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积满
(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青海 海东 810700)
所谓过程性考核,是指在C语言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C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等,进行多阶段、多形式、全面的考核,侧重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大部分高校为发展学生综合素质,选择降低期末考核成绩比重,通过对过程性考核的开展来帮助学生进行全面发展。而C语言教学中进行过程性考核的设计与应用,实现学生在提升编程能力的同时,进行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而达到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传统考核存在弊病分析。传统课程考核主要包括平时考勤、期末成绩以及期中考试,其中期末考试多为理论考试,而在现阶段高校教育教学中,此考试方式的应用无法在考核中进行学生能力水平的完全体现,使得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期末考试成绩不相符。部分学恒在期末考试过程中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记忆,使得期末考试成绩相对较高,但是学生自身实际编程能力相对较差。这种现象的存在无疑是与现阶段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相违背,学生课程学习的目标发生偏离,不仅无法帮助学生进行编程能力的提升,甚至影响到学生未来发展,所以进行考核改革至关重要[1]。
(2)过程性考核设计方案。基于C语言教学目标的掌握,进行过程性考核方案的科学、合理设计。需要注意,过程性考核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学生编程兴趣的培养;编程练习需要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学生督促;侧重对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与考核。而针对过程性考核成绩的设计,体现为: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具体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小组讨论情况、上机实践考试、项目答辩成绩、论坛讨论成绩、程序记录本、作业成绩。具体执行方案为:
(3)出勤情况。学生出勤成绩总分共5分,如若学生在学习期间出现旷课情况,以此需扣除1分,如若学生总分5分贝全部扣除,则取消学生期末考试的资格。当然,如若学生请假,则需依照实际情况进行扣分判定,多数情况不扣分。
(4)论坛讨论成绩。学校构建相应网络教学平台,并且该平台涉及答疑讨论功能,在学生具体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在论坛中进行发布,而其他学生或者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答疑。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内容、经验总结进行发布,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内容浏览与学习,进而强化学生知识巩固。而针对学生发布或回复的优质帖子,教师可以为其置顶,进而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2]。
学论坛讨论成绩共5分,而针对论坛的考核,主要关键点在于学生发布的有效帖数量,以及帖子中的内容是否为抄袭和加精。而所谓有效帖,是指刨除“是啊、我也是、我同意”等此类话语回帖的学生论坛发表、回复课程知识帖子。学生有效帖数量超过15条,可以获得4学分,如若有效帖中含有加精帖子,则加分0.5分,上限为1分。
(5)小组讨论记录本。软件开发并非是个人任务,而是需要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软件开发,所以团队开发也是C语言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在具体软件开发过程中,包括需求分析、结构设计、测试、产品架构定位、编码、打包等职能,需要团队分工明确来实现软件有效开发。所以,针对过程性考核的开展,其中涉及到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记录本考核总分为5分,以学习周期为基础,对讨论学次数和记录进行等级划分,具体为:在讨论内容真实有效的基础,如若讨论次数大于6次,则得3分;若讨论次数大于8次,得4分;若讨论次数为10次以上,则获取5分;若讨论次数低于6次,则记录2分[3]。
(6)程序记录本。C语言教学具备较高的实践性,需要通过对程序练习的多次开展才能达到理想的掌握效果。而为强化学生实践练习的开展,调动学生写程序的积极性,可以开展程序记录本过程性考核。该考核总分为5分,教师需要依据记录本内容和程序数量进行等级划分,具体为:在程序记录认真,经验总结明确的条件下,如若程序数量多于100,则获得 5分;若程序数量为80~99,则记录 4分;若程序数量为60~79,则获得3分;若程序数量低于60,则记录2分[4]。
(7)作业成绩。作业成绩共5分,在实际过程性考核过程中,教师需按照百分制的方式进行作业批阅,然后对学生作业平均分进行计算,最后按照比例换算成五分制,得出学生的作业成绩。
(8)项目答辩成绩。项目答辩成绩总分为10分,在期末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题答辩,教师集合课题具体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则需进行问题解答,教师依据学生表现情况进行评分。
(9)上机实践考试。上机实践考试总分为15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中的在线测试功能,采取不同的考试试卷,采取随机的形式让学生上机实践考试。
(1)学生实践学学习的强化。传统考核方式的应用促使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侧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对实践编程能力的强化选择忽视,更有学生在C语言学习完,无法进行正常运行程序的编写,进而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影响。而过程性考核的应用,则侧重对学社狗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融合的方式来保障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与实践编程能力的提升[5]。另外,过程性考核中讨论、讨论记录本等环节的开展可以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再结合上机实践考核的开展,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帮组学生进行C语言综合能力的强化。
(2)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发。传统C语言教学考核中,不涉及到学生团队合作以及论坛讨论等,学生只能在学习过程中独自学习与实践,再加上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外力督促,这就导致学生对C语言的学习缺乏兴趣。而在过程性考核实施中,通过开展有效的论坛讨论交流、团队开发、上机实践考试等,充分为学生创造互动交流空间,进而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学生构建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进行C语言知识的强化掌握,并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教师工作量增多。传统考核中教师仅是负责对学生考核试卷的审批,而针对过程性考核的施行,会大幅度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基于此,教师需要在观念、思想上做出改变,充分认知到过程性考核的重要性,并主动、积极参与到学生过程性考核中[6]。另外,如若班级学生数量过多,也会导致过程性考核的开展受到限制,如若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40:1,那么过程性考核的开展可以顺利施行,如若学生过多,教师需结合具体情况选拔几名助教,以此促进过程性考核的顺利开展。基于此,教师可以学生中挑选出综合素质较强的几名学生担任助教,也可以从上一届学生中进行助教的选拔,进而配合教师开展过程性考核,实现过程性考核作用与价值的最大化发挥。
综上所述,过程性考核应用于C语言教学中,实现学生编程能力的充分培养,达成学生考试成绩与编程综合能力相符合的目的。基于此,教师应侧重对过程性考核的强化应用,以期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