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芳,黄春丽,郑尚兰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四川 成都 610072)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是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VTE是临床常见问题,伴随着高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住院患者的死亡中,5.0%~10.0%是由VTE直接导致的。[2]全世界32个国家的调查[3]显示,超过一半的住院患者有发生VTE的风险,但仅有一半的高危患者接受了预防措施。[4]因此,对住院患者开展VTE的风险评估和干预措施,是临床医护各级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和工作,旨在促进患者的健康,达到快速康复。
科室内成立VTE专科小组,三名主治医师和10名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均参与医院组织的相关培训(回科后再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开展三阶段培训模式):包括VTE的评估、评估量表的使用、预防和护理等。
根据我科住院患者病情的特异性,查阅文献和询证后,选择Padua评分量表作为我科患者VTE风险筛查工具。[5]
与信息工程师一起,将Padua评估量表录入医院His系统(加入患者姓名、年龄、科室、床号、诊断等以及出血风险评估表。)低危=0-3分,无需预防;高危≧4分,同时进行出血风险的评估,与医生沟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进行物理预防或者药物预防。
对所有住院患者入院时,100%均实施首次VTE评估,护士均给予VTE预防知识的指导;根据科室特异性、高危(≧4分)患者、住院过程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每周两次的动态评估:内镜治疗后需卧床制动的患者、确诊恶性肿瘤患者、既往有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D2聚体高于正常的患者、高血脂患者等。
落实预防措施:所有住院患者均实施VTE常规护理措施: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病情允许情况下多饮水、肢体主动或被动的运动。高危患者:医生根据病情开具药物医嘱及时给予抗凝等预防。护士给予体位护理和功能锻炼: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功能锻炼,踝泵运动、抬臀运动等方法。[6]静脉保护:严格执行静脉治疗操作规范和无菌操作,避免长时间在下肢进行静脉输液或输注刺激性药物。使用静脉留置针避免在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并严格控制静脉留置时间。[7]高危患者必要时使用弹力袜等。
开展三阶段的培训模式,全院的护士VTE知识水平从(52.37±10.55)分提升到了(57.25±13.57)分。护士的操作技能状况,比如:大大提高了穿着弹力袜的准确率,规范了腿围的测量。除此之外,还进一步提高了护士护理能力、警惕性和对VTE高危因素的识别等。
通过VTE患者管理的平台,在实验过程中,对所研究的642例患者出现的疾病进行管理,其中,2016年为145例,2017年为152例,2018年是345例。近三年来,数值不断升高。临床护士能够对患者VTE有效识别大大提升。除此之外,护士在VTE患者重视程度和关注方面也不断提升。
有效的发展专科护理是目前我国护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消化内科患者静脉血栓的风险管理系统能够全方位的对消化内科的住院患者进行有效管理。这个系统构建完成后,将会大大提高临床护士对VTE的风险识别意识。护理人员更好的预防以及护理VTE患者。另外,它还能够进一步规范临床VTE护理的行为。对发生VTE的消化内科患者,通过VTE患者的管理平台来进行有效的管理,最终达到动态对VTE患者疾病管理进行监督,保证患者更加安全。另外,这种培训模式在提高护士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的时候,还需要大力培养高技能的临床护理人员。高技能临床护理人员是今后VTE护理人员的中坚力量,同时其还能够给患者带来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不断推动消化内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护理工作。
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管理系统主要目的是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疾病。利用护士的需求作为引导,更好的对临床护理问题进行解决,最终实现预防患者的VTE疾病。同时,这种管理模式是一个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完善的工作,要医院从多个方面进行实践验证,并且不断进行总结和思考,将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疾病专科护理工程推向新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