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玲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300)
深静脉血栓是由于血液在静脉内异常凝结形成的栓子,对静脉回流造成阻碍。深静脉血栓是创伤性骨折患者当中十分常见的并发症,在老年髂部骨折中发生率更高。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治疗和护理,会造成患者患肢疼痛、肿胀,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基于此,对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干预至关重要。本次就护理干预对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及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时间为2017年7月-2018年7月。将所有患者根据抽签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为65-71岁,平均年龄为(66.5±12.1)岁。人工全髋置换术1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7例,髋部内固定术18例,股骨干骨折14例,胫腓骨骨折10例;实验组中,男、女分别有40例和20例。最小年龄为66岁,最大年龄为70岁,平均年龄为(65.8±12.3)岁。人工全髋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髋部内固定术、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分别有13例、6例、19例、15例和7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具体为:①术前准备。在手术前要详细询问患者疾病史并进行血常规检查,排除具有严重心脑血管病史的患者;②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疾病缠身,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向患者介绍病情的特点,治疗方式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详细说明深静脉血栓的病因注意事项,提升患者对于病情的认知和对治疗护理工作的依从性;③饮食护理。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的调整,保持患者以低胆固醇的饮食为主,多食用高维生素的新鲜瓜果,降低患者血液的粘稠度;患者每天都要进行腹部按摩,定时进行排便,提升腹部压力避免发生下肢静脉回流;④术后护理。术后抬升患肢20-30°,禁止患者小腿或者膝下垫上软枕,每2h对患者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疼痛等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手术后尽早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手术后鼓励患者进行踝关节屈伸运动,每天进行两次,每次1h;⑤预防药物。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要遵守医嘱利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药物来对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进行缓解。用药时要密切关注患者双下肢皮肤的温度和色泽,便于患者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总体满意率=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采用SPSS22.0处理数据,并发症发生情况行卡方检验,以x2表示,治疗依从性行t检验,以(±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发生了1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对照组发生了7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7%。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x2=2.9428;P=0.0055;P<0.05)。
实验组满意48例,一般满意10例,不满意2例,总体满意率为96.7%,对照组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分别有43例、8例和9例,总体满意率为85%,实验组总体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形成统计学价值(x2=4.9041;P=0.0268;P<0.05)。
骨折后进行外科手术已经成为当前常规的治疗方式,但是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是骨科手术后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形成的因素比较复杂,主要为血液缓慢、血液出于高凝状态以及血管内膜受到了损伤[2]。下肢深静脉血栓在高龄患者当中发生率较高,这是由于老年人会合并多种病变,心输出量会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会提升。另外手术当中会扭曲患者肢体,造成患者脱位,复位会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从而提升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3]。
本次研究当中,患者入院就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让患者能够认识到预防深静脉血发生的重要意义,提升了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对患者进行综合性评估,正确改善其饮食,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对存在的并发症要积极的进行纠正,稀释患者血液。术后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关节活动,促进患者肌肉关节活动,避免长期卧床而造成的血流滞缓。结果显示实验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1.7%)对于对照组(11.7%),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要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正确的术前评估,及时对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做好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能够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