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祥
(湖南省汉寿县丰家铺镇人民政府,湖南 常德415908)
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就是粮食资源,因为自然环境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水稻种植过程中频繁发生病虫害,使我国水稻种植的整体产量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本文深入的研究了水稻病虫害,提出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防治效果。
近年来天气变化情况越来越极端,导致频繁发生作物病虫害,农户无法确定其变化规律,影响到病虫害的防治和作物产量。例如通常都是在低海拔地区经常发生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全球气候不断变暖,这两种病虫害开始向高海拔地区扩散。农业工作人员很难确定病害源头,降低了病虫害的检测效率,无法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在农业生产当中很容易看到病害现象,但是经常被农户轻视。对比其他虫害发生现象,因为水稻病害缺乏明显的发病特征,因此很多人都重视防治病虫花,但是却忽略了防治水稻的病害。
水稻在发育初期,利用分蘖可提高水稻产量,因此忽视了水稻前期的防治措施,这样无法解决病虫害问题,同时可以使农作物的损失由此扩大,水稻的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影响。通过研究表明,如果不重视水稻病虫害的前期防治工作,在种植阶段就会出现虫龄不齐和虫种繁杂的问题。
农户需要根据病虫害防治标准落实防治工作,通常都是采取农药防治方式。农药防治工作具有便捷性和高效性以及低成本的问题,但是如果利用的农药不符合标准,就会使病虫害进一步扩散。农户在农药购买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随意性,甚至不会在正规商店购买药品,这样无法保障农药质量。
利用农业防治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主要是采取种子处理和科学施肥以及水分管理等措施。首先需要合理处理水稻的种子,以水田实际种植情况为基础,选择抗病性和适应性比较强的品种,保障水稻品种的品质和产量,降低水稻病虫害发生率。选择水稻品种的时候,以种植地多发病虫害为基础选择种子。确定水稻品种之后,要科学处理选购的种子,使其抗病性能得到提升,在农药当中浸泡水稻种子,可以有效防治细菌条斑病。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科学施肥,提供充足的营造和肥料,保障水稻生长。
水稻种植过程中可以采取化学防治措施,进一步提升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利用化学防治技术的时候,防治人员应该做到压前控后,这样才可以保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以水稻各种生长日期为基础,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防治水稻稻曲病和纹枯病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利用苯甲·丙环唑等药剂。
利用物理防治技术可以加强防治水稻病虫害,利用在耕种水稻的过程中防御病虫,可以选择电流器械和光谱等物理效应,可以驱赶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虫害,提高水稻耕种的状态。为了提升提升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可以在温水当中浸泡水稻一定的时间之后再播种,消灭水稻种子的寄生病菌,保障水稻质量,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率。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时候,也可以利用防虫网等物理器械,保障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
可以利用节能型高压喷雾技术,可以获得良好的雾化效果,提高液药的密度,保证农药利用率达到80%~90%,可以有效的控制病虫,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此外还可以利用高效宽幅可调节喷雾技术,根据不同作物配套不同的激素模式,可以获得理想的作业效果。高压静电超低量喷雾技术效果也比较显著,利用雾滴带电喷施的方式,增加植株页面的药液沉积量,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具有极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提出农业防治技术和物理防治技术以及化学防治技术等,更加合理地防治水稻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