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岗
中医有望闻问切四诊,切即切脉,也称诊脉、把脉,是医生通过指摸动脉,感知脉象,藉此诊断疾病和体况的方法。“夫脉者,血之府也”,贯通全身,身体脏腑病变,往往先现于脉,症状还未充分显露,脉象已经有了改变。把脉之妙,就妙在仅摸脉搏,便辨别脏腑功能盛衰、脉络弛张、气血津精虚滞三方面变化,并把固定的脏腑脉络和流动的气血津液连在一起综合分析。故把脉作为中医重要内容,自公元前扁鹊开始,流传至今。
见得多了,我把把脉分为“专业”和“瞎摸”两类。“专业”把脉多用“寸口诊法”,即“寸口脉”。布指以腕后桡[nao]骨茎突内侧动脉为“关”处标记,先中指定“关”,再以手指方向为前,食指按在“关”前定“寸”,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手指疏密,根据受诊者高矮,身高则疏,身矮则密。这一点很重要,只有把准“寸关尺”,才能准确感知脉搏速率、强度、节律和形态。“瞎摸”把脉则是手腕子乱摸一通,莫说“寸关尺”,简直就是把脉摸屁股了。
万物一理,世事皆通。想问题做事情,也极似把脉,分“专业”和“瞎摸”。有的对事体把握极准,总能一眼看穿、一语中的、一剑封喉、一招致胜。如国家某部委官员发现农民工是最大的榨菜消费群体,然后从榨菜销量中发现了“榨菜指数”:哪里榨菜销量增长了,则说明哪里农民工流人增加了,根本不用各地层层统计报表计算。在这里,榨菜是特殊标识性食品,恰似把脉的“寸关尺”;榨菜及其销售的“物流”,自然是把脉的“气血津液”;农民工,无疑就是“医师”查找的“症候”了。发现者把该指数应用于实际,据此将全国分为农民工流人区和流出区,并在政策上有所区别。我觉得,这是把摸到脉了,且号准了。
有个调侃地震预防的段子:“专家叫蛤蟆不叫,一丝不挂睡安稳觉;专家不叫蛤蟆也不叫,穿个褂褂睡觉觉;蛤蟆叫专家不叫,抱起细软全副武装不睡觉;蛤蟆惊呱呱叫专家辟谣,赶快往外跑……”虽是调侃,但夸张之处确有传神之妙。至少在段子创作上,把准了地震与预防某种实情的“脉”。
世事有摸准脉者,也有摸不准、摸不到脉者,甚至摸脚后跟、摸屁股者。当今,基层反映强烈的上级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滥,令基层叫苦不迭的一系列考核、一大堆表格、一系列测评、一大摞问卷,繁缛末节,庞杂繁琐,也说明还没有摸到其背后的“榨菜指数”和“蛤蟆叫”。
俗话说,“妙招不繁,繁招不妙”,宋人陈骏《文则》中论“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愚以为,一切纷繁复杂的事物矛盾问题,总有且总能找到简便方法。就像故事《分粥》,起初种种分法,都多麻烦多矛盾多不公,直到最后轮流分粥:分粥者拿他人挑剩的最后一碗,才算號准脉象找到良方。这也说明,若方法办法说法过于纷繁复杂累赘冗长,大概率正如把脉摸屁股,还没摸到其“榨菜指数”和“蛤蟆叫”。
把脉摸屁股的,究其原因源于“三无”。一无知:知识不足、本领不够、经验欠缺,总把简单事情复杂化,复杂事情总找不到简便良方。二无奈:个别上级把脉摸错地方的,下级或不加思考辨别,或揣着明白装糊涂跟在后面“瞎摸”。三无耻:个别人明知在把脉摸屁股,却仍津津乐道并要求他人和自己一起胡摸乱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