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娟 权晶 纪国峰
摘 要:在“一带一路”的视域之下,草原丝绸之路国家的宏观战略是为了以内蒙古为中心的经济圈,给内蒙古带来了契机与机遇。发展草原丝绸之路的经济核心圈,主要是以草原的本土文化来夯实经济圈的底蕴,将经济的发展潜力激发出来。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草原文化核心价值观,对草原文化发展的动力进行了分析。从文化自觉、经济视角、自信以及创造区域性文化平台作为途径,对内蒙古的内在发展动力进行创新,为草原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原文化;一带一路;发展动力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建设目标,主要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需求,是为了完成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将资源配置更加深化,构建区域性共同体时代。“一带一路”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改变原来的市场资源的配置模式的战略构思。丝绸之路主要是想北方扩展与延伸,构成了草原地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内蒙古是我国北方边疆对外开放最重要的基地,和蒙古国接壤,是进入欧洲的一个据点。草原文化早已经成为草原丝绸之路的灵魂与精神,草原丝绸之路也是在草原文化中孕育、成型并得到很好的发展。推动草原文化的不断发展进而推进走向欧洲的根本动力、增近内蒙古的互联互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动力。
1、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价值观
草原的文化是本土居民原有的生活和生产的基础之上,创造出和本身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人文文化,主要表现在生活的习惯、生产的方式、精神的信仰以及社会的制度等多方面内容。草原文化历史较为悠久,因此形成的文化T恤以及精神系统性较强。该种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也较为丰富,构成了农耕与游牧文化。不同时代的文化也不尽相同,时代的变迁给草原文化不断的注入新鲜的血液,最终构成草原文化核心价值观。一个地区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反应出当地的经济特色,草原核心价值观就很好的反映出牧民的精神向往。草原的文化根本就是生产和生活的方式。游牧和农耕文明的交往,使整个草原文化融入更多的活力和青春,改变牧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在现代的文明状态下草原人民游民的生活方式逐渐趋向于定居农业,草原人民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这些方式承载着草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目前游牧人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核心价值观念,也是草原文化体系当中核心的内容。
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是形成丝绸之路最根本的经济因素。两者的分工逐步细化,使北方草原文明与中原农业文明在经济的形式上构成了相依相生的贸易通道也就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主要运输瓷器、丝绸制品以及茶叶的贸易通道。草原丝绸之路形成的过程之中,草原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游牧的生活方式构成了和谐共生和敬畏自然的文化体系与价值观念。这些理念是草原不断发展的根本,也是丝绸之路一直延续下去的根基。
2、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当中创新文化的动力系统
文化发展的矛盾是发展中的根本动力,明确草原文化发展的根本矛盾,可以建设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系统。在我国“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内蒙古是发展的“桥头碉堡”,它是丝绸之路发展中最重要的环节。不断创新草原文化推进动力系统的发展,为丝绸之路附加更多良好的精神内涵。
2.1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
列宁对文化发展的动力系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他继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也就是在经济基础之上决定上层的建筑,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文化发挥的动力。草原丝绸之路历史较为悠久,他继承者草原人民的精神,进而生成了相互相存的利益。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的改变主要是依赖物质资料生产,思维方式精神追求以及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也成为了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
2.2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冲突是文化发展最根本的矛盾
生产力的发展是所有历史的根本,经济的发展是文化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对外开经济模式引进了新的交流和冲突。丝绸之路地带的中外交流当中,很多利益主体的组成十分复杂,利益主体结构也较为多元化。传统社会在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额过程当中,多元利益主体必须构建多元文化需求。该需求的构成带来了多元化的额交流与冲突,这就要求整个社会形成包容思维和开放意识,在不断的冲突中找到最优秀的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探寻文化融合的途径。
3、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地带当中创新发展途径的选择
丝绸之路的中心环节就是内蒙古,他是打开欧亚市场的“桥头碉堡”,蒙古国也积极参与到战略合作当中,很多沿海城市通过内蒙古,进入亚欧经济地区,参与到贸易互通。内蒙古必须要抓住时机,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发开发的政策,从新定位和蒙古国、俄罗斯以及周围八大省份的关系,打造一个全新的丝绸之路的发展圈,将草原经济发展圈子最为核心构建草原区域性的文化中心,可以充分的展示内蒙古文化的丰富,提高内蒙古草原在旅游行业中的影响力,展现北疆的文化底蕴。内蒙古一定要利用目前拥有的草原文化,打造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的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包头、海拉尔、包头、呼和浩特以及满洲里的地理位置的优势,采用旅游产业与现代网络双轨的发展模式,促进草原文化的飞速发展,变现草原的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 芦平生.“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建设视域下甘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7,09,(05):80-88.
[2] 特日乐,白萨日娜.创建一流 打造高端 互守尊严 重叠共识———首届全国民族学人类学高端论坛综述[J]内 蒙 古 民 族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2017,01,(01):62-66.
[3] 张君仁.阶段收获与历史意义 —“首届丝绸之路乐舞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J]音乐研究.2017,11,(06):118-128.
[4] 白玉刚.论草原文化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在第十四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J]内蒙古社會科学(汉文版).2017,09,(05):1-3.
[5] 高文勇.“一带一路”视域下创新内蒙古草原文化内在发展动力的战略构想[J]前沿.2015,10,(384):132-134.
[6] 康建国.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草原文化的创新发展———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综述[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8,09,(05):193-196.
作者简介:张文娟,1979年出生,女,汉族,硕士,讲师,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基金项目: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学术团队项目 项目编号MYKTD1817;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NJSY17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