。
除此以外,医药科技茁壮发展,兽用药品的更新换代,不仅推动了兽用药品市场的发展,也是生物技术以及畜牧业大力发展的有利形势。
生物技术是综合性技术,是新兴的高科技技术,需要持续不断的发展,在畜牧兽医领域的应用,无论是对畜牧业饲料资源研发、禽畜育种。不论是疫病诊断防治,还是新型兽用药品研发研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相信随着生物技术与畜牧兽医的不断发展,两者再度有机结合,还会迸发出更精彩的碰撞反应,大力推动生物技术产业及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为社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