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茂,穆肇南,杨天明
(贵州商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5500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装备技术、测控仪器与技术、汽车设计等多个工科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一般涉及测量基本知识、圆柱公差与配合、长度测量基础、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表面粗糙度及检测、光滑工件尺寸检验及量规设计、滚动轴承的公差和配合、圆锥的公差配合及检测、螺纹公差及检测、键和花键的公差与配合、圆柱齿轮传动公差及检测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在对产品、零部件进行检验、判断的能力,是确认产品或零件是否合格的重要环节。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毕业找工作过程中,《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知识是众多大型企业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影响极大,所以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后期个人的发展及其在企业的表现。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及相关的教学及研究工作,针对目前学生学习过程认识不足、兴趣不高,考核方式相对单一,不能很好的反应学生学习情况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完善教学手段,在项目驱动的形式下对授课形式、学生思维意识、考试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出了一些方法,并在实践中验证具备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多门知识的掌握及运用。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生学习的核心是知识的掌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努力寻找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根据学生个体区别分不同小组,可以在分组的基础上,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技能提供基础。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目前应用型学校对应用性强的课程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装备技术、测控仪器与技术、汽车设计等多个工科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项目驱动模式是在实际教学中理论结合实践,课程教学中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课程以一个个项目形式展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章节可以较为容易的塑造工作场景,通过组织学生模拟实际工作场景,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可以通过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及评价等环节解决,在以上几个环节中给学生反思过程的时间,学生解决实际项目的知识与能力在学生兴趣与项目驱动模式下得到解决。项目驱动模式下,学生是中心,老师是组织、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兴趣引导及项目驱动模式给学生足够权力,在学生主观能动性及学生认知驱动作用下,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到大幅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一门基于理论但应用型特别强的课程,我们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习到所有的检测理论方法并实践是及其困难的。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测量方式、方法也会随之而来,我们的学生要想适应时代的要求探究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形成成为必然趋势,只有掌握探究的思维方式才能在学习、应用过程中做到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为未来工作中遇到各类新问题提供解决思路。教学实践中通过实际测量中遇到的问题为例引发课程学习思考,分析现有测量方案问题,制定切实解决问题的检测方案,学生探究的思维方式在过程中得到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伴随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度逐年提高,学生获取相关知识路径不断增加。在开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专业里通过班级QQ、微信群,不定式更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相关的知识。对班级互联网应用熟悉的同学分别建立不同兴趣小组,关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不同学校、多种网站的展现形式并下载相关资料上传到QQ、微信群,方便学生随时利用移动通讯设备了解相关资讯,便于学生课前预习、准备,或者为理解、扩展课堂学习的内容提供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很多内容都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理论联系实践,《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课本内外知识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就能够轻松的掌握。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做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列入考试必选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目前主要的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占30%,实验成绩占10%,期末卷面成绩占60%。针对目前学生学习过程中日常用各种方式应付考勤,期末突袭知识点应付考试试卷的这种不合理状态,积极努力调整考试考核的方式。调整后,平时成绩占15%,实验、实践成绩占45%,卷面考试成绩占40%。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表现是平时成绩的基础。实验、实践部分的考核在实验室里或相关企业完成,在学生设计、操作实验设备清理等环节,针对学生的操作水平、基本技能给出成绩。在学习过程中多次分章节进行卷面考试给出成绩,具体表现为:每一个章节学习完进行考试按课时及该部分重要性进行打分该部分占理论成绩50%总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占理论成绩50%总成绩20%。在考核方式多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不断提高,动手能力不断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