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燕,陈 晓,宋 毅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030)
贝尔面瘫(Bell’s palsy),又称贝尔麻痹、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医学“口僻”“口眼斜”等范畴[1],是指因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面部运动功能障碍,是面神经领域最常见的疾患之一。临床上将贝尔面瘫(以下简称面瘫)发病或经治疗超过6个月未完全康复即认为进入后遗症期[1]。面瘫早期及时治疗易于恢复,但仍有10%左右的患者因失治、误治或面神经损伤严重而留下面肌挛缩、面肌联带运动障碍、味觉异常或鳄鱼泪等症状[2]。面瘫虽不能危及生命,但后遗症易使患者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社交生活。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与技术由来已久,且疗效确切,虽能达到一定疗效,但是整体疗效与护理干预效果存在紧密关联[3]。随着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及政策导向,中医护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医院针灸科门诊于2017年5月收治了1例面瘫后遗症20余年的患者,采用了针灸治疗联合中医护理技术综合干预,2个多月后患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53岁,被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已有20年,发病1周始在外院行传统针刺及相关药物治疗3个月,后因疗效不显加之工作繁忙自行停止。患者于2017年5月10日来院就诊时左侧面部口眼歪斜,伴面部板滞感,偶有眼睑瞤动,左眼不能紧闭,常流泪,鼓腮漏气,左耳后疼痛,胃纳可,二便调,寐欠安。查体:左侧额纹几乎消失,仅有少量集中于左侧眉头部,眼睑闭合不严,鼻唇沟略浅,口角向右歪斜,伸舌居中,四肢肌力正常;示齿实验左侧阳性,左颧骨及左耳后乳突压痛阳性;舌质暗,苔微黄厚腻,脉弦滑乏力。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House-Brackmann Grading System,HBGS)评分为Ⅳ级[4],头颅 CT 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1.2 治疗经过 针灸治疗:取左侧阳白、攒竹、头维、丝竹空、地仓、颊车、下关、翳风、四白、颧髎、风池、右侧合谷进行常规针刺,配合轻刺激手法,快速小幅度捻转;得气后接通电针仪进行治疗,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20 min后取针;遵医嘱每次均予以患者温和灸、拔火罐、穴位注射、耳穴贴压四项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每周共治疗2~3次,穴位交替使用,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停止治疗1周。
1.3 治疗结果 经过2个多月20次治疗后,患者左右额纹基本对称,左眼睑闭合活动正常,不再流泪,仅用力闭目时左眼睑较右略松,同时面部板滞感明显减轻,用力示齿时,左口角略低于右口角3 mm,House-Brackmann量表评分Ⅱ级,患者面瘫情况明显好转,几乎痊愈,治疗期间未有不良事件发生。
2.1 一般护理 ①心理护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治疗经过,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予以解释、安慰、疏导、鼓励,使患者增强信心、乐观积极。②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禁食肥甘厚味、辛辣生冷之品。③面部、眼部护理:指导患者注意面部保暖,进出室内外温差较大时要佩戴口罩,无针刺当日可用鸡蛋热敷;加强眼部卫生,睡觉或外出时应佩戴眼罩或有色眼镜,避免强光刺激眼球;遵医嘱给予左氧氟沙星和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以抗感染、防止干眼症;擦拭时尽量闭眼,由上眼睑内侧向外下侧轻轻擦拭。④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注意保暖,少去公共场所,进食后养成漱口的好习惯,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溃疡;治疗期间宜少看手机、电视、电脑,保证充足睡眠,切记不要熬夜,避免洗发后不吹干直接入睡,乘车时避免开窗当风直吹等;指导患者每日坚持自我表情肌功能训练,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5];并教会患者对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提上唇肌等自我按摩,每日2次,以自觉面部肌肤发热为宜。
2.2 中医护理技术
2.2.1 温和灸 选取患侧面部翳风、颧髎、地仓、颊车、阳白、迎香等穴,配穴足三里、气海,根据病情每次可选取3~4个穴位;打开百笑灸(重庆百笑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灸盖,安装好灸炷;将切成约0.5 cm厚的姜片用粗针扎几个孔,贴附在百笑灸底座的滤网上;点燃灸炷后盖好灸盖,将底座贴合于施灸穴位皮肤处,每穴灸3~5 min,共计 15~20 min;艾灸期间可上、下、左、右旋转灸盖,调节空气孔大小,使施灸温度适中,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与针灸治疗同时进行。
2.2.2 闪罐 选取患侧面部阳白、颧髎、地仓、颊车、翳风等穴位附近区域,准备2号玻璃火罐(罐口直径约3 cm)2个,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裂缝;用闪火法在每个穴位区域将火罐拔上后立即取下,约1 s完成交替1次,如此反复吸拔多次,共持续约3 min左右,直至患侧面部皮肤潮红发热为止。
2.2.3 穴位注射 遵医嘱取穴,额纹变浅取阳白;面部板滞取下关、颊车、四白、颧髎;鼻唇沟浅取迎香,每次取穴2~3个。患者取坐位,通过按压穴位询问患者感受,以确定进针的准确位置,使用碘伏局部消毒2次;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甲钴胺注射液 (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0.5 mg/支)1 mL,注射器排气后再次核对医嘱;一手绷紧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然后用针刺手法将针尖推至一定深度,小幅度、低频率地上下提插至患者主诉有酸胀等“得气”感,抽吸无回血后,方可将药物缓慢推入,每穴注射约0.3~0.5 mL;注射完毕拔针,用无菌棉签按压针孔片刻。
2.2.4 耳穴贴压 选取面颊、额、眼、口、肝、肾、皮质下、上耳根、下耳根等耳穴,用探棒在耳廓上进行探压,寻找阳性反应点(痛点),用75%乙醇将耳廓消毒1~2遍后,选用粘有质硬而光滑的王不留行籽胶布贴敷在选用的耳穴上,每次取穴5~6个,根据患者体质和疾病虚实情况,选择刺激强度,进行间歇揉按,用食指和拇指指腹置于患者耳廓的正面和背面(对压法)相对按压,至出现热、麻、胀、微痛或有循径络放射传导感觉,即“得气”。指导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 min,2~3日轮换穴位,两耳交替进行贴压。
3.1 面瘫后遗症的发生与影响 目前医学界对造成面瘫后遗症的发生没有统一的认识。多认为是由于长期得不到合理的治疗,面神经缺血缺氧未能得到改善,面部肌肉功能长期失用所致[6];也有人认为可能是神经轴索发生炎性改变导致[7]。还有专家提出,面瘫后遗症患者如一直处于过度针灸治疗,则会引起面部神经变性,产生不应期等[8]。该患者此次共治疗20次,每周2~3次,期间休息1周,既保证了对患侧面部肌肉神经的有效刺激,又使患者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恢复,也限制了针刺干预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说明刺激适度、休息得当能减缓面瘫后遗症的持续加重,对最终病情得以改善是有益的。面瘫的发生不仅影响容貌,还会影响患者的饮食和语言功能,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国外研究表明,面瘫可增加抑郁、降低生活质量,尤其对女性患者[9]。因此,在面瘫治疗过程中应重视身心并调,及时予以有效心理干预,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面瘫一旦发展成后遗症期,便进入了慢病过程,如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构建并实施面瘫后遗症医护一体化慢病管理模式是今后研究重点。
3.2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治疗面瘫后遗症中的原理及作用 面瘫后遗症患者易出现气血亏虚、面部经筋失调,故治疗上选穴多以阳明、少阳经为主,以疏通经络、益气活血为主。如翳风能有效调整面部经络气血;阳白能改善面瘫额纹症状;地仓、颊车、下关则能通过刺激面神经的颞支、颧支、颊支和下颌缘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神经组织代谢[10];循经远取足阳明胃经合穴足三里,能温通脾胃之气,使气血生化之源充盈,濡养经筋,起到上病下取的治疗作用。穴位注射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现代医学注射针头替代毫针,在经络腧穴或阿是穴上得气并适量注射液体药物,将针刺与药物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以激发经络、穴位的治疗作用,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一项中医护理技术[11]。治疗时尽量选取阳性反应点进行注射。甲钴胺具有营养神经、修复损伤神经之功效。穴位注射后局部穴位在一定时间内仍会有一定的压力,提高了局部血药浓度,可持续有效地刺激穴位[12]。有大量研究证实,在选穴适当的情况下,穴位注射疗效优于口服、肌内注射,甚至接近或超过静脉注射给药[13]。闪罐法兴奋作用强,通过使用旋提手法带动浅层肌肉刺激经络,借负压和温热作用,促进周围血液循环,增加肌肉血流量,促使患侧肌肉张力恢复,获到被动的功能训练,适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弱病症。百笑灸是通过植物燃烧时产生的红外线热能及磁铁的磁场作用刺激穴位或病痛部位,以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利用生姜解表、散寒、温中的作用,贴附在灸罐底座的滤网上,使其火力温和,不易烫伤,还能起到艾灸与药物双重作用,本法常用于面部板滞麻木不适,不见功能活动征兆的患者,符合“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临床应用。对于面瘫患者特别是恢复后期和后遗症期采用灸法扶助正气能增加针刺的疗效或缩短病程,这与赵钧等[14]报道结果相一致。面瘫后遗症期多伤肝经之气,遵循治疗面瘫后遗症应以 “通阳明,养肝阴”的原则,耳穴贴压时应辨证取穴,根据该患者的临床症状,每次选取与主治作用相同或相近的眼、颞、额、颊、皮质下等耳穴做为主穴,辅于神门、肾上腺、肝等具有协同作用的穴位进行配伍应用,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来调整脏腑功能,进而提高疗效。
3.3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治疗面瘫后遗症中的注意事项 穴位注射时为减轻面部疼痛,减少对血管、神经以及局部组织的损伤,宜选用1~2 mL、针头为4.5~5.5号的注射器,进针时如患者有触电感应及时退针,切忌盲目反复提插,一定要回抽无血后,方可将药物注入,避免注入关节腔或血管内。穴位注射后如患者局部反应较重,可用艾条温和灸、神灯照射等。闪罐时,操作手法应轻、快、准,为防止罐口过烫灼伤面部,应备用2~3个口径相同的火罐轮换使用,引火棒不宜吸取酒精太多,以酒精不滴落为宜,若不慎出现烫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后冰袋冷敷,并按外科烧烫伤常规处理。面瘫后遗症患者,面部及眼部等敏感部位多会出现感觉障碍或迟钝,施灸时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及时间。如用艾条灸时,操作者可将食、中二指放于施灸部位的两侧,以便通过自己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防止烫伤。耳穴贴压最忌皮肤损伤引发感染。因此,选取光滑质硬的种籽、避免揉搓重按、胶布潮湿污染时及时更换都是操作中必须注意与告知患者的。
由于单纯的普通针刺很难达到治疗面瘫后遗症预期疗效[15],协同几项中医护理技术共同治疗贝尔面瘫后遗症,大大增加了面神经功能恢复的概率,为临床今后疑难病症的护理提供了可靠的佐证。201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了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这无疑为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准确的辨证分型与施护关乎于实际疗效的成败,如何在加强中医护理技能操作培训的同时,强化护理人员对中医相关理论的掌握,是今后护理管理者们需要要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