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丽丽
(吉林省蛟河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吉林 蛟河 132500)
当前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多以手术治疗为主,虽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预后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非常关键[1]。本文研究了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如下。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A组年龄25~54岁,平均年龄(37.25±5.08)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4.11±1.28)年;B组年龄26~55岁,平均年龄(38.19±5.74)岁,病程1.5~7年,平均病程(4.52±1.56)年。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子宫肌瘤,并符合切除术手术指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常规模式护理干预:术前评估病情、术中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以及术后监测病情与基础护理等。B组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术前:(1)心理护理,热情接待患者与家属,并向其讲解疾病,告知手术的重要性与安全性,消除负性情绪,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2)术前3 d将手术相关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鼓励患者以稳定的心态接受手术。(3)阴道、胃肠道以及皮肤准备,手术前3 d,让患者以碘伏棉棒擦洗阴道,手术前12 h禁食,6 h禁水,手术前1 d灌肠清洁,并对患者的手术相关部位皮肤进行清洁处理。
术中:核对资料,协助患者取正确体位,为其构建静脉通路,并开始心电监护,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术后:(1)基础护理。患者送回病房之后,取去枕平卧体位维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开展吸氧治疗,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记录,12h后提醒患者饮少量的温水,直至肠蠕动正常后逐步恢复饮食;评估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依据评估结果进行术后镇痛泵镇痛;指导患者在床上锻炼四肢, 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防止压疮;取碘伏对患者的外阴进行擦洗,每天2次;维持导尿管通畅,随时查看患者伤口情况。(2)出院指导。提醒患者多休息,注意营养补充,预防便秘;1个月内不可有性生活和盆浴。若有不适症状马上入院复诊。
术后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进行评定,分值范围是0~10分,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B组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
组名 n 术后疼痛评分(分)下床活动时间(d)住院时间(d)A组 30 3.82±0.82 16.36±3.21 6.88±1.07 B组 30 2.24±0.29 9.77±2.42 4.51±0.74
B组并发症发生率3.33%(出血1例)明显低于A组的20.00%(出血3例、切口感染2例、皮下气肿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护理干预是一套非常全面的护理模式,该模式的护理服务贯穿了整个手术过程中,包括心理护理、宣教指导及术前准备,降低了患者手术的应激反应;术中护理与配合确保手术顺利实施,术后基础护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2-3]。B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且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效果理想,值得推广。