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光:我们不追随热点,但我们决心追问的议题终将成为热点

2019-02-10 10:55纳塔
摄影世界 2019年8期
关键词:资深极光江河

纳塔

如何来判断一个摄影项目在当下是否有价值?不追热点,不贩卖“苦穷惨”到底行不行?在全民摄影时代,到底该留下些什么样的影像?面对行业内一系列摄影人经常扪心自问的话题,“极光视觉”在成立之日,就已经想好了自己的方向。

2017年11月,“极光视觉”在财新峰会上正式宣告成立,成员阵容引起不小关注,分别是资深报道摄影师王景春、资深报道摄影师郭现中、资深报道摄影师陈杰、资深报道摄影师吴俊松、资深报道摄影师和策展人傅拥军、资深图片编辑和策展人郑梓煜。

“极光视觉”的创立,是基于创始成员共同的专业价值追求,也是基于每个成员对生产优秀影像作品的强烈愿望,更是基于当下时代对优秀报道影像的渴求。在成立时,它就确定了核心思想:“旨在支持一流的原創视觉深度报道与纪实摄影项目,于新的媒介环境下恪守‘摄影推动社会进步的朴素远景。专注于有社会、文化、历史价值的议题,践行影像社会研究,为时代留下一批有力量、有厚度、有影响的影像作品。”

在确定目标的同时,他们也确定了自己的内容策划方式和拍摄策略,即用多样化的记录和传播手段,每年合作完成一个深度原创选题。这个选题需要符合以下规则:不关注孤立的、突发性选题,除非它具有可预期的长远影响,或者标志性、转折性价值。而第一年的选题“逝者如斯长江三峡、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影像考察”凭借对河流环境、两岸人的命运等话题的深入考据,已经在业内引起关注。

而让每位摄影师选择一条河流,在团队中担任图片编辑和策展工作的郑梓煜有这样的考虑:综合起来,这是一个中国西南江河自然、人文、历史的切面式记录,每个人的侧重点和方法也各有差异。但总体而言,这不是纯粹传统的新闻/纪实摄影项目,区别首先在于去事件性,即并不以某一具体事件去切入和引导,而是从日常性视角切入,用行走中的影像去呈现这几条江河流域中的自然、人文和历史景观,尤其是正在发生的急剧变迁。

确切而言,“极光视觉”关注的不是纯自然意义上的江河,并不希望这次拍摄耽溺于滥情甜腻的风光,又或者单纯的感伤、怀旧与诉苦,而是希望有一种更平和也更有人文深度的视角去阐释它,包含这一区域因河流所形成的特殊的人文、历史、自然、信仰与日常生活的一些细腻观察。某种程度上,江河不过是行走的线索,是思考的出发点,也是诉说的凭借。

新闻纪实摄影师自己运营自己,自主选择选题,通过基金支持、与多种机构合作来抵充创作成本,尝试用—种新的模式来自我供血。“极光视觉”还有更多野心勃勃的计划:签约更多的摄影师,参与公益类视觉项目……以下,我们采访了其成员郑梓煜,一同了解它的故事。

成立极光视觉之前,做了哪些筹备工作?

郑梓煜:最主要是自我定位,我们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团队?创始成员之间有过多次长时间的观点碰撞。关于起什么名字也煞费苦心,最后起名“极光”寓意“极致影像,人性之光”,以影像洞见人性,洞察社会,见证时代,是我们要做的事。

极光视觉有六位成员,你认为有哪些共同点?是否有具体的各自分工?

郑梓煜:我们都是媒体人出身,其中有两位至今还在从事媒体工作。此外,价值观上的彼此认同,对摄影之于这个时代可以做些什么有高度的共识,这种共识也进而转化为极光的价值目标。极光现在主创团队是5位摄影师+1位策划人/编辑的组合。王景春既是资深的摄影师,又有团队管理经验,所以他既是极光的摄影师,也是团队的带头人和管理者;我是策划人和编辑的角色,其他人都是摄影师。

现在极光视觉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

郑梓煜:每年通过内部论证确定一个年度大选题,这个选题必须是对当下时代具有深入探寻意义的。我们不针对特定的突发性事件,而是致力于在时代的常态中进行一种影像的社会调查。年度选题是所有主创人员共同参与的,我负责整体的梳理、策划以及最终成品的整理,摄影师依据自己熟悉和兴趣的点选择介入的部分。在拍摄过程中会有阶段性的讨论和调整,作品最终通过严肃的、具有全面影响力的平台合作传播,同时做展览和出版,等等。

除此之外,摄影师每年还可以做一些自选选题,也有工作坊、演讲之类的活动。除了深度原创内容,我们也会选择一些合适的商业项目合作,以维持公司的“多元活水”。

除了最初拿到的投资,极光视觉目前还通过哪些方面来获得收入投入创作?

郑梓煜:极光还会通过作品版权、展览合作、项目合作、作品售卖等渠道获得资金。总的目标是:通过提升作品的价值、以影响力和多样化来维系深度内容的创作。

目前团队运营中,成本最高的部分是什么?

郑梓煜:我们的选题都需要大范围长时间的深入拍摄,这个过程是成本最高的。

今年上半年,极光视觉发布了招募攝影师的讯息。此次招人的初衷是什么,极光视觉希望下一步如何发展?

郑梓煜:我们希望通过“极光签约摄影师”计划,进一步集结中国报道摄影的精英力量,整合资源推动产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极光视觉”旨在支持一流的原创视觉深度报道与纪实摄影项目,于新的媒介环境下恪守“摄影推动社会进步”的朴素远景,这是一切的出发点。

目前启动的项目“长江三峡、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影像考察”完成情况如何?你们如何判断什么是“值得拍的”?

郑梓煜:这个项目已经完成并且进行了两次巡展,后续可能还有展出和出版。但“江河”这个选题我们还会继续深挖,把视野放到更广袤的土地上,大的如黄河,小的如每个人故土记忆中有过的一条小河,不仅仅是极光摄影师拍,同时也激发更多的人用影像来记录和关注江河,江河作为一个切入口,一个隐喻,可以透视当下的很多问题。

所谓“值得拍”,就是常态存在、影响深远而又没有受到足够关注的东西,我们成立之初说过一句话:我们不追随热点,但我们所决心追问的议题,终将成为热点。

极光的摄影师都是业界有很多作品、富有经验的摄影人,但以前他们的作品大部分都是通过传统纸媒来传播。那么,针对新媒体的传播渠道,拍摄会做一些调整或者创新吗?

郑梓煜:我们的每一个选题,都不应仅仅被视为传统的图片报道,而应具有更全面的视野和深度,每个选题都应视为对某个特定社会问题的研究,影像是其最终主要呈现的载体,但对此问题的理性判断才是筋骨所在。在具体的手法和媒介上,我们保持开放性,包括对新技术和新平台的运用。

目前,与开始的设想相比,团队的拍摄项目和运营方式有变化吗?

郑梓煜:没有一种计划是可以完美实现的,调整是常态,但方向不会有大的变化。

猜你喜欢
资深极光江河
江河里的水鸟
基于U-net的紫外极光观测极光卵形态提取
纪念香港资深演员——吴孟达
江河治理的新思路
——刘国纬的《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简介
桂北乡贤所撰《资深集》及《资深集补篇注释》相关问题述略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公布第三批资深会员名单的通知
极光之上的来客
神奇的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