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瑶
在济南战役和辽沈战役前夕,都曾发生国民党军增兵的情况。粟裕、林彪分别作了应对。本文对此作一些分析。
1948年8月,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取得兖州战役胜利后已对济南形成包围之势。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取得豫东战役胜利后逐步向山东转移,攻取由10万人防守的济南已提上议事日程。中央军委确定了“攻济打援”的方针,要求华东野战军集中全力,采取攻济和打援分工协作,用20天至两个月的时间夺取济南并歼灭援军一部。
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华东野战军决定组成攻坚和打援两个集团。攻坚集团由华野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华野副政治委员兼山东兵团政治委员谭震林和山东兵团副司令员王建安指挥,以6个半纵队及特种兵纵队大部以及地方部队共14万人组成。打援集团由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亲自指挥,以8个半纵队和特种兵纵队一部及地方部队约18万人组成,在济南以南夹运河而阵,准备迎击由徐州和鲁西南方向北上的国民党军援军。
9月9日,攻坚集团开始对济南外围发起进攻。
9月11日,粟裕从各方面听到国民党军第83师有1个旅空运济南的消息,就国民党军在济南的守军兵力增加后作战方案是否需要调整,致电许世友、谭震林、王建安,并报中央军委、华东局和中原局:
八十三师有一个旅空运济南之消息,各方均有传说。除你们得自吴化文驻徐办事处外,江淮军区及冀鲁豫三分区均有同样消息。豫皖苏三分区则称八十三师六十三旅之一八七团已于齐佳(八日、九日)空运济南。据曲阜报告,佳、灰(九、十)两日敌运机经曲阜上空南北往返者每日达十余次之多。八纵侦察自商丘东南来电谓,虞(七)日由商开徐四列车(每列二十节),满载军队。另据密息,刘峙令七十四师之五十一旅开丰县接八十三师防务,八十三师交防后就开徐州西北之敬安集战备休整待机。杜聿明于灰日由济飞宁等情。
根据上述情况,敌八十三师似有增援济南之较大可能。请许谭王即令济南市委迅速查明电告。如该市委未设电台,最好能设一电台以便通报传递情报。如八十三师一个旅确已增济,则济市有敌九个正规旅,连同地方保安团队、军警后勤及党政机关约有十三万人之多。似此,攻济作战方案须重新研究。经考虑后,提出如下几个方案,请你们考虑后提出具体意见电告,并请军委、华东局、中原局指示。
甲、仍按原计划,集中攻坚集团之两个兵团之大部指向飞机场攻击,及迅速攻占与巩固之,并尽量向纵深发展,以便查明敌情与守备能力及其工事程度,而便决定下一步行动,或继续攻坚,或移兵打援。对济南其他方向,则仅以渤、鲁两纵作辅助攻击。
粟 裕
乙、将攻坚集团就现态势继续作攻坚之充分准备,而以打援集团之一个兵团向徐州东南郊攻歼外围,以配合江淮、豫皖苏部队及一、八纵对徐海、徐蚌及商兰(商丘至兰封)段之破袭,造成攻击徐州之势,以吸引敌人注意力于徐州,尔后发起对济南之真面目攻击。
丙、仍照原计划发起对济南之攻击,以吸引敌人北援,尔后以打援集团分由徐州西北、东北两方近迫徐州,以调动援济之敌回援徐州,而于运动中求歼其回徐部队。我攻济集团则视机以一部阻援,或乘敌人援徐之际而继续向济南攻擊。
83师增援济南并非空穴来风。还在8月,负责济南防守的国民党军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王耀武发现华野部队北上,他判断华野下一个作战目标“必是济南无疑”。他一面加紧备战,一面请求蒋介石增调83师加强济南防务。据当时南京国防部第三厅厅长郭汝瑰回忆:“国防部原拟定83师空运济南,14日,见共军进攻济南的征候已经明显,遂命令立即开始空运。谁知徐州‘剿总已令83师前去金乡、鱼台一带,所以15日蒋介石只好临时改运74师,但74师尚在丰县……74师仅空运2000余人,但共军在黄河以北用重炮猛袭济南机场,济南空军被迫全部撤出,空运只得停止。”
这个在孟良崮被歼灭,然后又用这个番号重新编组的整编第74师只运到济南7个连,就因解放军已经用炮火将飞机场牢牢封锁而停止空运。
在战争中,敌情随时变化,指挥员应当根据敌情的变化而不断考虑调整自己的部署。粟裕根据敌情可能的变化,提出应变的预案,并向上级请示和向下级征求意见是指挥员的职责所在。粟裕对自己提出的三个预案并未表示倾向性,从这三个预案的排列顺序看,他是把“仍按原计划”放在第一位的。
9月12日,许世友、谭震林、王建安复电粟裕,并报中央军委、华东局、中原局:83师是否已空运济,尚难肯定,但我们在精神上假定该敌已到济为稳重。攻济第一步,以攻下机场为主。东边也应攻击,才能作有力之配合;否则,敌易集结全力向机场反扑,使我不易得手。加之机场方面地形狭隘,最多只能使用两个纵队,否则拥挤一堆,徒增伤亡,于事无益。因此,攻济部署不作大的变动,仅以13纵紧随鲁中南纵之后,必要时参加机场作战。机场攻下后,再依情况而变更。请促成宋刘孙(指宋时轮、刘培善和孙继先)等之决心与信心,按时发起战斗。
毛泽东接到粟裕9月11日20时左右的电报后,认为“攻济打援”应按原计划进行。13日丑时,以中央军委名义复电粟裕,并告许谭王、华东局、中原局:
真酉(11日19时至20时)电悉。我用一个兵团攻徐东南郊外围之敌,另以几部兵力发动向徐海、徐蚌、商兰之破击,造成攻击徐州之势,以求牵制徐敌不敢北援。因刘峙有三个有力兵团分驻商丘、新安、蚌埠三处,随时可以集中徐州附近,除给我分散各部以反击外,尚有充分兵力(十个旅以上)组成一个集团北上援济,此时我分散各部,势必被迫调回,兵力疲劳处于被动,恐已难达打援目的,因此乙项方案不宜采用。甲、丙两项方案是按照原计划作战的两项打援方法,这是可以依据敌援情况临时选择的。因此,只要你们在八十三师加到济南后,仍有把握夺取飞机场及在济市外围歼敌一部,你们仍以按照原计划发动攻济并在徐、济间准备打援为适宜,只要你们能在飞机场及其附近歼敌二个旅左右,则济市之敌等于没有增加。除非你们对夺取飞机场及在济市外围歼敌二个旅左右业已完全无把握,那就只好根本放弃攻济计划,而另作其他计划。但即使如此,亦不妨试攻一次两次,假如试攻无效,对我亦无大损失。
13日清晨,粟裕致电中央军委、华东局、中原局:
我们已决定不论八十三师之一个旅是否已空运济南,仍按原计划于16日晚开始对济南之攻击。为求南路达到控制机场,除三、十纵及鲁中部队协力向机场进击外,并商得许谭同意,以东兵团之十三纵(东兵团第一步只使用九纵及渤纵)随鲁中兵团之后跟进,于必要时可以协助鲁中兵团,由仲宫方面沿津浦路以东向北攻击。西兵团各部已布置完毕,亦已开进,尔后所有攻济兵团统归许谭王指挥。南线各部今晚已先后开始破击徐商、徐蚌及徐州至运河站,各铁道线阻击部队亦已向阻击阵地开进。韦吉兵团之七个旅已有四个旅越路北来,今晚可到沂河边;其余三个旅被阻,拟随黄匪(指黄百韬部)北来之后跟进。尔后战况当随时电报钧部,并请钧部能及时供给情况,并随时予以指示。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电报从机要员将电报译成密码,再由报务员发出到对方收报、译报,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粟裕发出此电时尚未收到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丑时(清晨3时至4时)电。
至此,“攻济打援”的部署最后确定。在毛泽东、中央军委和粟裕等华野领导人电报往返,酝酿“攻济打援”的部署的同时,济南战役的各项工作均在紧张而有条不紊地进行。
解放军列队开进济南市区
经过几个月来中央军委同东北野战军领导人在往返电报中反复磋商,经过毛泽东不断的说服、指导,林彪终于下了南下攻打锦州,将国民党军封闭在东北予以各个歼灭的决心。1948年9月10日,林彪、罗荣桓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制定的作战方针和国民党军在东北的态势,制定了秋季攻势计划(后来成为辽沈战役)。
9月12日,在锦州附近的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和冀察热辽军区的几个独立师首先动手,与此同时,在四平、长春周围的各纵队先后南下,分割包围锦州、锦西、义县诸点,拉开了辽沈战役的帷幕。
自从辽沈战役发动以来,大批部队南下,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所再放在远离前线的双城就显得不合适了。1948年9月21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给中央军委的电报曾表示“正式打锦州时,我们即向锦州方向移动”。如今锦州战事方酣,30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政及由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组成的前线指挥所人员由双城出发,秘密回到哈尔滨,然后过三棵树松花江桥,经江北联络线转向滨洲线经昂昂溪南下。
此时,锦州机场已被封锁,国民党军要增援只能依靠海运,由于解放军并不掌握制海权,对国民党军的海运无法遏制。林彪最担心的就是傅作义部队海运到葫芦岛来。10月1日,他和罗荣桓、刘亚楼致电中央军委:
(一)锦州为敌要害,又为其弱点,我攻锦时敌必自沈阳与海上及山海关方面拼命增援。长春之敌亦必乘机突围。故此次仗发展前途可能变为敌我大决战,我方可能收复全东北。
(二)我对付锦西援敌及山海关敌兵力少而弱。为了牵制榆津段敌军及为了第二步在榆津段上抓住几个师,待北面大战结束后,调兵南下予以殲灭。我们建议杨罗耿兵团,如已来不及向绥东前进协同杨、李、姚(指杨成武、李井泉和西北军区第八纵队司令员姚喆)作战时,则该兵团除留一两个旅在平张线破路外,主力可直向唐山、滦县前进击敌。盼考虑。
林罗刘已经判断出国民党军“必自沈阳与海上及山海关方面拼命增援”的动向,他们对战局发展“可能变为敌我大决战,我方可能收复全东北”的估计是非常准确的。但是,由于绥远战事紧张,他们要求杨罗耿兵团到唐山、滦县却难以做到。10月2日,周恩来为中央军委起草复电:
(一)敌五个步兵师、四个骑兵旅正向绥东寻我杨成武部作战,我杨罗耿部虽不能到绥东,但不能不在平张线集全力积极行动策应杨成武。如行动奏效,可钳制或各个歼灭现守平张段之敌暂三军及十六军一个师,并可影响现在通州之十六军另两个师暂难东调。
(二)因此,你们应靠自己的力量对付榆津段可能增加或出关北援之敌,而关键则是迅速攻克锦州,望努力争取十天内外打下该城。
10月1日,东北野战军攻克义县,全歼守军1万余人。在战斗即将结束时,炮兵司令员朱瑞在观察义县县城突破口时踩中地雷,不幸牺牲。
10月2日清晨,前指的列车到达郑家屯(今吉林省双辽市)以西,照例停车并进行防空隐蔽。郑家屯,是东北军阀张作霖起家的地方,虽说叫“屯”,但东通四平,西通通辽,是一个交通要道。
当日下午,林彪得悉,国民党海运4个师到达葫芦岛。说曹操,曹操就到,真是担心什么就来什么。本来,在酝酿南下作战时,林彪就迟迟下不了决心。他主要的顾虑是:一、缺粮缺汽油。汽车只带了南下的单程汽油。二、后方运输线太长。三、怕傅作义由关内北上。万一锦州打不下来,大量汽车、坦克、重炮会因缺油而撤不出来。在罗荣桓、李富春、黄克诚、钟赤兵等仔细地安排了后勤运输后,林彪南下的决心增强了。但是,他一直担心国民党军从海上增兵,因此致电中央军委,要求华北杨罗耿配合。现在敌人果然在葫芦岛增兵4个师,如果攻锦的部队被沈阳、锦西、葫芦岛之敌夹击怎么办?于是他又犹豫起来,命令暂停前进。
敌情有变,己方部署要不要变,指挥员考虑这个问题是职责范围内的事,无可指责。孙子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应当说,林彪指挥作战是精于计算的,他常常把敌人估计得很强,把困难估计得很大,在行动上极少犯轻敌的毛病,而偏于保守。但是四平未打下恰恰是由于轻敌。在郑家屯,四平的阴影又在他心头闪现。他又犹豫起来。
在饭桌上,有一种人吃相不佳,常常夹一筷菜,放下,又夹另一筷,又放下,再夹前一筷。这种夹菜法称作“游动筷”。林彪这时也犯了这个毛病。他先夹的一筷叫“长春”,放下,又夹“锦州”。此时,他放下“锦州”,又想去夹“长春”。
10月2日22时,林彪以林罗刘名义起草向中央军委发去的特急电报:
(一)得到新五军及九十五师海运葫芦岛的消息后,本晚我们在研究情况和考虑行动问题。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正式打响
(二)估计攻锦州时,守敌八个师虽战力不强,但亦须相当时间才能完全解决战斗。在战斗未解决以前,敌必在锦西、葫芦岛地区留下一两个师守备,抽出五十四军、九十五师等五六个师的兵力,采取集团行动向锦州推进,我阻援部队不一定能堵住该敌,则该敌可能与守敌会合。在两锦间敌阵地间隙不过五六十里,无隙可图。
(三)锦州如能迅速攻下,则仍以攻锦州为好,省得部队往返拖延时间。
(四)长春之敌数月来经我围困,我已收容逃兵一万八千人左右,外围战斗歼敌五千余,估计长春守敌现约八万人,士气必甚低。我军经数月整补,数量质量均大大加强,故目前如攻长春,则较六月间准备攻长春时的把握大为增加,但须多迟延半月到二十天时间。
(五)以上两个行动方案,我们正在考虑中。并请军委同时考虑与指示。
据时任林彪秘书的谭云鹤回忆,在起草这份电报时,车厢里只有林彪和他二人。罗荣桓和刘亚楼分别在他们自己的车厢休息。这封电报由林彪口授,他记录。林彪看过后即由警卫员送给罗、刘看。
林彪此时虽然又想放下锦州去打长春,但是因为打锦州的决策是经中央军委批准的,部队都已按照这一决策行动了,要改变这一决策也必须经过中央军委批准。在中央批准前,仍应按打锦州的部署行动。因此,林彪签发这一电报后,攻锦部队仍按原部署向锦州推进。此时,东总的列车停留在郑家屯以西。如果攻锦州,列车应当继续向西开,至通辽再南下。如果是打长春,就得倒车,由郑家屯往东,到四平后向北开。深夜,当刘亚楼问林彪列车应该走哪一条路时,林彪说:“按原计划。”于是,列车继续向西,向锦州方向前进。
10月3日晨,列车已到达彰武以北的冯家窝棚。罗荣桓经反复考虑,认为应当坚持打锦州。他在同刘亚楼商量后一同去见林彪。罗荣桓建议林彪仍然执行打锦州的决定。林彪征求刘的意见,刘同意罗的建议。林彪考虑了一会儿,叫谭秘书告诉机要处,停发那份电报。但是,电报已经在凌晨4点多钟发出去了。
罗荣桓建议不要等军委回电,立即给军委发电报,说明我们仍然打锦州。林彪同意,并对罗荣桓说:“是否请你执笔?”罗荣桓客气了一会儿,见林彪坚持让他执笔,便说:“好吧,大家凑。”接着,由罗荣桓起头,林罗刘三人边议边写,你一句,我一句,很快起草完了。罗荣桓最后又读了一遍。林、刘都表示同意。于是,交给谭秘书送机要处译发。
电报说:
(一)我们拟仍攻锦州。只要我军经过充分准备,然后发起总攻,仍有歼灭锦敌的可能,至少能歼灭敌之一部或大部。目前如回头攻长春,则太费时间,即令不攻长春,该敌亦必自动突围,我能收复长春,并能歼敌一部。
(二)我們拟采取以下的布置:以四纵和十一纵全部及热河两个独立师对付锦西、葫芦岛方面敌两个师;以一、二、三、七、八、九共六个纵队攻锦州;以五、六、十、十二共四个纵队对付沈阳增援之敌;以大、小、新、老九个独立师,对付长春突围之敌。
(三)估计九十五师及新五军海运甚快,我军不一定能在该敌到达锦州前,即能攻锦州。沈阳之敌,在我军未正式攻锦前,不会出援。长春之敌,在我军未正式攻击前,不敢突围。因此,我军无过忙之必要。我们一方面尽可能调动部队,以便能尽早开始总攻,但同时这一战斗的胜利,则大大地有赖于我各攻城部队到达后,进行充分侦察布置与政治动员,然后以强袭的行动,力求迅速解决战斗。此次战斗目的拟主要放在歼灭敌人上。锦州有可能在夺取之后,有可能像开封一样,两面援敌有可能重占锦州,因我打援力量仅能迟滞敌人,而无歼灭敌人的可能。敌宁可放弃沈阳,而必保持和恢复锦州。
(四)以上意见盼军委考虑与指示。
电报所提“可能像开封一样”,指的是1948年6月17日,华东野战军乘国民党军麇集鲁西南、开封空虚之机,以两个纵队进攻开封,激战至22日占领开封,歼灭国民党军3.9万人。蒋介石急调3个兵团和1个整编军分路向开封反扑。26日华野主动撤出开封。此后,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以6个纵队阻援,以5个纵队打援,在睢杞地区歼灭了区寿年兵团。
林罗刘这封电报于3日上午9时发出,中央军委电台于3日20时15分收到。毛泽东看到这封电报已是4日凌晨1时30分了。在此之前,当他收到林彪那封想回头打长春的电报后,十分恼火。他担心林彪擅自行动,使封闭国民党军于东北的计划泡汤,乃于3日连发两封电报批评林彪回师打长春的错误设想。
3日17时的电报共分两段。毛泽东在第一段中说:
你们应利用长春之敌尚未出动,沈阳之敌不敢单独援锦的目前紧要时机,集中主力迅速打下锦州,对此计划不应再改。在义县、兴城、绥中之敌已被歼灭的情况下,葫芦岛、锦西地区虽然已增加新五军及九十五师,并准备以四个师打通两锦交通,你们可以于攻锦州之同时,部署必要兵力于两锦交通线上,首先歼灭锦西增援锦州之四个师,然后打下锦州。在五个月前(即四五月间),长春之敌本来好打,你们不敢打,在两个月前(即七月间),长春之敌同样好打,你们又不敢打。现在攻锦部署业已完毕,锦西、滦县线之第八第九两军亦已调走,你们却又因新五军从山海关、九十五师从天津调至葫芦岛一项并不很大的敌情变化,又不敢打锦州,又想回去打长春,我们认为这是很不妥当的。
在电报的第二段,毛泽东对东北野战军的指挥所迟迟未南下也提出了批评:
你们指挥所现在何处?你们指挥所本应在部队运动之先(即8月初旬)即到锦州地区,早日部署攻锦,现在部队到达为时甚久,你们尚未到达。望你们迅速移至锦州前线,部署攻锦,以期迅速攻克锦州。迁延过久,你们有处于被动地位之危险。
当刘亚楼看到这封电报时,双手一摊,对身边工作人员说:“看看,挨批评了。幸而我们又发了一封电报。”
毛泽东签发了上述电报后仍然担心林彪改变决心。此时,林彪远在千里之外,不可能耳提面命,影响他的唯一办法就是发电报。于是,3日19时毛泽东又致电林罗刘并东北局:
本日十七时电发出后,我们再考虑你们的攻击方向问题,我们坚持地认为你们完全不应该动摇既定方针,丢了锦州不打,去打长春。除了前电所述之理由外,假定你们改变方针打下了长春,你们下一步还是要打两锦。那时,第一,两锦敌军不但决不会减少,还可能增加一部,这样,将增加你们打两锦的困难。第二,目前沈阳之敌因为有长春存在,不敢将长春置之不顾而专力援锦,你们可利用长春敌人的存在,在目前十天至二十天时间(这个时间很重要),牵制全部至少一部分沈阳之敌。如你们先打下长春,下一步打两锦时,不但两锦情况变得较现在更难打些,而且沈敌可能倾巢援锦,对于你们攻锦及打援的威胁将较现时为大。因此我们不赞成你们再改计划,而认为你们应集中精力,力争于十天内外攻取锦州,并集中必要力量于攻锦州同时歼灭由锦西来援之敌四至五个师。只要打下锦州,你们就有了战役上的主动权,而打下长春,并不能帮助你们取得主动,反而将增加你们下一步的困难。望你们深刻计算到这一点,并望见复。
毛泽东这两封电报批评很严厉,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怕林彪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改变决心,贻误战机。
但是,林彪因为敌情有变而考虑部署要不要变是无可厚非的。而回师打长春,仅仅是他的思想活动。他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但他把这种思想活动向中央军委报告,是符合组织原则的。他这种思想活动并未变成行动,打锦州未受影响。所以,说他思想上一度动摇是可以的,说他行动上动摇就言重了。
接到这两封批评电报后,4日9时,林罗刘致电中央军委并报东北局:
(一)军委昨日十七时和十九时两电均收到,我們主张仍攻锦州的意见,已于昨日上午九时半电报军委,故不重复。
(二)我们已于今晨到达阜新,拟于今晚出发,继续前进到锦州附近指挥。我担任攻锦后续部队,正向锦州前进中,约五日后可到齐。
毛泽东发出上述第二封批评电报后又过了5个小时,收到了林罗刘重新表示攻锦决心的电报,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于4日晨6时发出复电,称“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
林彪一度想回头打长春这一插曲,到此可以说是告一段落了。
辽沈战役纪念馆
在济南战役开始时,粟裕曾因从各方面传来国民党军空运一个旅到济南的信息而致电中央军委和攻城指挥员许谭王,提出重新研究作战方案并提出了三个预案。这同国民党军在葫芦岛增兵4个师后,林彪提出继续攻锦和回头打长春两个方案有几分相似,即都是在敌情变化的时候研究是否要改变部署。但是,毛泽东对这两件事的处理则大不相同。对粟裕,他的答复是仍维持原方案,并指出粟裕的乙案,即用一个兵团攻击徐州东南郊不可行;对林彪则连续发去两封长电予以严厉批评。毛泽东之所以采取不同态度是因为问题和情况不同。在敌变时,我变不变?这是指挥员必须考虑的问题。粟裕在提预案时十分客观,只在排列顺序上表示了自己倾向于基本维持原方案,同时,所提只是对原方案的微调。而林彪提两个方案时却明显倾向于回头打长春,而这是对原定攻锦方案颠覆性的改变。如果真的回头打长春,就不可能把国民党军封闭在东北予以各个歼灭,如同毛泽东所说:“将要犯一个大错误。”正因为二者情况不同,毛泽东对这两员爱将采取了不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