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健,张 君*,宋庆霞,林 洁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重庆 402760)
新生儿医院感染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分为宫内感染与出生后感染,宫内感染是指通过胎盘、脐带等途径将病毒传播至新生儿体内,导致发生感染,出生后感染是指病毒、细菌感染导致[1-3]。肺炎、败血症、尿路感染为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主要表现,一旦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将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如何对新生儿医院感染进行有效预防,一直是临床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采纳2017年8月份至2018年9月份在我院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新生儿240例,根据住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单号)120例,观察组(双号)120例。对照组男79例,女41例,平均年龄(14.72±9.28)d,观察组男76例,女44例,平均年龄(15.92±10.08)d,两组新生儿家属均已知情本次研究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两组病例资料未见明显差距,可继续进行研究(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感染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针对性医院感染干预措施.
(1)成立干预小组,由新儿科护士长担任组长,定期对人员培训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害性、如何防止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如何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等内容,培训后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定期对新生儿病房进行清扫与消毒,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督察力度。
(2)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新生儿家属进行医院感染知识讲解,对于家属提出的问题,应耐心解答,使其对新生儿医院感染有一个正确认识。新生儿所用的物品每日务必要进行消毒,遵医嘱斟酌使用抗生素药物,必须进行过敏试验,确定新生儿对该药物无过敏现象后,方可使用,应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药物。
(3)控制病房人流量,最大程度防止出现交叉感染,对于新生儿暖箱应每日进行清洁,并定期进行全面消毒,定期对呼吸机中的湿化器与管道进行更换,保证各项机器可以正常使用。很多新生儿家属因过度担心其身体状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慌、抑郁等心理障碍,护理人员应多于新生儿家属进行沟通,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以将家属的心理障碍缓解。
采用我院自制新生儿家属满意度问卷,满分100分,80分-10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以下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一律视为不满意,对比两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新生儿家属例数+基本满意新生儿家属例数)/总新生儿家属例数。同时,对比两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出现医院感染新生儿例数/总新生儿例数)*100%。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新生儿家属非常满意109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5例、总满意率为95.83%,对照组新生儿家属非常满意69例、基本满意28例、不满意23例、总满意率为80.83%,观察组新生儿家属总满意度相比来说明显更高,(x²=10.914,P=0.001)。
观察组新生儿发生肺炎4例、尿路感染2例、感染发生率为5%,对照组新生儿发生肺炎8例、尿路感染4例、败血症5例、感染发生率为14.17%,观察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相对来说更低,(x²=4.852,P=0.028)。
新生儿医院感染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与神经系统疾病症状相似,部分病症较严重的新生儿会出现皮肤发暗、昏迷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其生命安全,对其日后的机体发育也造成了阻碍[4]。由于新生儿出生的时间较短,身体机能未发育完全,极易引发感染。此外,部分护理人员未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病房内环境差、药物使用不合理也是导致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为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务必要采用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其生命安全[5]。
在实际的护理中,针对性干预主要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总体工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扫与消毒,为新生儿营造整洁、舒适的病房环境,对新生儿的个人用品每日进行全面消毒,并将新生儿病房人流量控制,最大程度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除此之外,做好新生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其自我认知能力,对于有着心理障碍的新生儿家属,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在将家属心理障碍缓解的同时,促进了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观察组新生儿采用了针对性干预措施。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更低,且该组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更高,由此可见,采用针对性干预措施,可将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以最大程度保障其生命安全,起到了较好的预防作用。
综上,采用针对性干预措施,对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着较好的预防作用,临床意义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