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MDT诊疗体系的建立

2019-02-11 13:07范艳梅陈扬王丽娟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35期
关键词:医患关系门诊

范艳梅 陈扬 王丽娟

[摘要] 近年来,该院“门诊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门诊疑难病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实践表明,明确会诊对象,建立会诊模式、会诊流程以及会诊档案,建立会诊专家库,能明显提高门诊患者的满意度和诊断准确率,优化就诊流程,增强学科间的交流。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建立与成功运行为今后门诊多学科疑难病、癌症治疗的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

[关键词] 医改伦理;门诊;多学科疑难病诊疗;会诊体系;医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12(b)-0093-03

Establishment of Outpatient MD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FAN Yan-mei, CHEN Yang, WANG Li-juan

Department of Outpatient,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Shanxi Province, 710004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del of the hospital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utpatients with difficult diseases. Clinical practice shows that clear consultation, establishing consultation mode, consultation process and consultation files, and establishing a library of consultation exper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of outpatients, optimize the treatment process, and enhance inter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successful operation of the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de of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ovides a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disciplinary difficult diseases and cancer treatment in outpatient clinics.

[Key words] Medical reform ethics; Outpatient; Multidisciplinary difficult disea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onsultation system;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作为西北知名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日门诊量最高达8 000余人,经外院推荐或者慕名而来的外省患者越来越多,而往往这些患者病情复杂,或诊断明确但是疗效差,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下,就医过程常常需要辗转多个临床科室,花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1],同时,也占用了大量医疗资源,这类病人长期往返于各有关科室和医院之间,费尽周折,但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诊治[2]。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是由美国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3],已成为国际医学领域积极倡导的重要医学模式,此模式使各学科在诊疗技术、治疗方法、治疗理念上达成共识,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同时,可以避免单一学科在疾病认识过程中的片面性[4],(国卫医发[2017]73号)《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对多学科协作诊疗做了具体要求。我国《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4.5.2要求:对疑难危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多学科综合诊疗,建立协作机制[3]。为了切实解决此类患者的门诊就诊问题,该院完善工作方案,成立“门诊多学科疑难病会诊中心”,旨在优化就诊流程,提高诊疗效率,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  体系的建立

1.1  转变门诊就诊模式观念

该院门诊执行的是传统的就诊流程,在就诊的每一个环节需要不同时长的等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不断重视,往往同一患者罹患多种疑难疾病。“一对一”的就诊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此类患者的需求,于是,“多對一”的门诊就诊模式应运而生。MDT通常是指由至少两名相关学科的专家组建相对固定的专家团队,通过召开针对某疾病且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的会议,为患者提供综合治疗方案的诊疗模式[5],慢性病和肿瘤疾病的高发病率让多学科协作会诊得到了初步的推广及应用[6]。

1.2  健全会诊中心的管理组织

门诊MDT体系的建立与国家医改政策方向吻合,调研借鉴知名医院的成熟做法,制定会诊工作的目的、原则、考评细则、会诊费用、会诊流程,明确参与人员的职责,建立以主管院长、科主任牵头的两级管理监督机制。

1.3  明确会诊对象

明确申请会诊的患者资格,对申请会诊的患者进行详细病情资料的收集、分析、判断、达到患者问题解决、会诊成功。该院会诊中心借鉴华西方案的小组协作、决策模式,用最短的时间让患者获得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7],并结合门诊就诊患者的实际病情所需规定会诊对象为:①門诊患者就诊2个专科(含2个医院)或在一个专科就诊3次以上经过正规治疗后尚未明确诊断或治疗效果不佳;②门诊患者所患疾病涉及多系统疾病,需要多个专科协同诊疗;③门诊患者诊断明确治疗方案复杂,需多科协同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④门诊患者诊断明确,但治疗效果不佳者;⑤患者长期不适,患有疑难病不知该去哪个专科就诊。

1.4  建立会诊流程

规范化的治疗流程和方案不是简单的治疗方案组合,必须是优选的治疗方案综合并且做到合理的序贯治疗[8]。西安交大二附院的MDT诊疗流程如下。见图1。

1.5  建立门诊多学科疑难病会诊专家库

多学科疑难病会诊中心会诊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患者的配合情况及参加会诊的专家医学水平。该院由门诊部牵头组织负责,各临床专业科室主任抽取该科室具有临床经验丰富和热心服务此类患者的临床教授、副教授、专科医师、医技科室(超声、影响)的副教授以上人员、知名的退休老教授组成门诊多学科疑难病会诊中心的会诊专家库。当患者对参加会诊的科室排斥时,会诊接待人员要用医务人员的权威性决定被邀请的科室。

1.6  设立会诊地点,建立会诊模式

该院会诊地点为单独设立的门诊多学科疑难病会诊中心;制作会诊病历模版,方便记录使用;根据会诊对象的病情复杂情况、危急程度、病情需要、患者需求、患者路程的远近、被邀请专家情况等具体情况不同,采取择期会诊和紧急会诊两种模式。择期会诊一般在每周2次固定时间进行,紧急会诊一般在当天或第二天的上午进行。

1.7  建立会诊档案

病历档案是正确诊疗疾病和治疗的重要依据[9],“门诊多学科疑难病会诊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医院医疗资源,它是珍贵的。它的建立对于提高门诊诊断率,促进医学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为今后的临床、教学、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该院会诊档案由会诊病案号、姓名、性别、会诊时间、会诊资料组成,暂时由会诊接待护士负责病历质控和保存,会诊接待医师根据会诊建议的治疗方案、疗程的长短决定回访时间,并将回访结果记入档案。

1.8  提高会诊质量

会诊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要求接诊医生有很强的责任心,坚持首诊负责制,会诊中心人员严格掌握会诊指征,遵循病理、心理管理原则,在会诊专家到达之前应该做好会诊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对于紧急会诊,受邀请专家应当尽可能准确地把握会诊情况,避免受邀专家产生麻痹思想而扰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会诊时,接诊医师必须在场进行配合,这不但是对受邀专家的尊重,而且可以随时介绍患者病情,听取会诊的意见。会诊资料准备不全面,亚专业的偏差等都会导致会诊质量较差。被邀请参加会诊的专家如果在诊断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应该立即向知名专家进行汇报,请求知名专家进行协助,以最短的时间制定治疗方案。只有建立健全会诊制度,坚持追踪随访,防止误诊误治才能保证会诊的准确性,护师全程参与负责多科室的协调,在推行过程中,一般经历计划阶段,制定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按照PDCA模式循环,不断完善,逐步形成按流程顺序进行的科学、全面、有效,符合门诊工作实际,极大地满足患者需要的会诊管理系统。

2  体系建立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2.1  降低就诊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该会诊中心是建立在多个临床专科的技术力量与先进的医疗设备基础上,针对短期内不能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复杂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疾病患者的就诊和会诊需求时,多学科联合会诊有助于及时、快速、科学地为患者制定救治方案[10]。

2.2  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门诊误诊率

为适应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医院、科室管理者及临床带教者均着重“三基”知识和专科知识的培训,使临床一线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专科实践知识,但是,这也容易造成医生仅从专科的特点诊疗疾病,导致误诊误治,甚至造成失去治疗某些疾病的最佳时机,医疗纠纷增多。通过多学科联合会诊,提高医疗质量,有助于减少和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11]。

2.3  增加学科交流,提高临床经验,促进科研的开展

在医学专科化时代,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难以及时了解其他专科疾病治疗的新观点及新技术,此类患者需各专科联合会诊才能取得满意的诊治方案。该院门诊接诊医生推荐患者进行会诊治疗由成立后的每年1次上升到去年的每年21次,同时为设计联合科研课题项目,对疑难病进行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

2.4  优化就诊流程,树立医院的品牌形象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门诊流程的变革与优化一直是医院管理者积极探索的问题, 医疗技术、服务质量是医院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医院在配置先进的设备、构建温馨就诊环境的同时,建立门诊多学科疑难病会诊中心,缩短了患者多次挂号、排队、候诊的时间,解决了患者尤其是外地患者,长达一周的门诊多诊室就诊的不便,简化了门诊就诊流程,提高了门诊诊疗质量,有效地树立了医院“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提高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增强了医院的吸引力,满足了患者多样化医疗需求的整体形象,这样既能扩大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又能树立医院的品牌形象。

3  结语

门诊医疗护理服务是患者最先感受到的医院服务,在越来越注重品牌效应的今天,门诊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医院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门诊MDT诊疗体系的建立完善了医院门诊现有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专科专家的作用,解决看病难特别是找知名专家难的现象。它的建立优化了就诊流程,提高了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满意度,减少了医疗纠纷,同时,提高了医疗质量,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及各相关学科间的交流,科研工作得到提高。

诚然,门诊多学科疑难病会诊中心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出诊医师及患者的知晓率不高,参与会诊的专家积极性不够高等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院方在激励政策方面给予倾斜,为搭建多学科疑难病会诊信息系统平台提供支持保障。随着不断实践,必然还会发现门诊多学科疑难病诊疗体系的不足,这就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为患者疑难病诊治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素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郭薇,沈玉洁,梁平.多学科疑难病会诊中心护理管理实践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5(10):734-735.

[2]  朱华,俞卓伟,郑松柏,等.公立医院实施多学科协作诊疗整合门诊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医院,2016,20(7):14-16.

[3]  曾勇,王跃建,章成国,等.应用PDCA促进多学科协作诊疗开展[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8,25(3):4-6.

[4]  狄建忠,李昆,任庆贵,等.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2016,20(1):79-80.

[5]  张会会,韩玲,刘琴,等.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深化医院学科建设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10):29-30.

[6]  马原,李洋,王亮,等.某三甲医院多学科协作会诊模式运行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9):46-48.

[7]  孟群.医疗健康+互联网现状及发展趋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8]  狄建忠,張弘玮,曹建文,等.我国公立医院实施多学科合作的思考[J].中国医院,2016,20(7):1-2.

[9]  何琴.病历档案的重要性及科学规范化管理[J].科教导刊,2013(6上旬刊):236-238.

[10]  马凌云,张鹏.综合性医院重症医学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15,13(25):98-99.

[11]  贡冰峰,苏韫,陈吉祥,等.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4(23):154-156.

(收稿日期:2019-09-15)

猜你喜欢
医患关系门诊
开展门诊服务流程调研 提高门诊服务质量
医生告知说明义务对患者治疗满意度影响的调查报告
“微信”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研究
对医患关系本质及双方权利义务的探讨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医患关系紧张对医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来自疼痛门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