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助力中国行稳致远

2019-02-10 04:08胡胜
时代人物 2019年16期
关键词:权威宪法发展

胡胜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民族团结奋斗的大宪章,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与国家前途命运、民族独立振兴、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宪法见证了祖国70载的沧桑巨变、春风化雨、行稳致远的光辉历程,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离不开宪法的根本保障,凝聚中国力量、助力中国发展、实现中国梦想,离不开宪法精神的弘扬、宪法权威的维护、宪法信仰的增强。

一、弘扬宪法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宪法精神是人民主权思想在宪法中的体现,是宪法的精髓要义,是制约公权力,保障人权的价值所在。弘扬宪法精神就是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权力归属,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宪法情结,统一思想,统一共識,统一行动,凝聚国家、民族、人民等各方力量,实现国家国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历史和实践证明,宪法兴则国兴,宪法弱则国弱。宪法兴弱实质取决于对宪法精神认识、理解、判断、弘扬的程度。纵观我国宪法发展历程,国家兴弱与宪法密切相联、与宪法精神息息相关。如果说建国前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建国纲领和临时性宪法,确定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前进,推动中国站起来;那么54年宪法作为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成文宪法,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国家的国家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人民主权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根本的宪法支撑;如果说75年、78年两部成文宪法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都存在“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宪法缺陷;那么82年宪法作为现行宪法总结经验教训,重塑宪法精神,拨云见日、与时俱进、完善发展,为中国富起来、强起来提供了宪法上的根本保障。

现行宪法是一部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好宪法。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现行宪法进行了评价:“30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好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实践证明,“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事宜则有功”。与时俱进是宪法的基本品格,是宪法完善发展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是宪法精神保持活力的内在动力。宪法只有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才能不断保持宪法生命力,凝聚中国力量,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基业长青。截止目前,现行宪法经过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正,每次修正都是时代发展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彰显了强大的宪法力量。例如:在指导思想上,宪法进一步确定完善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国家指导思想,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夯实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的思想基础;在领导力量上,宪法进一步规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党的领导的根本性、全面性和时代性,促进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发展动力上,宪法确认了改革开放,坚持新发展理念,凝聚各方改革力量,将全面改革进行到底,保障强国之路行稳致远;在统一战线上,宪法进一步从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致力于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爱国者高度,扩大了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努力找到海内外爱国统一战线最大的公约数、画出最大的同心圆;在政治体制上,宪法进一步完善了国家机构,设立了监察委员会,为整合反腐败资源、统一集中领导反腐败力量,提供了宪法保障;在领导体制上,宪法取消了国家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规定,确立了党的最高领导、国家的最高领导、军队的最高领导“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保障了“两个维护”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民族关系上,宪法进一步确定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在外交方面,宪法进一步规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等等。

二、维护宪法权威,助力中国发展

宪法权威性即宪法至上性,宪法的不可挑战性。宪法无权威,人民就无权威,宪法无尊严,人民就无尊严,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挑战宪法权威就是与人民为敌,历史上淡化宪法,践踏宪法,不重视宪法的结果无非导致国家动荡不安,人民权益丧失,社会秩序混乱,民族凝聚力降低,这些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新时代的中国崇尚宪法,遵守宪法,敬畏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保障宪法的全面贯彻实施,助力中国发展意义深远。当前中国的发展程度举世瞩目前所未有,中国对法治的关注高度前所未有,中国对宪法的学习贯彻落实力度前所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明确而具体,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的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断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宪法权威,助力中国发展要正确认识党与宪法的关系。现行宪法规定了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说明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范围内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同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维护宪法权威,助力中国发展要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与宪法的关系。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40多年来成就辉煌,任重而道远。改革开放载入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有益成果,保证了改革的正确方向,可以说现行宪法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开放史,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主张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面贯彻落实宪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新时代下要坚持“重大改革须于法有据”的法治要求,首先就要遵守宪法的相关规定,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恪守宪法原则,履行宪法使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目前改革正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敢啃硬骨头,就要推进改革法治化进程,不能冲破宪法法律框架走“先破后立”的改革道路,要坚持走“先立后破”的法治化改革之路,这样才能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三、增强宪法信仰,实现中国梦想

人人有追求,人人有梦想,梦想成真需要宪法信仰的力量。现行宪法作为一部好宪法,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兴国之要”、“强国之魂”,自身具有强大的自信。坚定“四个自信”必须首先要坚定宪法自信,这种自信源于宪法确定的党领导人民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成果,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之间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宪法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增强宪法信仰,实现伟大梦想,需要全民共同努力,在转变观念上下功夫:一是必须树立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根本要求的观念。二是必须树立依宪执政是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的观念。三是必须树立依宪办事是国家机关行使权力根本准则的观念。四是必须树立宪法教育是公民教育根本内容的观念。

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完成新使命。弘扬好宪法精神,维护好宪法权威,坚定好宪法信仰,忠于宪法,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守正创新、奋发进取、担当作为,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4.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

(作者单位:中共通辽市委党校)

地址:内蒙古通辽市霍林河大街198号

邮编:028000

联系电话:13789554309

邮箱:1173474302@qq.com

猜你喜欢
权威宪法发展
道县:学校宪法宣传教育全覆盖
2018年3月26日 《光明日报》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宪法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部宪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宪法解释机制专题研究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