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实效果反观建设工程项目决策期效益评价

2019-02-12 13:00薛骋骋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效益指标体系工程项目

程 贺,薛骋骋

(1.中原工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2.南阳职业学院,河南 南阳 474550)

一、建设工程项目现实效果中“否定”的部分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房屋建筑、道路桥梁、轨道交通、市政管道、水利水电、港口航道等工程领域得到长足发展。但“肯定”的部分同时也伴随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实效果,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用辩证法的表现形式,我们称之为“否定”的部分。

(一)资源浪费

土建施工一直以来是粗放式的行业。在工程项目的建造过程中,由于设计效果、施工工艺、现场管理、劳务操作、材料运输与存放、试验检验等因素,造成建筑材料发生不同程度的浪费;建筑类企业项目管理水平偏低,也会使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功效降低;部分地区政府部门在建设工程项目规划上缺乏高站位和长眼光,会导致规划不合理而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不少城市存在由于房产开发商错误估计市场形势等原因,致使一些成品房滞销而成为“空巢”。这些都使材料、土地、能源等资源产生了一定的浪费。

(二)环境污染

建设工程项目进入施工阶段,很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如土方开挖与回填、散粒材料运输与拌合、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存储与使用等会造成大气污染;施工期间现场的浆料、油料和添加剂,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跑、冒、滴、漏现象,以及临时生活区排水系统往往较差会导致水体污染;施工作业时,现场几乎无隔音设施,各种工器具的使用、机械设备运转、材料安装碰撞产生噪声污染;同时,施工现场产生大量的建筑渣土、废弃建筑材料、材料包装物、生活垃圾等易造成固体废物污染。另外,施工现场安装的强夜间照明和警示灯装置也会导致一定的光污染。

(三)生态破坏

工程活动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为了削弱制约因素,从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准备阶段开始,人们的活动就对生态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和破坏,主要体现在地质生态环境和动物活动方面。由于工程建设的需要,人们会改造或破坏自然地貌和地表水系,扰动或损害地下水系和动物活动,甚至会影响区域气候。越是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此现象越严重,这也是一个“矛盾体”。

二、建设工程项目决策期效益评价分析

工程项目建设从设想到建成投产,需要经历决策和实施两个阶段(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1]。本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思路,其中决策期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从技术和经济效益方面通过方案设计、技术论证、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分析建设工程项目立项建设的可行性,并形成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相应具备行政管辖权的发改委等部门审批,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但决策期的效益评价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评价主体的立场问题

图1 工程项目建设程序

在进行建设工程项目决策期效益评价时,由于建设单位(业主方)受专业领域的局限,目前往往将可行性研究工作委托给第三方工程规划、设计、工程咨询或造价单位完成[3],成为评价主体的受委托单位和建设单位的立场不尽相同,考虑问题的角度就会有偏差。首先,受托单位可能对建设单位的工程项目建设“初心”理解不到位而选择的评价体系不准确;其次,受托单位可能为完成任务获得酬劳片面追求评价结果有利于立项审批而迎合建设单位;再者,受托单位并非建设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利益获得者,因此其效益评价工作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创新性;另外,建设单位本身也不重视决策期效益评价工作,把其当成程序性步骤敷衍了事,甚至存在行贿可行性研究报告行政审批部门的现象。上述情况都会使建设工程项目决策期的效益评价质量欠佳。

(二)评价指标不够全面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经营性建设工程项目,决策期经济效益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政、税收制度和现行市场价格,计算拟定项目方案的投资费用、成本与收入、税金等财务数据,通过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财务指标,分析拟定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据此分析项目的可行性,明确项目对财务主体及投资者的价值贡献,得出效益评价结论。对于非经营性建设工程项目,主要分析其财务生存能力,据此还可提出需要政府补助维持运营的费用(常采用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如附表1所示)[4]。而技术层面的评价主要是针对方案设计进行技术,探讨技术实现的可行性以及经济效益,论证一般不会包含其资源节约情况和环境影响情况。可见,效益评价体系缺乏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以及项目方案对环境影响的相关指标。

(三)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本身的局限性

现行的建设工程项目决策期效益评价体系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有:指标数量多、杂乱,使用不规范、不统一;有些指标的定义及名称叫法混乱现象严重,在使用时对有些指标经济涵义的认识理解容易有偏差,影响了这些指标的使用价值;在对互斥项目方案进行择优比较分析时,可能出现使用不同的指标会得出不同结果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会令决策者仅能以某种或某类指标的判断结果为主要参考依据,使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受到破坏;某些指标后期评价无法实施,这对实施项目效益实现结果的验证带来了困难,没能形成全面的、完善的,既有绝对数指标又有相对数指标能同时使用的指标体系[5]。

三、优化建设工程项目决策期效益评价体系

(一)改进效益评价监督审核机制

建设工程项目立项审批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决策期可行性研究阶段效益评价结果的审核,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提高评价审核小组的评审能力。评审小组成员除了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外,还应包含规划、设计、技术、经济、财务、环境、社会等专业领域的专家,具备相关领域一定的工作年限,同时拥有高级职称或同等专业水平。具体人员可预先建立专家库进行随机抽取外聘,评审过程要公正、严密。相应的实施办法和责任制度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对评标委员会和评标过程的有关规定。

(二)完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一方面,现有建设工程项目决策期效益评价指标自身的局限性需要慢慢克服;另一方面,要针对建设工程项目附带的“否定”部分的现实效果,新增一些项目评价指标未反映的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尤其是项目对区域或整个国民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项目资源消耗状况评估。例如,可采用“有无对比”等方法,通过测算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土地影子费用、时间节约价值、环境变化效益(费用)、生态改变效益(费用)对其他外部效果进行识别、量化和货币化后进行评价,以此形成更加全面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多角度分析建设工程项目的可行性。

随着建筑业信息化、智能化、工业化、绿色节能化的发展,我们的评价指标体系也要与时俱进,除了关心建设工程项目综合效益之外,也应分析项目方案规划设计的创新性、对技术(例如BIM技术和装配式技术的应用)进步的贡献、对资源的节约、对废物的利用、施工期间文明施工规划等情况,通过定性或定量评价,以“加分项”的形式纳入决策期效益评价体系。

(三)体现民意和社会人文情怀

有时候“好东西不一定就是适合的东西”,例如,成片开发的住宅小区是否适合建在大型医院旁边?商业广场是否适合建在学校旁边?市政美化绿化是否应兼顾安全适用性?工程建设是否一定要进行拆迁和移民?好好的楼盘为什么会烂尾?一个工程项目的立项建设不应该只由评价主体和审核部门完全确定,还应考虑周边及一定影响区域内民众的意愿。因此在项目决策期,人们还应该进行该项目的民意征询形成调查报告,使项目决策和实施者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思考。

辩证地看待建设工程项目的现实效果和决策期效益评价不是为了批判,而是为了自省。存在矛盾和不足不可怕,只要我们持续改进、完善、优化效益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建设工程项目“缺失的部分”一定会越来越少,“质料的部分”会越来越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会因为“伟大工程”而顺利建成!

附表1 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猜你喜欢
效益指标体系工程项目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邵阳三一工程机械与零部件再制造工程项目开工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海外大型铁路工程项目设备采购实践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