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019-02-11 13:07韩继红
山西农经 2019年24期
关键词:发生特点冬小麦种类

韩继红

摘 要:小麥生产在我国粮食供应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冬小麦种植密度的增加及耕作制度的改变,冬小麦病虫害的发病率有所提高,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优质、高产。基于此,探析了冬小麦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及其发生特点,提出了冬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旨在确保小麦生产安全,提高小麦产量及品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关键词:冬小麦;病虫害;种类;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4-010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2        文献标志码:A

1  冬小麦主要病害种类及特点

1.1  黑穗病

黑穗病通过带菌(黑粉菌)种子或麦田残叶传播,包括秆黑粉病、散黑穗病和腥黑穗病3种类型,其发生程度在近些年有所上升。小麦黑穗病主要在苗期受到侵染,而后在中后期发病,多发生在穗部,且苗体一旦被病菌侵入后难以用药防控,严重影响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1.2  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在小麦叶片、叶鞘和颖壳等部位,病初叶片出现白色霉点并逐渐发展为白色霉斑,且有白粉覆盖其上,发病后期霉层转化为灰色至浅褐色,且有小黑粒散生。田间灌溉量增加、密植及氮肥过量施用等,均会导致小麦白粉病的发生。

1.3  条锈病

苗期小麦受到侵染,叶片上会出现孢子堆,呈轮状多层排列。成株叶片初发病产生小长条状黄色夏孢子堆,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色粉状物。其为气传病害,传播速度较快,冬小麦受害面积广,极大程度上影响植株正常生长[1]。

1.4  纹枯病

苗期感染纹枯病,幼苗叶鞘部有病斑,呈淡黄色,随病情加重,病斑颜色转化为黄褐色。拔节期受侵染后,叶鞘病斑为云纹状,叶边缘呈黄褐色,中间呈灰色。

1.5  赤霉病

扬花期遇到阴雨天气极易发生赤霉病,引起苗枯、茎基腐和穗腐。病菌会产生真菌毒素,不仅降低小麦结实率,而且影响小麦品质安全。

1.6  全蚀病

全蚀病为土传病害,病菌能在土壤中的病残物上存活较长时间,主要发病于小麦根部,影响根部水分吸收,严重制约了冬小麦正常生长。植株拔节期染病后,返青速度变慢,叶片变黄。抽穗灌浆期染病后,小麦提早枯萎,且麦穗发白,拔出植株可见根部呈黑褐色。小麦全蚀病发生蔓延速度快,致使大片麦田受损,严重影响冬小麦的产量。

2  冬小麦主要虫害种类及特点

2.1  红蜘蛛

小麦红蜘蛛为麦田常发性害虫,从苗期就开始侵害小麦。红蜘蛛具有极强的耐寒能力,加之近些年秋季气温偏高,更为其在小麦分蘖丛和土块上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对麦苗造成严重危害。冬小麦受红蜘蛛侵害后,其叶片发生枯黄,叶尖干枯。

2.2  麦蚜

冬小麦生长期间,小麦蚜虫的发生率较高。苗期,麦蚜主要侵害叶鞘、心叶和叶背面,以侵食汁液为主,致使叶片发黄,植株生长缓慢。拔节期、抽穗期,麦蚜对茎叶、穗等部位刺吸,致使植株出现黄色斑点,特别是小麦穗期受害后,麦粒干瘪,千粒重降低,造成冬小麦严重减产。

2.3  地下害虫

麦田地下害虫主要包括蛴螬、金针虫和蝼蛄。地下害虫的发生对冬小麦的危害较严重,可以导致麦田缺苗断垄,甚至毁苗重种,致使冬小麦大量减产[2]。

3  冬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根据小麦病虫越冬基数调查,结合冬小麦病虫害流行趋势及气象预报等因素,分析得出冬小麦病虫害治理对象主要是小麦黑穗病、白粉病,小麦红蜘蛛、麦穗蚜、地下害虫,兼顾锈病、赤霉病、纹枯病及全蚀病。

3.1  防治原则

冬小麦病虫害防治应树立绿色植保的理念,秉持因地制宜、综合防控、分区治理、统筹协调的原则,根据小麦不同生育阶段,针对性治理病虫害,采取农业措施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相融合的防控策略,做到用药安全、防控科学,最终实现冬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的目标。

3.2  防治技术

3.2.1  农业措施

适期播种、适度深翻、精细整地,将麦田病残体清除,降低田间菌源量。杂草除治、平衡施肥、合理灌溉。选择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耕种前做好种子处理,可使用2.2%咯菌腈或2.2%苯醚甲环唑进行药剂拌种。

3.2.2  化学防治

黑穗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可施用种子重量0.3%的粉锈宁类农药拌种。麦田全蚀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可采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拌细土后撒于田间地表。小麦白粉病可采用烯肟菌胺、戊唑醇、腈菌唑、醚菌酯、三唑酮、氟环唑、丙环唑及烯唑醇等药剂于春季发病初期喷药1~2次防治。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发生纹枯病,可选用井冈霉素A(选用高含量制剂)、烯唑醇、戊唑醇、木霉菌、多抗霉素、丙环唑等药剂喷施麦苗茎基部,严重麦田需7~10 d再喷1次。用联苯·三唑磷、联苯菊酯、阿维菌素、马拉·辛硫磷等喷雾防治小麦红蜘蛛。小麦苗期蚜虫量≥200头/百株,应重点挑治。在小麦穗期,麦田蚜虫量≥800头/百株,益害比(天敌∶蚜虫)低于1∶150时,采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抗蚜威、苦参碱等药剂喷雾防治麦蚜,有条件的地区也可释放蚜茧蜂对小麦蚜虫进行生物防治。

3.3  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

3.3.1  小麦条锈病“带药侦察,早春预防”技术

实施“带药侦查、早春防治”,采取“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控制全田”的技术措施,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选用醚菌酯、三唑酮、吡唑醚菌酯、烯唑醇等药剂进行大面积应急防治,严格控制发病中心,防止扩散蔓延。

3.3.2  小麦赤霉病预防技术

密切关注抽穗扬花期天气预报,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2 d以上,应在小麦扬花初期统一防治,主动喷药预防,选用烯肟·戊唑醇、井冈·腊芽菌、氰烯菌酯、咪鲜胺等药剂,若施药后4~6 h内遇雨,则雨后应及时补治。

3.3.3  一喷三防技术

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同时发生危害的关键期,穗期为病虫害的盛发期,防治不及时会导致冬小麦大量减产。根据当地病虫害的发生特点,选用合适的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混配剂喷雾,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粒、增重的目的,实现冬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屈会选.冬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播种期防控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22):30-31.

[2]张娜,段晓琳.冬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播种期防控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7(2):97.

(编辑:李唯哲)

猜你喜欢
发生特点冬小麦种类
冬小麦田N2O通量研究
冬小麦的秘密
基于稀疏表示的宠物狗种类识别
基于稀疏表示的宠物狗种类识别
电影
如冬小麦般耐心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消防车有哪些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