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清一:用生命谱写关爱下一代的华彩乐章

2019-02-10 04:08沈黎明
新青年 2019年12期
关键词:演讲台舞蹈家大师

沈黎明

提起彭清一,很多人并不陌生——他是我国第一代舞蹈家,曾在新中国开国大典的演出中,以充满朝气的激情和轻盈飘逸的舞姿,赢得了开国元勋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曾以《西藏舞》和《红绸舞》在世界舞蹈大赛中为祖国赢得了两枚金质奖章;曾以精湛的演技在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等许多全国性大型演出中留下过令人难以忘怀的身影……

他又是我国著名演讲家。1985年在为年轻演员做示范时意外受伤致残告别舞台后,为了弘扬民族精神,他毅然走上演讲台,出现在北京大学、中组部等全国许多院校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礼堂和各种高端论坛中,充满激情的讲理想、讲道德、讲爱国主义,为振奋民族精神呐喊,时至今日,已年近九旬的他仍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演讲台上。

勤奋努力,流浪儿成长为舞蹈家

彭清一,1931年出生在山西忻州,家境贫寒,10岁那年便失去所有亲人,成了孤儿,每日里靠乞讨为生。1946年彭清一流浪到北京,与一帮和自己命运一样的流浪孩子露宿在天坛,整天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日子。一次他一连几天没吃上饱饭,出门乞讨时饿昏在路边,若不是被一位好心的老人看到,给他一些吃的喝的,他或许早到阎王爷那儿报到了……这样的苦日子彭清一一直苦熬着,直到到北京解放才结束。

北京解放后的一天,彭清一得到消息——我党领导的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要招艺术生,从小喜欢蹦蹦跳跳的他,立即赶去报名。

当年负责招生的主考官是著名歌唱家王昆,轮到彭清一考试时,王昆先让他唱首歌。生于西北的彭清一,自幼听惯了信天游,张口就来了一首小曲,不仅唱得有板有眼,调门还挺高,王昆一听就乐了,连声说:“不错不错!这是典型的男高音嘛!”接着王昆又让彭清一以“好友家发生火灾了”为题即兴演一个小品,结果根本不懂什么是小品的彭清一,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和多年流浪生活的所见所闻,表演得惟妙惟肖。看得王昆和考官们直点头。就这样彭清一顺利被录取,成为华北大学的一员,开始了自己的从艺生涯。后来著名舞蹈家戴爱莲看他像个跳舞的好材料,便将他带进了舞蹈殿堂。

众所周知,学跳舞一般都是从小开始,小孩子胳膊腿软,学起来容易。而彭清一当时已经是18岁的小伙子了,学习的困难可想而知。彭清一知道自己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舞蹈演员,出路只有在基本功训练上下工夫。凭着执着精神,彭清一很快在同龄演员中脱颖而出,频频参加大型演出,成为我国第一代舞蹈演员中出类拔萃的舞蹈家。

心系青年,半百之年一次无悔的选择 

然而就在彭清一舞蹈事业步入辉煌之际,他遭遇了一位舞蹈家最大的不幸。1985年,在一次业务考核中,彭清一作为考官,在给一位年轻演员做空中反转示范时,由于连日过于劳累,一个跟头落地的一刹那,两腿用力不均,身体的重量一下全部压在左腿上,结果“咔嚓”一声,左腿骨折了……

后来虽然经医生精心治疗,但终因伤得太重,彭清一左腿落下了残疾,他不得不離开为之奋斗了36年的舞台。因为是工作中受伤,离开舞台后,彭清一本可以在组织照顾下过上安逸的生活,可他却不甘寂寞,总想着为社会做点什么。

经过认真的思考,他决定加入到关心教育青年一代的工作中去,通过演讲激励青年一代爱国、奋进。

从此,彭清一拖着一条伤腿,携着火一样的热情和对祖国下一代的真情关爱、义无返顾地踏上了思想教育的演讲台。

谦虚自知,用生命谱写关心下一代华彩乐章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演讲对于当时已经55岁的彭清一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为了能让年轻人接受自己的演讲,确保演讲起到励志作用,他又拿出当年学舞蹈的拼搏劲头,一头扎进书的海洋,一面汲取知识的营养,一面刻苦钻研演讲理论。他说:“演讲,要给人一斗,自己必须储备一车。”为了使自己的演讲生动,他经常拖着残腿,一瘸一拐地四处查找资料,收集鲜活的事例。很多熟人看到他奔忙的身影,都说他是在用生命为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呐喊。

几十年来,彭清一就是这样,始终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喊着爱国主义的时代最强音,以炽热的人文情感影响着一批批年轻人。有的年轻人在他的激励下,积极进取,成为了本单位,乃至本行业的佼佼者;更有一些正在改造的年轻罪犯,在他的教育、感召下,下决心改恶从善、重新做人……一位年轻人在给彭清一的信中写到:“感谢您以自己曲折的人生经历为我们上了一堂理想、信念、人生的教育课。从您身上,我们看到了信心、力量和希望。”彭清一以他火一般的热情和不懈努力,赢得了社会的尊重,成为年轻人的良师益友、演讲名家。

再次成名的彭清一,依然保持着一如既往的谦虚风范,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不久前彭清一应“上海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之邀,赴沪为年轻人演讲。当主持人在向大家介绍他,称他为“演讲大师”时,彭清一上台后马上面对上千名听众非常郑重地说:“我不是大师,只是一名演讲者,称我为演讲家也可以接受,但‘大师断然难以承受。”接着他进一步说:“传播人类文明与智慧,开发人类心灵,影响人类未来的人,可成为老师。而大师则是老师的领袖,是那些具有大学问、大智慧、大胸怀,谦虚谨慎中又有着海纳百川情怀的人。因此‘大师的称呼决不能乱用。”随后彭清一又说:“当前社会中出现了许多‘大师,这些‘大师有的是别人尊称的,有的是自封的。但‘大师是不能自封的,也不是少数几个人认同就可以的,他要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现在有人喜欢坐轿,有人喜欢抬轿,于是在这种背景下,滋生出很多‘大师,这是极不正常的。他的话音刚落,现场立即爆发出热烈掌声。当时采访这次演讲的上海《东方早报》记者,后来在报道中这样写到道:彭清一短短20分钟演讲,千余名年轻人献上了10余次掌声,这掌声充满了对一位心怀谦恭之意的长者由衷敬佩和尊重!

彭清一自踏上演讲台,30多年来,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至今已演讲近4000场,听众高达上百万人次。对于他的奉献,社会给予他充分认可,党和国家更是给了他很多褒奖:他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帖的特殊贡献专家;被全国180多所大专院校聘为客座教授;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青年思想教育工作者”“中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文化部“优秀共产党员”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在诸多荣誉中,彭清一最看重“优秀共产党员”这一称号,因为他是原文化部5000多名党员中,连续6年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原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曾赞扬他:用生命展示了共产党人的迷人风采……

“爱就要爱得深,干就要干得好。”这是彭清一常说的一句话,如今已年近90高龄的他,依然满腔热忱地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演讲台上,认认真真地为教育下一代做着贡献,当人们问起他今后的打算时,他富有哲理地回答:“昨天已经逝去,明天属于未来。过去的成就算不了什么,以后能否有成就还是一个未知数,我要趁身体尚可,多做些工作,用余生精力弹奏出更加悦耳的青年思想教育新篇章!”

(编辑·李军)

猜你喜欢
演讲台舞蹈家大师
站上生活的“演讲台”
毛小熊想当舞蹈家
大师剪我也剪
“首席消毒官”
约翰逊没提“脱欧”方案遭诟病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澳大利亚 堪培拉 百岁舞蹈家
舞蹈家
向改装大师们致敬
大师谈翻译永不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