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论书绝句》选注

2019-02-12 11:24于铁江
大学书法 2019年2期
关键词:庙堂拓本千字文

⊙ 于铁江

智永千字文

砚臼磨穿笔作堆,

千文真面海东回。

分明流水空山境,

无数林花烂漫开。

【启功自注】

智永[1]写千字文[2]八百本,分施浙东诸寺,事见唐何延之[3]兰亭记。千数百年,传本已如星凤。世传号为智永书者并石刻本合计之,约有五本:大观[4]中长安薛氏摹刻本,一也;南宋群玉堂帖[5]刻残本四十二行,自“囊箱”起至“呼也”止,二也;清代顾氏过云楼[6]帖刻残本,自“龙师”起至“呼也”止,此卷为明董其昌[7]旧藏,戏鸿堂帖[8]曾刻其局部,近获见原卷,黄竹纸上所书,笔法稚弱,殆元人所临,三也;宝墨轩刻本,亦殊稚弱,四也;日本所藏墨迹本[9],五也。

此五本中,以一、二、五为有据,长安本摹刻不精,累拓更为失真。群玉本与墨迹本体态笔意无不吻合,惜其残失既多,且究属摹刻。唯墨迹本焕然神明,一尘不隔。非独智永面目于斯可睹,即以研求六朝隋唐书艺递嬗之迹,眼目不受枣石[10]遮障者,舍此又将奚求乎[11]?

【译者附注】

[1]智永:南朝陈隋之间的和尚(生卒不详),本名王法极,字智永,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书圣王羲之七世孙,第五子王徽之后代,号“永禅师”。智永善书,书有家法。将王羲之作为传家之宝的《兰亭序》,带到云门寺保存。云门寺(原名永欣寺)有书阁,智永禅师居阁上临书20年,留下了“退笔冢”“铁门槛”等传说。智永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他创“永字八法”,为后代楷书立下典范,并临《真草千字文》八百多份,广为分发,几可视为教科书,其影响远及日本。即使现在,依然是书法学习的经典教材。

[2]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1000个汉字组成的韵文。梁武帝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3]何延之:唐人,曾撰写《兰亭记》,是一篇对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的全过程,及此序尔后的收藏、传世、御命临摹、著录及后殉于唐太宗昭陵的有系统地记叙的信史。

[4]大观:宋徽宗年号,1107-1110年。

[5]《群玉堂帖》:中国南宋汇刻丛帖,《群玉堂帖》原石的宋拓残本,原名《阅古堂帖》。南宋韩侂胄(1152-1207)以家藏墨迹,令其门客向水编次摹勒上石。向氏精于鉴赏,擅长刻帖,故摹刻甚为精善。开禧三年(1207)韩氏被诛,帖石没入内府。嘉定(1208-1224)间改为今名。

[6]顾氏过云楼:过云楼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位于苏州市干将路,为清代书画收藏家顾文彬所建,收藏许多书画珍品,至今犹存。

[7]董其昌:明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汉族,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著名书画家。

[8]戏鸿堂帖:董其昌所刻,董其昌之堂名“戏鸿堂”。

[9]日本所藏墨迹本:《千字文》在唐代传入日本,曾经日本谷铁臣收藏,后为小川简斋购得。

[10]枣石:指木刻本、石刻本。旧时多用枣木雕刻书版。

[11]舍此又将奚求乎:除了它又到哪里去找呢?意即只有这一个。

【原诗题解】

此诗赞美日本所藏智永千字文墨迹本极其珍稀精美,如空山绝响,林花烂漫。

【原诗译释】

1.砚臼磨穿笔作堆:智永为练书法磨穿了砚台,用坏的笔成了堆。砚臼:砚台。

2.千文真面海东回:现在能见到的智永所书的千字文真迹却从日本传回。千文:千字文。真面:真迹。海东:大海的东边,指日本。

3.分明流水空山境:仿佛潺潺溪水在空山中流动。此句喻其珍稀如空山绝响。分明:喻词,简直就是,仿佛。它直贯三、四两句。

4.无数林花烂漫开:又如树林中无数美丽的花朵烂漫开放。此句喻其佳妙如林花烂漫,美不胜收。

唐太宗温泉铭

烂漫生疏两未妨,

神全原不在矜庄。

龙跳虎卧温泉帖,

妙有三分不妥当。

【启功自注】

唐太宗书碑有二,曾自以二碑拓本赐外国使臣,其得意可知。温泉铭[1]早佚,晋祠铭[2]尚存,但历代捶拓,已颓唐无复神采。真绛帖[3]中摹刻温泉铭铭词一段,标题曰秀岳铭,盖据首句“岩岩秀岳”为题,并不知其为温泉铭。是潘师旦[4]所见,已是残本。此真绛帖今存者已稀,清代南海吴荣光旧藏者,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吴氏曾摹入筠清馆帖[5],距绛帖又隔一尘矣。

敦煌本温泉铭最前数行亦残失,幸以下无损。米芾“庄若对越,俊如跳掷”[6]之喻,正可借喻。

书法至唐,可谓瓜熟蒂落,六朝蜕变,至此完成。不但书艺之美,即摹刻之工,亦非六朝所及。此碑中点画,细处入于毫芒,肥处弥见浓郁,展观之际,但觉一方黑漆版上用白粉书写而水迹未干也。

其字结体每有不妥处,譬如文用僻字,诗押险韵,不衫不履[7],转见风采焉[8]。

【译者附注】

[1]温泉铭:为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拓本,是唐太宗为骊山温泉撰写的一块行书碑文,原石已遗失。拓本原藏敦煌藏经洞,现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温泉铭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部行书刻碑。

[2]晋祠铭:即晋祠之铭并序碑,在晋祠贞观宝翰亭内,当年由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并书。碑高195厘米,宽120厘米,厚27厘米,方座螭首,额书飞白体“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建立唐朝后到此酬谢叔虞神恩,铭文歌颂宗周政权和唐叔虞建国策略,宣扬唐王朝的文治武功。全文1203字,行书,劲秀挺拔,飞逸洒脱,骨格雄奇,刻工洗练,可谓行书楷模。

[3]绛帖:《绛帖》为北宋潘师旦摹刻,因刻于绛州,故名。《绛帖》是与《淳化阁帖》齐名的三大名帖之一,为书法瑰宝。该帖刻于1049-1063年(宋皇祐、嘉祐年间),集宋以前书法名家之大全,具有很高的书艺价值。

[4]潘师旦:北宋书法家。曾摹刻《绛帖》。

[5]筠清馆帖:清代吴荣光所刻。吴荣光(1773-1843),字伯荣,一字殿垣,号荷屋、可庵,别署拜经老人,广东南海人。善于金石、书画鉴藏,且工书善画,精于诗词。

[6]米芾“庄若对越,俊如跳掷”:米芾(1051-1107),北宋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时人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号鹿门居士,北宋著名书法家、鉴定家、画家、收藏家。米芾原籍襄阳(今属湖北),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米芾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其“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因其衣着行为以及迷恋书画珍石的态度皆被当世视为颠狂,故又有“米颠”之称。庄若对越,俊如跳掷:庄重处如敬对神灵,迅疾处如跳跃抛掷。庄:庄重静穆。对越:敬对上天神灵。俊,同“骏”,疾速。此句化用《诗·周颂·清庙》:“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7]不衫不履:衣着不整齐。形容性情洒脱,不拘小节。

[8]转见风采焉:反而更有风采。转:反而。

【原诗题解】

此诗赞美敦煌温泉铭豪放洒脱,不拘小节,反而更见神采。

【原诗译释】

1.烂漫生疏两未妨:豪放不拘和谨守规矩两种风格互不妨碍。烂漫:豪放洒脱,不拘小节。生疏:与上文“烂漫”对称,指书法艺术上谨守规矩、不越雷池的风格。

2.神全原不在矜庄:神完气足原本就不取决于是否矜持庄重。神全:神完气足。原:本来。在:决定于,取决于。矜庄:矜持庄重。

3.龙跳虎卧温泉帖:敦煌温泉铭如龙腾虎卧,豪宕不拘。跳:在平水韵中,跳有平、去两读,此处读平声。

4.妙有三分不妥当:温泉铭中有些字结体不够妥当,但不衫不履,更见其妙。此句前果后因,即正因其有三分不妥,所以更妙。三分:与“七分”相对,指很小的一部分。当:读平声。

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

宋元向拓汝南志,

枣石翻身孔庙堂。

曾向蒙庄闻谠论,

古人已与不传亡。

【启功自注】

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1],汇帖中曾见之,近代流传一墨迹本,曾经影印。其原迹今藏上海博物馆,一九七二年闻馆中专家谈,实属宋人摹本,余私幸昔年从影印本中判断未谬[2]。然其摹法俱在,即影印本中亦能辨出,不必待目验纸质焉。

虞书以庙堂碑[3]为最煊赫,原石久亡,所见以陕本[4]为多。然摹手于虞书,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与唐石残本相较,其失真立见。城武摹刻本[5],不知出谁手,以校唐石,实为近似,惜其石面捶磨过甚,间架仅存,而笔划(画)过细,形同枯骨矣。

唐石本庙堂碑[6],影印流传甚广,惜是原石与重刻拼配之本。然观《黄山谷题跋》[7],已多记拼配之本,知唐刻原石北宋时必已断缺矣。

积时帖[8]昔藏石渠宝笈[9],几经浩劫,不知尚在人间否?

【译者附注】

[1]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汝南公主是唐太宗之女,早逝。虞世南为其撰写墓志。行草书,墨迹。纵25.9厘米,横38.4厘米,为纸卷墨本,行书18行,每行12字至15字不等,共222字。收藏于上海博物馆。虞世南(558-638),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越州余姚(今属浙江省)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故世称“虞永兴”,享年81岁,赐礼部尚书。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2]未谬:没有错误。

[3]庙堂碑:即《孔子庙堂碑》,唐武德九年(626)刻。虞世南撰书。此碑是为记述高祖武德九年(626)封孔丘二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葺孔庙事而立。贞观七年(633)刻成,无撰写年月。此碑书法俊朗圆腴,端雅静穆。为初唐碑刻中杰出之作,亦为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之虞书妙品。

[4]陕本:《孔子庙堂碑》现存刻石有两块。一块俗称《西庙堂碑》,宋王彦超重刻于陕西西安,故又称陕本。35行,行64字。碑末增“王彦超再建,安祚刻字”一行9字。另一块在山东城武县,俗称《东庙堂碑》,碑身高2.08米,宽0.89米,厚0.22米,字33行,行满格33字。所书正楷,外柔内刚,圆融遒劲。元(后)至元(1335-1340)年间,定陶河岸崩决时出土,摹刻年代不明。石质不坚,明拓本字漫漶且瘦,又称瘦本、城武本,即下文所言之城武摹刻本。

[5]城武摹刻本:孔子庙堂碑的拓片,见上注[4]。

[6]唐石本庙堂碑:孔子庙堂碑的唐代原石拓本,即上文所言唐石残本,现在所存仅有清人李宗瀚旧藏本,誉为唐拓本。究竟为何时所拓,难以确定。此拓本大部是配陕本,其漫漶、损泐之字多是唐本。此拓本有中华书局、文明书局、有正书局以及上海古籍书店、日本二玄社等影印行世,原拓本则已流入日本。

[7]《黄山谷题跋》:黄庭坚著。黄山谷即黄庭坚,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其诗书画号称“三绝”,与当时苏东坡齐名,人称“苏黄”。

[8]积时帖:历来称虞世南书,行草交替,笔致轻妙。有人疑为伪托。

[9]石渠宝笈:《石渠宝笈》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宫廷编纂的大型著录文献,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共编四十四卷。著录了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分书画卷、轴、册九类。作为我国书画著录史上集大成者的旷古巨著,书中所著录的作品汇集了清皇室收藏最鼎盛时期的所有作品,而负责编撰的人员均为当时的书画大家或权威书画研究专家,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鉴藏价值。

【原诗题解】

此诗感叹古人书法原迹难以流传,古人的书法技艺难以继承。正如庄子所言,古人死了,他们的技艺也就消亡了。

【原诗译释】

1.宋元向拓汝南志:虞世南的汝南公主墓志早已失传,我们现在只能看到宋元人的摹本。汝南志:虞世南所书《汝南公主墓志》。向拓:摹写字画的一种方法。

2.枣石翻身孔庙堂:虞世南所书的《孔子庙堂碑》也已亡佚,我们现在只能看到翻刻本。翻身:此指翻刻。孔庙堂:虞世南所书的《孔子庙堂碑》。

3.曾向蒙庄闻谠论:曾经从庄子那里听到一个正直的说法。向:从。蒙庄:庄子,庄子是蒙人,故称蒙庄。谠论:正直的言论。《庄子·天道》:“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意谓古人所心领神会的技艺不可言传,古人死了,他们的技艺也就消亡了。

4.古人已与不传亡:古人已经连同他们不能流传的技艺一起消亡了。与:连同。不传:不能流传的技艺,诗中指古人的书法技艺。

猜你喜欢
庙堂拓本千字文
《真草千字文》
坎(外一首)
《合集》27459拓本、照片对读的新发现
明刻《绿筠窝帖》及传世拓本考
拓本博古画:金石传拓与中国画的交汇
从“庙堂”走向“民间”
卢迈行走在“庙堂”与“江湖”之间
泰山上的汉字记忆——《纪泰山铭》清代拓本
寄诸吟友
何诗铭?《千字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