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靖
(靖远县畜牧兽医局,甘肃靖远 730600)
截止2018年底,全县肉羊饲养量为90.14万只,出栏34.88万只(羔羊27.9万只)。羊肉产量4534t(羔羊肉2092t),羊毛产量370t,畜牧业产值约2亿元。发展养羊专业户10705个,规模化养羊场441家,省级、市级种羊场4家,牛羊清真屠宰场1家。产业发展整体与上年度相比,养殖规模、养殖专业户数量都有所下降,但是肉羊养殖产业在政府的引导下,还是有新的突破,肉羊在品种方面做了优化改良,并且良种覆盖率平均达到78%以上。生产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饲养结构逐渐合理,疫病防控工作得到了有效加强,品牌优势显现,尤其是“靖远羊羔肉”也通过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许可使用 “绿色食品”标志。
靖远县坚持把畜禽产业作为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突破口来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加快发展畜禽的总体部署和目标要求,以“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为契机,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强畜牧业综合竞争力为重点,以“转变方式、扩群增量、提质增效、促农增收”为中心,按照“扶龙头、带农户、建基地”的发展思路,以机制创新和财政项目支撑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全面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重点,通过行政推动、项目带动、市场拉动、科技驱动等措施,推动羊产业快速发展。
根据县域内不同的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打破传统畜禽产业发展观念,采取不同的生产方式,在干旱半干旱山区以放牧加补饲生产为主,重点实行保种饲养,开展滩羊本品种选育、提纯复壮,保持“靖远羊羔肉”独特的原始风味和品牌形象,高扬程灌区发展以舍饲养羊为主的生产格局,在产业发展上重点以标准化规模经营为切人点,从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户、加快养殖场(小区)建设和扶持专业化养殖企业三个层面上推进规模养殖,重点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思路,稳步发展千家万户的小群体养殖,从而提高整体规模数量。同时,以专业大户为基础,发展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促使发展成集约化生产养殖。
(1)积极落实国家畜牧项目配套资金,加大肉羊产业开发的扶持力度,特别是高度重视“靖远羊羔肉”的品牌培育,争创著名、驰名商标,引导企业、合作社树立品牌意识,维护品牌形象,提高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为电商等新型销售方式提供平台,努力扩大订单生产,延伸畜牧产业链。
(2)着力提高草食畜牧业机械化程度。对积极发展畜禽养殖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农民专业合作社、饲草料加工厂等组织,大面积实行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策。同时,为加快玉米秸秆转化利用,提升草畜产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整合省市有关农业机械补贴项目资金,统一采购饲草加工机械,按照一村一套的标准,在玉米种植面积133.33hm2以上、水源有保障、具备配套动力电源、养殖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村投放玉米青贮机械设备,以提高畜牧业的机械化水平,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降低管理难度,提高劳动效率。
(3)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和市场拉动,鼓励我县养羊企业打造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推进羊肉产品向高、精、深方向发展,重点开发部位肉、冷鲜肉等高附加值产品,采取小包装、精包装,提高产品档次和品位,增加利润空间,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4)适时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积极推进“小区大户”战略,按照畜牧业生产“六化”的目标要求和“重点发展小区,重视发展大户,兼顾千家万户”的养殖思路,抓好畜牧示范村、示范小区和养殖大户建设,发挥养殖大户的经济优势、羊只种质资源优势,采用“投母还羔”的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同时坚持适度规模经营,按照“小规模、大群体”的小区养殖模式推进畜牧业适度规模发展,提高养殖效益,降低疫病风险。
(5)培养企业的管理、经营理念。通过培训、考察、座谈等方式,培养一批善于管理生产企业和市场经营的管理者和经营者。
(6)创新推广方式,加大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力度。以标准化示范场,科技项目试验场、骨干企业为依托,采取现场培训、示范观摩、发放资料等形式,率先推广普及畜禽良种繁育技术、畜禽标准化圈舍建造技术、农作物秸秆青贮技术等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养殖业科技应用水平。
(7)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坚持市场准入条件下,实行全面、长期和开放的原则,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民营企业投资肉羊产业开发建设。各类资金的有效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养殖条件明显好转,促使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畜牧业方向转变。
(8)加大贷款扶持力度
积极协调各金融机构优先安排发放牛羊养殖贷款,最大限度支持草食畜牧业发展,并在贷款时限上给予放宽。利用省、市投放的贷款贴息资金和发展专项基金,根据发展规模给予贷款贴息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