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艳 王秀珍 吴金亮 韩立明 张卓然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突破传统课堂的空间和资源局限提供可能。“法创小镇”是针对法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为课程传授者和受教育者搭建的“创客空间”,旨在实现学习资源共享及学习空间延伸与拓展。本文以劳动合同法为研究范本,分析“法创小镇”的构建及应用问题,探讨从“创客”到“创课”的迁移过程,为教学改革建言献策。
关键词:创客教学法;劳动合同法;创客空间
中图分类号:D9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32-0061-02
作者简介:闫艳(1968-),女,蒙古族,辽宁昌图人,通辽职业学院(电大),教授,研究方向:民商经济法学;王秀珍(1970-),女,蒙古族,内蒙后旗人,通辽职业学院(电大),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吴金亮(1972-),女,蒙古族,内蒙通辽人,通辽职业学院(电大),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学;韩立明(1974-),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通辽职业学院(电大),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信息科学;张卓然(1981-),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通辽职业学院(电大),讲师,研究方向:法学。
自2016年开始,我与课题组成员开始涉足“创客教学法”理论探讨和教学实践研究。起初从高职类法学专业角度研究“创客教学法”的嵌入问题,当研究逐步深入之后,我们发现“创客教学法”虽然可以适用于多个学科多个领域,各个教学层次,但却会因为具体的课程呈现出各自非常鲜明的特质,而要想真正实现从“创客”到“创课”的飞跃,还要深入课程,做更加具体细致的个性化研究。几经讨论之后,确定以高职劳动合同法课程为研究样本,探索“创客教学法”植入具体课程的有效路径。
一、“法创小镇”的提出
(一)“法创小镇”内涵的界定
“法创小镇”是本课题组为法学课程传授者和受教育者创建的创客空间起的名字。实际上就是指在法学教学实践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如:微信、微博、虚拟课堂等,为课程传授者和受教育者创建的跨时空学习和交流的一个平台,一个可以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创意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创造性活动,一个是课程创设活动;另一个是空间的创设活动。课程的创设活动就是将课程所涵盖的内容进行整合,将课程内容分类设计成若干项目,在项目下面设计教学任务和子任务系统,并对其课程资源和信息传递和交流方法进行创意设计和开发,制作形式多样,切合实际的项目任务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活动;空间的创设活动则是借助已有的信息技术手段,像搭房子一样将各种素材有机结合,将各个项目、功能合理摆布,创意设计,个性展现。之所以将这样的一个所在命名为“法创小镇”,一为形象,二为亲切。学生和教师在这个空间里都像是这个小镇的居民,从事着以“法律”为素材的创设活动。
(二)“法创小镇”的由来
“法创小镇”的设想来源于多年的法学教学实践。最早是在经济法学课程教学活动中使用,后来推广到劳动合同法、药事管理法规等其他课程教学活动中。苦于计划学时和实体课堂限制,教学实践中往往无法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时逢“微信、微博盛行”,2016年秋,在为财经管理系会计专业学生讲授“经济法学”课程时,首次利用微信群建立了与学生沟通的虚拟空间,当时群聊名称为“法创小镇”,后来又将这种活动动逐步拓展至“劳动合同法”、“药事管理法规”“职业道德与法律修养”等课程上;交流空间也从微信、微博、QQ聊天室向对分易课堂、虚拟教室延伸。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在16个实验班使用上述方法,涉及学生数500多人。我们在空间里针对课程任务发布一些有趣的任务指令,引导所有学生参与设计、制作、分享、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动脑动手能力,取得良好效果。法创小镇”是本项目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以高职劳动合同法视角观察“法创小镇”的构建
(一)构建“法创小镇”需要的素材
就像制作美食需要各种各样食材一样,“法创小镇”需要大量的课程素材才能构建完成。首先是针对课程素材的整理,教师需要将教材内容进行切割,进行模块化处理。以《劳动合同法》为例,我们将其划分成八大模块,并将各个模块知识点进行提炼,找到52个学生关心,劳动力市场频发风险点;其次,收集整理与这些知识点相关的法律素材,法规、案例、故事、评论等,并就这些素材创设具体任务;再次,兼顾《劳动合同法》课程结构、课程特点及课程实施方案设计任务驱动程序,创意设计指令性素材。如以《劳动合同法》为内容的54张扑克牌和游戏规则制定。
(二)构建“法创小镇”需要的手段
构建《法创小镇》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时下大家离不开的远距离的非实时沟通手段如微信、微博、QQ、手机APP等,随着5G技术的应用,这种沟通更加迅速而便捷,虛拟教室、创意空间的应用更加广泛。
目前,我们可以借助网络虚拟教室来完成这任务,这个教室构建复杂些,但可以实现的功能强大些,有些资源可以陈列,学生去可以选择使用。但微信群还是最灵活的沟通工具,手机装在口袋里可以随时发布任务,也可以随时完成任务并分享成果,评价也方便许多。
(三)构建“法创小镇”需设置项目
“法创小镇”包括任务快递、活动采风、成果展示、在线快评、疑难诊室、权威发布等板块。这些项目在虚拟教室里可以陈列在“法创空间”,教师和学生协商装潢这个空间,使其温馨醒目。任务快递是用来发布“驱动任务”的;活动风采是用来记录和展示小组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的创意活动;成果展示,是学员们将学习成果展示给空间里的老师和同学;在线快评是学生们对自己或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讨论评说,去伪存真,提高学习效果;疑难诊室则是对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诊疗和处理;权威发布,是教师利用专业知识根据同学们讨论的结果对争议问题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或者直接引用权威观点予以澄清混沌认知。
三、“法创小镇”在高职劳动合同法课程中的应用
(一)小镇空间建构
改变以往灌输式课堂做法,结合高职院校学情特点,构建“法创小镇”,并将学生迁移到这个空间里来,使其成为“法创小镇的居民”,具体做法如下:
1.素材管理
首先将《劳动合同法》根据内容结构和授课要求分割成八大项目,并将五十二个高频风险点设置成五十二个子任务,建设任务集和资源库,设计相应的任务驱动程序,为构建“法创空间”,开展“创课”活动”做准备。
2.建构“创客空间”
把所有参与该课程学习的学生吸纳为小镇居民。利用前面处理好的《劳动合同法》素材,构建虚拟创客空间,类似于虚拟教室,在虚拟教室里设置小镇广播、小镇快递、居民活动采风、茶舍论坛等栏目。空间装点清新靓丽。学生徜徉在这里,就像在观光小镇,这种愉悦感有助于学生投入学习热情。我们在实践中,为了节省时间成本,采用拿来主义的办法,直接对国家开放大学的虚拟教室进行改良,重置栏目,重置栏目内容,建成师生们进行活动的空间。这个空间可以借助手机完成任务,也可以将部分活动放在微信群里。
(二)小镇活动管理
1.小镇居民管理
将吸纳到“法创小镇”的居民,分成若干互助組,设小组长。小组内成员在日后开展活动中可以互相帮助,各组之间可以比赛较量。小组成员同荣辱,共命运,小组积分计入学生成绩。
2.小镇活动管理
根据职业院校学情特点和《劳动合同法》课程特点。我们设置小镇快递栏目。小镇快递负责快递任务书到居民手里。八个模块52个子任务集,我们总共安排9次快递活动。我们选择一个知识点来描述我们的观点。比如在合同订立这个模块,我们创设了小镇居民老王家的小华大学毕业后要与国家电网签订劳动合同这个情景。设计5个任务指令,由小镇快递发布。
(1)请你帮小华想想签订合同前做好哪些准备?
(2)帮她拟定一份劳动合同,说说这个合同中哪个是必备条款?哪些条款可能引发纠纷?
(3)合同什么情况下会无效,无效对小华和国家电网可能造成什么伤害?
(4)合同中关于试用期的设定,哪些你是不应该接受的?
(5)设定了服务期的劳动合同,可能对你形成什么风险?
任务发布在微信群里或虚拟教室里,各小组开展针对任务的学习、讨论、各自组织的创意活动,并将这些活动用视频或文字加以记录,形成的最终结果发布在成果展示栏目下。
[ 参 考 文 献 ]
[1]刘晓艳.创客教育的实践经验及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发明与创新,2016.12.
[2]闫艳,王安琪.创客教学法植入高职法学教学项目的意义与策略[J].法制博览,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