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题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中赋分高,得分低的压轴题。高三复习备考中,我们习惯于借题悟道,即借助一道道题目的演练去掌握解题角度和思路,收效甚微。笔者打破常规思路,采用“借文悟道”和“以写悟道”的形式进行小说结尾表达题的创新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说结尾表达效果题;借文悟道;以写悟道
近三年的高考真题是历届高三复习备考最鲜活也最有指引性的材料,笔者梳理了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发现就结尾命题的共4题,其中考查小说结尾表达效果的共3题。统计如下:
篇目题目
江苏《一个圣诞节的回忆》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
浙江《一种美味》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Ⅰ卷《天嚣》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山东《七岔犄角的公鹿》本文结尾写到“我”下意识地去摸枪栓,那么“我会再向公鹿开枪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其中江苏卷“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的设问方式简洁明了。浙江卷和全国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和“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也都问得直接而明晰。山东卷的“我会再向公鹿开枪吗?”开放式的设问,是表达效果题的变式提问。因为选择任何一种结尾,都要分析这种结尾的好处。
作为江苏教师,笔者还梳理了2019届江苏省十三大市的16套模拟试题,有4题是考查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统计如下:
篇目题目
《土豆兄弟》简要赏析文章结尾一段的表达效果。(6分)
《皮克休的公事包》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
《婉言相告》赏析小说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6分)
《五叔春荆》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
作为文学类文本阅读中赋分高,得分低的压轴题。攻下这个堡垒需要方法。笔者努力打破传统的借题悟道的方式,以借文悟道和以写悟道的方式进行了创新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 借文悟道
一轮复习中,笔者一直秉承着把课本作为取经探路的源头活水,所以首先引导学生重温必修一到必修五的九篇小说,去归纳经典作品的结尾有哪些类型,思考不同类型的表达效果。
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最后的常春藤叶》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边城》
我感到左大腿上挨了一针,全身猛地震颤了一下,我想抬起身子,可是坐不起来;我向自己的身子望去,现在我看到了,因为他们已经把我的包扎解开了,我失去了双臂,右腿也没有了!我猛地仰面躺了下来,因为我不能支撑自己。我失声呼叫,医生和消防队员愕然地望着我。可是医生只耸了耸肩膀,继续推他的注射器,筒心缓缓地、平稳地推到了底。我又想看看黑板,可是现在消防队员就站在我跟前,把黑板挡住了。他紧紧地按住我的肩膀,我闻到的是一股烟熏火燎的糊味和脏味,这是从他油腻的制服上发散出来的。我看到的只是他那张疲惫忧伤的面孔,现在我终于认出他来了——原来是比尔格勒!
“牛奶,”我喃喃地说……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祝福》
“这样说,也许有点儿夸张——但是我自己知道,他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一直做到最后的时刻。你知道,我往往在旁边看着他。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怎么能活得这么久,我也莫名其妙。他经常断炊。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是的,”我说,“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品质》
经过课堂的讨论,我们将结尾类型及其表达效果归结为:1. 出人意料式。①结构上,使故事陡生波澜,尺水兴波;②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③内容上,突出物形象,深化主题;④效果上,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2. 艺术留白式。戛然而止,引发想象,讀者再造,余韵悠长。3. 以景作结式。①渲染氛围,给予读者想象空间;②暗示故事的结局。③与前文的环境描写首尾呼应;④深化主题,突出人物形象。⑤照应题目。 4. 隐喻象征式。含蓄蕴藉,引人深思。5. 卒章显志式。结尾点题,升华主题。
二、 以写悟道
借文悟道的环节,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知识构建,但是最深刻的体验是靠实践习得的,所以笔者设计了续写体悟的环节,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内化知识。
阅读小说《梨花箱》,请给它续写一个结尾。小说故事梗概如下。奶奶上山挖野菜,摔伤了两条腿,金先生看过后断言两条腿是治不好了,但如果调养得好,可以保命。父亲把奶奶背回家,奶奶要求从原先住的西屋搬到北屋,因为北屋的阳光好,奶奶想多晒一下太阳。奶奶喜欢支使父亲,躺下来不久,就让父亲去搬梨花箱。梨花箱是奶奶的陪嫁箱子,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放的是旧衣物,但奶奶看得很重。奶奶不想喝玉米稀饭,要求吃玉米饽饽。虽然每天吃两顿四个玉米饽饽,但奶奶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金先生再来为奶奶瞧病时留下了意味深长的话:“不能亏欠了老人的肚子。”父亲很反感。当父亲和母亲打算将奶奶送到镇上医院的时候,发现奶奶已经离世了。
授课时,我将小说的原结尾截去,让学生依托原文,续写结尾。续写时要阐明理由,注意思想性和艺术性。
课堂上,笔者先呈现了学生续写的结尾,让续写的学生阐明续写的理由,其他学生做出评价,探究不同结尾的合理性和艺术性。
第一类:以景作结式。
(1)父亲打开那梨花箱,奶奶的旧衣裳仍摆在那,整齐、洁净。父亲抱着衣裳,哭了很久。那窗口飘进了一片梨花瓣,像梨花箱上画的一样好看,最终落到了衣裳旁。
(2)想着奶奶生前想多些日头,父亲便把梨花箱拭净了放在北屋中,人去之后,梨花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隐约之间,还有着淡淡的梨花香。
这两位同学续写的结尾,表达了父亲对奶奶的深情,将梨花箱作为是奶奶精神品格的象征,以景作结余韵悠长。但没有揭示出奶奶之死的真正原因,降低了小说的精神感染力。
第二类:出人意料式。
(1)“这是娘留下的最后的东西了。”父亲缓缓地将梨花箱打开,想再为老母亲整理最后一次衣服,就像她生前经常为他做的那样。
“娘!”
十四个金灿灿的玉米饽饽整整齐齐得摆在里面。
这位同学续写的结尾,揭示出奶奶之死的真正原因,表现奶奶刚强的性格,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具有很强的艺术震撼力。
第三类:卒章显志式。
父亲打开梨花箱,是雷劈的感觉,箱内的破衣服全不见了,整整齐齐地摆放着的是掰开了,晒干了的玉米饽饽……
原来,原来,……母亲早已泣不成声,而父亲则伏在箱子上痛哭。
我知道,临终前奶奶的胃中塞满了对我们的关切与爱。
这位同学在揭示奶奶死因之后,以简练的之笔点出奶奶对我们的关切和爱,“胃中塞满了对我们的关切与爱”也和饿死时胃中空空形成对比,突出奶奶的伟大,深化主题。
然后出示原结尾,并探究原作结尾的表达效果。
梨花箱打开,父亲和母亲惊呆了。里面没一件奶奶的旧衣裳,全是掰开晒干的玉米饽饽!
母亲含泪把饽饽拼了又拼,数了又数,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正好二十四个。母亲低声啜泣:“咱娘……她是饿死的呀!”
父亲抱着梨花箱,泪雨滂沱,长跪不起……
这个结尾在揭示奶奶死因之后,描绘了“父亲抱着梨花箱,泪雨滂沱,长跪不起……”的场景,师生共同讨论如此结尾的效果。
人物:父親的泪雨滂沱,表现奶奶不仅勤劳刚强而且慈爱善良。主题:表现了父亲对奶奶深沉的爱,也反映出现实的残酷性,小人物在现实面前的无奈。情节:父亲在发现真相后泪雨滂沱,长跪不起,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表达:以场景描写结尾,意蕴悠长,有回味的空间。
在经典课文的指引和自我创作的体验后,我们形成表达效果题的解题要诀。
小说表达效果题,答题角度要备齐。
要素主旨加手法,语言思路要深思。
作者简介:
张蕾,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